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登錄|註冊

評論:《舌尖2》多些情懷又何妨?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24日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觀眾翹首期盼的《舌尖上的中國2》終於在4月18日晚上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有消息稱,首集《舌尖》全國網收視率達到了1.572%。首播當晚,“舌尖”躍居微博話題榜首位。記者發現,觀眾對於《舌尖2》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褒貶不一。相比《舌尖1》,《舌尖2》融入了更多的人文關懷。這一點總導演陳曉卿在首映會上也強調了。而首集播出後,觀眾對此的反映卻是褒貶不一,而這一點也是爭論最大的話題。(4月20日《北京晨報》)

不可否認,正如一些觀眾所説,“《舌尖2》的節奏過快,有些美食的鏡頭太短,讓人看得不過癮”。和《舌尖1》相比,從已經播出的《舌尖2》首集《腳步》的內容看,故事性、人情味的增加,美食、美味鏡頭的減少,確實讓期待中國美食視覺“饕餮盛宴”的觀眾,在強烈的心理期待下産生失望情緒。我們都是看美食的,你卻給我們講故事、論情懷,這不相當於去心儀的飯店吃飯,咽著口水點了一隻烤鴨,端上來的卻是一盤西蘭花嗎?

但客觀而言,儘管和觀眾期待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貨不對板”問題,但烤鴨依然是烤鴨,不是西蘭花——只是這只烤鴨變了一些做法而已。早在開播之前,總導演陳曉卿就曾強調,《舌尖2》和上一季的最大區別就是更突出食物背後人物的故事。回頭檢視,作為常規紀錄片,《舌尖1》的大紅大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關注之下,《舌尖2》求新求破,力圖在講美食的同時,突出關注鄉土人情、人文關懷、時代變遷等深層面的東西,這不是更值得肯定,更應該給予讚賞嗎?因為就現實而言,這樣的紀錄片式的文藝作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正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在《舌尖1》播出後,包括各地電視臺在內,挖掘本地美食的節目,一度呈現“爆棚”之勢。甚至可以説,在對本地美食、特色美食的挖掘、展現上,這些本地化的美食節目,做得並不比《舌尖》差。

而正如陳曉卿所説,“人情比美食更有嚼頭”,如果要想單純獲得視覺“饕餮盛宴”,從網絡上去搜索這些美食節目去看,同樣能夠解饞。但解饞之後呢?正像一部好電影,要有流暢的故事、精緻的畫面等基本要素,好的紀錄片,也絕不應該僅僅是華美畫面的堆砌,畫面、故事背後的情感表達與人文關懷,才真正決定著紀錄片的內涵與品質。

當然,讓打著美食記錄、美食展示旗號的紀錄片,去承載過多的負重,顯然也有“跑偏”之嫌。原因很簡單,不管是《舌尖》系列,還是其他國産紀錄片,平衡趣味性、故事性和思想性、藝術性,都是無法繞開的課題。

從一定程度上説,增加《舌尖》情感、情懷等厚重層面的東西,恰恰説明,不管是美食紀錄片的拍攝,還是其他關注“變遷中的中國”的人與事的文藝作品的拍攝,仍存在著這樣那樣言之不盡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期待著《舌尖》系列能夠在情懷與美食之間達到精妙的平衡。

熱詞: 舌尖2 舌尖上的中國 紀錄片 美食 責任編輯:floraw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