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如果手機一整天都沒有響,你會不會覺得不習慣?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不求助網絡,你是不是不知該怎麼辦?坐在地鐵裏,沒有MP3、遊戲機,你會不會覺得時光流逝得尤其緩慢?
越來越多、高速發展的電子産品不僅改變著世界,也時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它們讓生活變得方便快捷、越來越有趣,但也讓人們對其産生了嚴重的依賴。它們因而被稱作“電子海洛因”。
所謂“數碼癡呆症”,是指由於使用智慧手機等數碼電子産品而造成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類似于早期癡呆症的跡象,如常常忘記一些電話號碼、熟人親友的人名等。這個新名詞最早于2004年出現在韓國,隨後在世界各地引起關注。
目前在我國,使用智慧手機已成為一種潮流,甚至跨入“必需品”的行列。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僅智慧手機用戶數就達到3.8億人。2013年3月,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佈的《2013移動消費者報告》顯示,中國智慧手機普及率達66%,已經超越美國和英國,排在全球第二位,只比位列第一的韓國低1個百分點。
在智慧手機APP使用情況方面,多數國家的用戶更傾向於使用遊戲、社交網絡應用。不同國家用戶的偏好略有不同。例如,在美國,智慧手機用戶大多使用其社交網絡(85%)和地圖導航(84%)功能,而中國的用戶更多選擇其遊戲(70%)和地圖導航(63%)功能;近一半(47%)的韓國智慧手機用戶經常使用手機銀行,而這一比例在意大利僅為17%。智慧手機成為人們娛樂、社交和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很多人機不離手,被稱為“低頭族”。“低頭族”過度使用數碼産品,會損害大腦將信息轉為長期記憶的功能。
根據2013年公佈的數據顯示,10-19歲的青少年中,18.4%的人每天使用智慧手機的時間竟然達到7小時以上,明顯屬於上網成癮。青少年時期是腦部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段時期過度使用數碼科技産品,將削弱其腦部發育,恐怕得不償失。另外,有專家表示,約10%-15%出現輕微認知障礙的人,都會發展成癡呆症。
“數碼癡呆症”並不等於“網絡綜合徵”網絡綜合徵,就是在網上持續操作的時間過長,隨著由其帶來的樂趣的不斷增強而欲罷不能、難以自控,有關網絡上的情景反復出現在腦際,漠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
心理工作者認為,信息網絡中有相當多的變異信息路徑。年輕人敏感、好奇,富有幻想。他們的世界觀還沒有形成,一旦心路和這些變異信息路徑對接上,往往不能自拔,在變異的信息路徑上越走越遠。這樣下去,他們的身體、心理都將受到許多不良影響,乃至産生心理障礙。可怕的是,這些變異信息路徑往往會産生變異信息效應,使人在特定的情形下産生視聽方面的變異,即醫學中所説的幻視和幻覺。這些結果不僅會給個人帶來不良影響,有時還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網癮的病因有很多,可以總體歸納為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外因主要是指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內因主要是指滿足感缺失、生理及人格方面的影響。
專家發現,網絡綜合徵患者由於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
“數碼綜合徵”的壞處並沒有“網絡綜合徵”那麼嚴重,但其對人體的危害依舊不可小覷。
“過多使用智慧手機,會破壞腦部發育的平衡,出現左腦使用過度,而右腦利用率太低的情況。這不僅會削弱記憶力和集中力的廣度,最終造成情感自控能力下降及認知損害,而且可能導致右腦退化,其中有1/4的可能性會演變為早老性癡呆症。”韓國腦部平衡中心醫師邊基源説。腦部平衡中心是近年來快速在韓國興起的行業,專門幫助由於過度使用計算機、手機而産生認知問題的患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則從人腦記憶過程的角度對此作了補充:“人對於事物的記憶包括攝取、儲存和提取三步驟,如果長時間依賴智慧手機等電子産品,將改變腦功能,對於‘攝取’這一階段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後兩個環節。”
至於記憶的效率問題,武大中南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肖勁松表示,智慧手機由於信息搜索的便捷性,容易讓人變得懶於思考、學習,長此以往,負責記憶的大腦區域就會變得越來越懶,記憶力得不到充分鍛鍊和激活,自然會下降,嚴重者可能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出現“數碼癡呆症”。
“準確地説,所謂的數碼癡呆症並不屬於疾病的分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理科魏欽令博士告訴記者,雖然長期使用數碼産品不至於上升到器質性的病變,但的確會對記憶力造成影響。魏欽令表示,就像長期不運動的肌肉會萎縮一樣,有了智慧手機,什麼都會隨手記在手機上(比如電話號碼、日程表、相片,甚至路線、地圖),大腦的記憶功能用得少了,自然就“用進廢退”了。
“數碼癡呆症”並非無藥可救多媒體時代,海量信息是突出特點。過度使用電子産品,會使大量“垃圾信息”涌入人們腦中,對記憶造成干擾,削弱大腦對有用信息的處理能力。人的記憶主要由大腦的海馬體部分負責,但如果不使用記憶力,會引起海馬體萎縮,最終導致記憶容量減少。這種影響對於腦部仍處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的影響最為嚴重。
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區中,如果一個記憶片段,比如一個電話號碼或者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被重復提及的話,海馬區就會將其轉存入大腦皮層,成為永久記憶。所以,海馬區比較發達的人,記憶力相對較強。存入海馬區的信息如果一段時間內沒有被使用的話,就會自行被“刪除”,也就是被忘掉了。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因為對生活中的數碼産品産生極度依賴,那麼,數碼産品的某些特質就會代替我們大腦的某項功能,使其退化,從而使人類更加依賴數碼産品。如此下去,就會逐漸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趨勢。
為了防止因為數碼産品的某些功能造成人腦中海馬體的萎縮,科學研究人員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慢跑:德國烏爾姆大學的研究人員把30個人編為一組,要求他們每週慢跑2次,每次30分鐘,然後測試他們的大腦改善情況。測試結果表明,儘管被調查者對數字的記憶能力大致沒有變化,但他們回憶畫面和完成視覺工作的能力顯著提高。英國拉伕伯勒大學運動科學教授克萊德?威廉斯認為,這項研究結果證實,在鍛鍊之後,人們感覺自己更加精力充沛,大腦更加敏捷,對周邊環境的觀察力也有所增強。
午睡:睡10分鐘,能提高記憶力和創造性。有研究表明,睡覺能將暫時性記憶轉化為永久性記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發現,人每天會喪失部分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午睡則能逆轉這種衰退。發表在《睡眠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10分鐘的午睡是恢復認知功能的最佳時長。但對於具有創造力的思索過程和重要的記憶鞏固來説,至少需要60─90分鐘的長時間午睡。
吃早餐: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年齡在61-79的男性和女性中,吃過早餐的人能夠在記憶評分測試中獲得更高分數。並且,吃過早餐的孩子在考試中發揮得更出色。所以,早餐對於孩子,特別是學習壓力大的初高中學生至關重要。不吃早餐,會大大降低孩子的學習效率。對於成人來説,上午的工作最繁重、最耗腦,如果早餐不足,就很難保證充足的精力,勢必影響一天的工作效率。
短期壓力: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發現,短期壓力能改善大腦記憶功能。該校整合生物學副教授考費爾研究發現,短期壓力能促使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新生神經元增加,從而使人能更好地記住令人緊張的事件,有助於心理適應。不過,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長期慢性壓力會抑制海馬區神經元再生,會損害記憶。
轉動眼球: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左右轉動眼球,可有效提高記憶力。如果想快速回憶起某件事情,不妨試試將眼球左右來回轉動30秒。研究人員指出,眼球水平轉動,可讓大腦左右半球互相溝通,對重新勾起記憶很重要。眼球向左轉可以激發右腦,眼球向右轉可以激發左腦;而眼球左右來回轉動,則可提高左右腦之間的關聯。
“數碼産品”不是萬能的,這句話的一點也沒錯。儘管數碼産品可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更方便,但如果“消費”過度的話,會使我們産生難以擺脫的依賴心理,進而讓我們“變傻”。凡事都有個度,這個度需要我們自己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