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Vol.64

掃一掃 立即關注
網絡新聞聯播官方微信

電影票漲價時代到來?

今年年初,電影局發出文件《關於進一步規範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影院會員票、團體票票價應該不低於影院掛牌價格的70%。此文件雖尚未通過,但電影院會員票、團體票漲價的趨勢已初現端倪。難道,電影票漲價的時代真的快要到來了嗎?

撰稿:寇德印
責任編輯:楊小淼
求證

電影票漲價時代到來了嗎?

考證
大部分影片都有一個“最低限價”

“3個月前在網上團購這家電影院的票還是15.9元一張,這幾天上網一看,票價變成了20元,足足漲了4元多!”近日,瀋陽市民楊女士這樣向央視網記者描述。

按照楊女士的説法,央視網記者登錄國內一家知名團購網站,結果發現,瀋陽市東陵區一家電影院的網上團購票價,果然已經變為20元。記者致電該影院,工作人員證實,此前團購票價確為15.9元,但現在20元的價格也不是確數:“我們影院在不同時段看電影票價是不同的。如果您在網上團購了電影票,但是選擇在晚上6點至8點間觀看,那到現場還需補交10元的差價。”

例如近期熱映的電影《大明猩》,如果是團購的話,在晚上6點多觀看,則需花費30元,而在其他時段觀看,只需20元。該工作人員解釋説:“現在不少影片都有一個‘最低限價’,製片方規定了價格,所以我們才涉及到補差價的問題。”

原來,大部分影片在公映之前,電影製作方都會與各院線簽訂合同,設置保底價。這個保底價具體是多少,因影片以及影院所在城市不同而略有差異。通常,這個價格在一線城市是30元至35元,而在二線城市則在25元至30元之間。

最低限價呈逐年上升趨勢

某影城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2011年《金陵十三釵》上映以後,製片方&&將國産電影的最低票價調高,此後,國內“最低限價”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平均團購票價為27.9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了12元左右;而團購交易額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廣州兩市的平均團購票價均超過40元。

什麼原因導致電影票最低限價漲速飛快?

有專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國內的電影事業發展還不成熟,影院的收入單純依賴票房。

目前,國産影片的製作成本在持續升高,這一方面的確是由於中國的電影人在追求精品、打造精品,但也不排除惡性競爭所帶來的製作成本虛高。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時,電影製作成本上去了,有的影片的質量卻在下滑。

現在,國內的電影産業鏈比較短,影片盈利模式單一。為了多賺取利潤,製作方只能在票價上做文章。同時,團購網站和影院因為自身成本和盈利的需求,也只得不斷地把票價向上推升。

對於電影票價持續走高,中投顧問産業與政策研究中心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很擔憂。他認為,電影擁有大眾化屬性,其價格過高將抑制市場需求,從而造成中國電影的“小眾化”,不利於文化傳播和我國電影業的長遠發展。

結語

當下的中國,什麼都在漲價,電影票漲價也就有了“合理”的時代背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電影在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大眾消費品,因而其市場走勢受票價影響較為明顯。不過,只要影片品質有保證,票價上漲就不會對市場形成大的衝擊。影迷是支撐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基石,電影行業管理、生産和銷售方要對得起消費者,而不是只想著從他們兜裏掏錢。否則,搬石頭砸自己腳的那一天遲早會到來。其實,如果有關各方本著對消費者負責、對行業負責的態度,採取負責任的措施,我國甚至可以在確保電影品質不斷提升的同時,讓票價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專題評價: 留言支持留言反駁
分享到
辟謠聯盟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