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發佈作為《2019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的最美鄉村系列,以海南博鰲作為依託,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美麗鄉村進行推介和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展現各地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服務於全國各地方,宣傳當地特色旅遊業、農業、特色産業等,以符合本地特色的經濟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共築美麗中國夢!
2016年,下屯村被列為廣東省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6戶135人,截至目前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它坐落在古絲綢之路東線起點,是隴東人類文明的起源地。它就是距離文化大縣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城東南30公里的柳咀村。
牛叫河村土地總面積2800畝,已流轉耕地877畝。山地面積500余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0%。
昭君村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全村轄三個村民小組,385戶,1204人,國土面積15.76平方公里。
倒盞村始終堅持“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路子,緊盯打造“綠水青山”的總體目標,對村落所在荒山溝實施精心規劃開發。
近年來,拉尕村充分利用毗鄰景區優勢,深挖文化旅遊資源,將民族文化、農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高度融合
陶壩村耕地面積2273畝、園地844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1.45畝,林地面積9589畝,森林覆蓋率75%。
長城村位於彭陽縣城陽鄉以北約5千米處,總面積30.2平方千米,耕地20896畝,轄9個村民小組。
康河村184戶旱廁改為水衝式廁所,建立4座高標準公廁,新村馬路拓寬至9米,全村大小街道換成了柏油路。
綿竹市孝德鎮中華年俗村地處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古縣城遺址,是綿竹年文化特色小鎮重要組成部分。
閆溝村地處甘肅省慶陽市鎮原城東30公里處,全村轄5個自然村269戶827人,佔地10.5平方公里。
經2016年兩輪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後,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貧困人口253人,貧困發生率40%。
近年來,陶壩村緊緊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創新村級管理,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長城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城陽鄉北部的一個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産業交相輝映、相映成趣的中國傳統村落。
山頭趙村位於茨芭鎮東北部,山青水秀,古樹成群。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産豐富,村容整潔、村民文明禮貌、古風猶存。
石板沙位於江門市新會區睦洲鎮,將接受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輻射帶動,有著發展鄉村旅遊的特有優勢。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林溪鄉平岩村至今仍保留著侗寨的原始風貌,坐落于國家級4A級景區程陽景區之中。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幹召廟鎮民主村生態宜居,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
近年來,張家樓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戰鬥堡壘作用,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民調勸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等工作,將村規民約融入到家庭建設中,形成了推崇德能、醇厚鄉風的良好氛圍。
棗強縣八里莊村以“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農村”的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三區同建、精神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組合拳,經驗做法值得推廣。
畢橋村是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文明村、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全國水稻制種試驗基地、重慶市稻香田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是重慶市率先發展油菜花鄉村旅遊的村,距今已有16年。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雙聯村已經建設成為以太極養生為核心,集文化旅遊、民俗文化展示、休閒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民俗村。
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羅通山腳下,有一個乾淨整潔的村莊,那就是泉眼村。全村202戶,耕地面積4200畝,其中水田350畝,林地面積6600畝。
壓油溝綠化荒山,植樹造林,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産業,打造形成了集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體的文化産業項目集群。
仙人洞村在雙龍營鎮生態環境、特色民居、特色人文、特色産業等方面具有獨特的魅力,在美麗鄉村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鄉風文明等方面具有示範作用。
昭君村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全村轄三個村民小組,385戶,1204人,國土面積15.76平方公里。耕地308.3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4.08%。
倒盞村抓住國家美麗鄉村建設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歷史機遇,積極挖掘保護村落民俗文化,對貧瘠低産的黃山土地進行生態改良和文化旅遊開發,享譽全國的鄉村旅遊村。
方正鎮建國村位於黑龍江方正縣城北2.5公里處,轄5個自然屯,1個農民新居小區,563戶、1446人、現有耕地5315畝。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省級五星級新農村。
河南省寶豐縣龍王溝鄉村振興示範區楊溝村位於縣城西北部10公里處,耕地面積1620畝,人口1076人。楊溝村按照“因地制宜,廢物利用,不大拆大建,小投入大成效”的原則,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朱家林有130戶352口人,開發前有貧困戶31戶65人,耕地460面,荒山1000畝,是臨沂市”一點兩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