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霧霾,這個詞語用自己的方式飄入尋常百姓家,成了街知巷聞的新詞彙。要知道一年前,拼音輸入法的默認詞條裏還沒有收錄它。健康威脅像空氣一樣包圍在我們的四週,這句話本應是個比喻,不幸成了現實。食品、空氣、毒地污染、危險的疫苗,我們小心翼翼,不知道下一個威脅將會是什麼。2014,健康的生活應該理所當然,它不是夢想,也不是奇跡……
“毒地”也稱為“棕色土地”,在我國,“棕地”一般是指工廠已經搬遷,但還沒有開發的受污染地塊。比如,“亞洲最大居民社區”天通苑就屬於典型的“毒地”。
當人們對畸高的房價難以承受,攢足首付錢終於買到一處“蝸居”時,也許更難以承受的是房子建在“毒地”之上。北京、武漢、南京等城市都發現過“毒地”。關於“毒地”危害最知名的案例,是美國的“拉伕運河事件”:一位叫洛伊斯·吉布斯的母親發現患病的兒子與小區附近的拉伕運河有關,它曾經堆滿化學廢物。受到污染的“毒地”可以導致腫瘤和癌症、荷爾蒙系統異常等嚴重危害;並且毒性釋放過程可達百年。
在污染治理責任認定上,國務院曾經做出“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可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毒地”修復困境責任難以界定,尤其難以追索歷史污染者,於是,“到底誰來承擔土地修復資金”,一直爭論不休。所以,中國的“毒地”治理任重而道遠。 [詳細]
2013年,“天氣”位列百度搜索風雲榜的首位;淘寶網友花了8.7億元購買對抗霧霾的用品;霧霾走出北方,幾乎席捲整個中國。這一年,我們前所未有地關注起環繞我們的空氣。
一名北京的小男孩笑著説,自己只要早上看到了藍天,就知道前一天晚上刮大風了。驅除霧霾靠風吹,這是無奈的事實,我們正在用一個霧霾封鎖的國家迎接孩子們的童年。治理大氣污染,英國用了50多年,德國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中國的環境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嚴重程度更深,範圍更大,治理起來也更困難,並且今後中國環境存在繼續惡化的可能。由此專家預計,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消除霧霾重現藍天,可能還需要20至30年以上。
霧霾下的生活催生了“口罩族”、“綠植控”、“宅生活”,以及“環境移民”。各地氣象部門提出了“借風”、“借雨”的方式以消減霧霾。在真正的改變來臨之前,人們寄希望於每一次大風,也許,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詳細]
對食品安全,我們早已不再期待零風險。不少人只是指望“別吃死人”。不是我們對食品安全不當回事,而是對現實既不滿又無奈。灰色幽默式自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産生。
老話講,民以食為天。2013,中國人全年憂天。
春,北有“沙逼北京”,南有“豬投上海”。大量的死豬意味著:要麼是豬,要麼是水,要麼是水和豬——都出了問題。夏,內地人忙著和香港人乃至全世界搶奶粉。大陸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從香港代購進口奶粉風潮興起,以致于香港上演“奶粉荒”。秋,“轉基因”吃還是不吃?這是一個問題。轉基因的真相有很多面,當真相超出人類目前認知能力時,我們需要的是自主選擇權。冬,習近平“意外”現身慶豐包子鋪。主席來吃過之後,他們應該不敢拿這榮譽不當回事吧!商家生産的食品有沒有問題?這個疑問應該由各級政府來鑒定,而不是靠老百姓的胃來“評估”。 [詳細]
對一些國人而言,“轉基因”仍是“不可信任食物”的代名詞。不少網民認為,轉基因作物會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這反映出公眾的不信任。
即便是轉基因作物大量存在的發達國家,民間也存在對轉基因食品的不信任感,存在著反轉基因的聲音。在充分公開辯論的條件下,轉基因食品並無遭禁止之虞,但同時,多數國家也會要求在轉基因産品上專門作出標注,以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
在中國,轉基因技術依然容易被“妖魔化”,反對轉基因的聲音能夠獲得支持,緣於民眾沒有知情權,不能獲得權威的解答;轉基因作為一種典型的“知識鴻溝”,把世界切成了兩半,專家知識和日常感知在此無法調和。當百姓對依據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能做出判斷之時,政府具有科普宣傳的義務,而不能把轉基因食品吃還是不吃的疑問,拋給民眾。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