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登錄|註冊

《舌尖II》主創與北大師生互動 《家常》分集亮相打動人心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07日 | 來源:紀實臺 | 手機看視頻

video

 

>>點擊觀看高清圖集

5月6日晚,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座無虛席。應北大國際合作部的邀請,以北大第11屆國際文化節為契機,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舌尖上的中國II》主創團隊來此與北大師生做分享交流。這是《舌尖II》團隊首次進入高校進行互動,得到了北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舌尖熱”席捲全國  北大又逢知音

據了解,自4月18日起,《舌尖II》以周播的形式,逢週五晚間黃金時段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在CCTV-1播出的前三集不僅力壓上星頻道同時段所有電視劇和娛樂節目成為全國收視冠軍,在六大視頻網站的總點擊量也已接近兩億。在新浪微博,每到週五晚上21點首播時,中國平均每20個微博活躍用戶,就會發出一條與“舌尖”相關的微博。在天貓等電商網站,邊看《舌尖II》邊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在致辭中説,他本人就是《舌尖II》的忠實觀眾,每到週五晚21:00就會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那些感人的畫面常使他潸然淚下。“這部紀錄片通過飲食這套文化編碼,用富有魅力的電視語言娓娓道來,讓我們為中國地域、民族、社會層次的無限豐富而感到自信和驚嘆,讓世界品嘗最為純粹的中國味道,它讓我們珍視和體味飲食這一活著的傳統,去重溫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他特別指出,《舌尖》系列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在世界舞臺展現、傳播中國文化,其成功之處,值得大家深入探討和思考。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舌尖II》總製片人劉文向北大師生們介紹了《舌尖II》開播以來取得的社會反響,他表示該片“已經從紀錄片的單一作品傳播成功地轉變為全媒體的品牌傳播,《舌尖》正在逐步成為極具市場價值和傳媒價值的全媒體的文化品牌”。他説,在《舌尖》所展現的美食背後,有的人看到了鄉愁,有的人看到了美食,有的人看到了親情,有的人也看到了家國情懷,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各自的解讀,這恰恰就是國際化紀錄片所具備的特點和要素,這也是紀錄頻道一直致力追求的“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人類情懷”這一核心創作理念的一個體現。

北大國際合作部的工作人員説,預留給教職工的50張票,原計劃一天之內發完,實際一小時發完;預留給學生的200張票,10分鐘之內被領完。很多同學為未能搶到入場券而感到遺憾,而領到票的同學則雀躍不已。

《家常》精彩亮相  《舌尖II》再獲點讚

 會上,即將在5月9日播出的《舌尖II》第四集《家常》也首度亮相,讓現場觀眾先睹為快。紅燒肉等家常菜在本集中一一登場,圍繞著一張張家庭餐桌,一幕幕動人的親情故事輪番上演。富有戲劇性的講述,讓北大師生為之深深吸引,場內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而那些催淚場面,也讓他們幾度熱淚盈眶。

 放映結束後,《舌尖II》總導演陳曉卿、分集導演陳磊、胡博、鄧潔、陳碩與北大師生分享了美食經驗和創作感悟。北大藝術學院副院長俞虹為《舌尖》系列在海內外的成功傳播感到驕傲,她説:“第二季要超越第一季是很難的,但是當我參加首映式的時候,我立刻發現它的創新度是很強的,它融入了人物故事進行文化傳遞。”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是《舌尖》的鐵桿粉絲,他説看罷第一季後,就去買了黃饃饃品嘗。“飲食是全世界共同的東西,《舌尖》很了不起,它在記錄中國的歷史,它包含了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他説,《舌尖II》把中國美食變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東西,讓它們暢行世界,這就是今天的“飲和食德、萬邦同樂”。陳曉卿則表示:“美食是我們的出發點,美味背後人與食物的關係是我們最想表達的。與第一季相比,我們更想説的是,最好的食物,總是留給最勤勞的人。”

 “美食出巧手,品味辨舌尖。畫面流彩異,解説融苦甜。登高摘蜜露,潛底攬鰲鉗。眼福含淚水,始知人辛艱。”吳志攀副校長看完《家常》後,賦詩一首送給《舌尖II》團隊,對這部紀錄片給予了高度評價。張一凡同學説:“《舌尖》告訴我們中國人飲食之間存在的倫常:可能是西瓜醬中對遠方外孫的歸家思念,可能是紅燒肉中對女兒的殷殷關心;還可能是婆婆燉的木瓜鯽魚對嬰兒的愛護,只有母親才知道的魚腥草雞湯促進産婦傷口癒合。饕餮之中透出中國人的人際關係,還有飲食背後中國人的勤勞與靈感。” 袁亦揚同學説:“今天現場親臨體驗了食文化的豐富和博大,特別喜歡第四集的主題《家常》,最樸實也最美味的是家的味道,好幾次忍不住落淚。”

熱詞: 舌尖II主創 舌尖II家常導演 家常看片會 責任編輯:張竟堃
860010-111808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