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如大眾所願,《舌尖2》再度熱了起來。綜合頻道第一集首播收視率1.57%,第二集1.6%,連續兩周都居於全國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排名第一位。每個人對它的成功都有著不同的解讀。美食的美好,不完全在於呈現出來的賣相和味蕾之間的感受,還在於背後那些尋找和發現的眼睛。
對著每集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主題,找哪些人拍?去哪拍?怎麼拍?舌尖2班的分集導演們在接到這道美食密令的時候,一開始是有些迷茫的。同樣是紀錄片,可拍美食和拍人還是有所不同的。各種美食的緣起、形成和延續,這個過程複雜又漫長,堪稱一部獨一無二的“食史”。觀眾是第一要義,要怎樣才能把一種食物拍的讓人有舔屏的衝動、甚至奮起打開電腦點擊下單?要怎樣才能讓人看了故事後記憶的閥門一發不可收拾、淚水先於口水而流?這些課題不亞於精讀幾年的再學習,而其實,對美食的了解和正確理解,才是舌尖2班攝製組的精英們抓狂惡補的第一課。
回鍋肉
拍美食,首先得懂美食,這就需要大量的美食知識武裝頭腦。舌尖2班的總導演陳曉卿,為了強化大家的知識體系,給每個人開了長長的書單,每人幾十本的定量,以歷史類、科學類的飲食史為主,硬性要求大家在最短時間內儘量看完,儘量吸收。在陳曉卿的強化訓練中,惡補的過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反而才剛開始。在調研工作正式展開之前,他邀請業界的專家顧問上午下午分別給大家進行現場授課,於是劇組有人戲稱這是“惡補集中營”。這其中,陳曉卿自己也穿插著講解很多觀念、想法、手法等理論知識。有了這樣密集的轟炸式培訓,為大家日後拍攝打下了較為充實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再去選擇美食,進行評定,再根據評定的結果尋找合適的地點、合適的人和合適的故事。這些知識的武裝,其實也只是整個工作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大面積的內容需要去深挖,以保證每個人對美食的理解不出錯。據導演説,科普性的常識有很多,但不會是學術性的枯燥,會非常巧妙而又引人入勝。
蘇式小方糕
除了書本知識的補充,《舌尖2》通篇會借鑒很多電影手法,於是,陳曉卿又讓大家根據自己不同的主題,看與美食相關的國內外經典電影,領會這些電影中對於人物故事刻畫的成功之處。比如第二集中本幫菜的刀工技藝,扣人心弦的節奏,給人撲面而來的武俠味兒。在《舌尖2》首映式上,陳曉卿説起《家常》的導演鄧潔,曾反復觀看李安的《飲食男女》和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魚之味》,家常中有倫理,有生活,而飯食在家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食物背後的人生百味,仁者見仁,你看到了怎樣的風土人情,感受了怎樣的愁腸百結,這些都遠遠不止在舌尖上,而是都在我泱泱中國。
蓑衣刀法
還有個問題從《舌尖1》播出時就困擾了很多愛好攝影的觀眾:片中那些食物拍的太有美感了,雖然時下很多美食節目也能拍的比較有食欲,但是不會讓人衝動到去百度甚至邊看邊買,《舌尖》裏這些帶感的食物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據導演透露,這樣的拍攝肯定是有手法的,要講究時機講究角度,有時候食物最終呈現的狀態未必是當下製作出來的狀態。比如第一集中的魚醬,製作週期要半個月,而且一年只做一次,於是只能用他們去年做好的成品來擺拍,但是整個製作過程是當下的真實拍攝。而且有很多食物,需要反反復復重新做,一遍一遍,直到滿意為止。於是,陳曉卿所説的平均1:150的素材量,顯然絕非誇張,很有可能遠不止這個數字。無論如何,導演們的拍攝原則是,首先得讓自己有想吃的衝動,饞了自己才能去饞觀眾。
製作雷山魚醬
事實上,權且不論片子最終的質量如何,單就這些專業又敬業的頭腦,滿滿的都是擋不住的人格魅力,為此也值得為舌尖2班叫一聲好。5月2日本週五,綜合頻道(CCTV-1)21:00,紀錄頻道(CCTV-9)22:00,據説這集《時節》是美食數量最多的一集,大家記得要準時拿起遙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