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登錄|註冊

"舌尖上的中國2"開播引熱議 人情比美食更搶鏡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24日 | 來源:Mtime時光網 | 手機看視頻

4月18日晚,備受矚目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以下簡稱《舌尖2》)登陸央視。時隔兩年之後,這部人氣美食紀錄片正式回歸。一貫風格的解説詞、不變的配樂、相得益彰的旁白與畫面、濃濃的人文情懷,《舌尖2》真正用鏡頭向食物背後的人物致敬。憑藉精良的製作,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引發了全國觀眾的關注和熱議。

網友熱議:開篇好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 

在節目播出前後,此片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有的觀眾評價道:“從人開始,敘事起興,入眼觀感,入心情感,美食成為背景,觸動靈魂。”不過,多數網友都表示:“總體不錯,但是覺得故事略喧賓奪主,對食物的描述太匆忙了,讓人來不及體會食物的美好就奔向下一站。”除此之外,第一集《腳步》的食物也頗具特色,因為這些食物的地域特點,有網友表示,《舌尖2》開篇好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畔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內容涵蓋:從西藏到福建美食盡收眼底

第二季第一集中的地域跨度甚廣,它記錄了“西藏的採蜂人,秦嶺的麥客,湖北的獨居老人,四川的養蜂夫婦,臨沂的面香村落,東海的打漁夫妻,貴州的留守兒童,福建的華僑老人”,這些人物與食物的故事,的確十分感人。而第一集出現的“跳跳魚”、“絲娃娃”、“山東煎餅”、“貴州魚醬”,也讓觀眾們記憶猶新。

據了解,《舌尖2》主創團隊歷時1年,走訪150多個拍攝地點,行程40多萬公里,足跡遍佈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大部分地區,探訪邊遠之地的野生食材、少數民族的傳統烹飪,將食物跨越地區的交流融合納入鏡頭。150多個人物,300余種美食,中國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相互碰撞後形成的美食奇觀,在《舌尖II》中可謂蔚為大觀。

“《腳步》的定位是想反映人和食物的變遷。”這一集的導演李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讀道,“人類為了獲得食物到遠方去或者付出很辛勤的勞動,食物本身也會遷徙流動,這歸根到底也和人類的遷徙分不開。”

在李勇看來,變遷只是表面上的涵義,“更深一層的是,我們想表達一種鄉愁,想説這是一個巨變的中國,大家步伐很快,為了得到更多也會失去很多,想體現這種意味。”
 
拍攝艱辛:每集平均鏡頭數1500個

在本集裏,食物隨著人類步伐遷徙是導演想表達的終極命題,也涉及到了很多地域美食。“從最日常的饅頭、鍋盔、麵條,到肉夾饃、羊肉泡,再到花樣百齣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陜西這個麵食王國難以撼動的基石。”這是《舌尖上的中國2》對陜西麵食的評價。片中除了麵食讓人流口水,陜西的油潑辣子、秦嶺洋槐蜜等也都被搬上了《舌尖2》。

而在幾千里之外的台州,食餅筒、跳跳魚、望潮的畫面很有新鮮感,網友看過之後無不感慨,怪不得跳跳魚賣這麼貴,原來這麼難捕。

在描述採蜂人的成果——蜂蜜時,解説詞是這樣的:蜂蜜是中高級營養品,值得為它冒險。在與世隔絕的大森林裏,甜食最難得,甜是人類最初始的體驗。《腳步》中這類美食的解説詞非常精彩。

而欣賞美食和動人的人物故事之外,該片的拍攝水準也令人關注。從播出來看,《舌尖2》還是延續了高清加淺景深的鏡頭風格,這讓食物好像有了靈性,而且讓人很有食欲;剪輯邏輯方面,依然是勞作在前,享受在後,非常符合觀看感受。

據此前消息,《舌尖2》每集的平均鏡頭數量是1500個,幾乎每2秒鐘切換一個鏡頭。為從多個角度呈現美食,攝製團隊採用了包括高空、水下、紅外、顯微、窺鏡等拍攝設備。此外,劇組還研發了一種全自動微距拍攝設備,用於展現美食細節,使其更為生動誘人。

全片共分為八集:第一集《腳步》、第二集《心傳》、第三集《時節》、第四集《家常》、第五集《秘境》、第六集《相逢》、第七集《三餐》,第八集則為拍攝花絮。第二集《心傳》將於下週五(4月25日)晚九點登陸央視一套,將展示中國人通過廚房傳承的飲食文化基因。中國傳統烹飪在手藝上無比神秘繁複,它的傳承和流變往往以家族或師徒的形式承載。這種心口相傳,延續了家的味道。(作者:Helen )

熱詞: 舌尖2 舌尖上的中國 紀錄片 美食 責任編輯:floraw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