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因為涉及到文科狀元、香港大學、北京大學等幾個元素,一樁退學復讀的新聞引發了關注。媒體報道稱,遼寧本溪文科狀元劉丁寧因為想追求純粹的國學,目前已經離開香港大學,回到本溪市高級中學復讀,為進軍北大中文系做準備。
內地高等教育飽受爭議的當下,香港大學等“另類高校”一直佔據輿論高地。事實上,香港大學的權威性不容置疑,它已經連續三年獲《QS世界大學排名》評為亞洲第一、世界第22至23位不等。QS是世界三大最權威的排名機構之一。而且,在全國高考人物連續5年下降的情況下,2013年申請香港大學的內地學生人數還高達1.2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最終錄取的303名內地學子中,有16位是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闖進香港大學,似乎不僅僅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似乎更表明你可以脫離僵硬的教育,在更獨立廣闊的空間裏獲取知識。
當更多學子寧可放棄北大、清華這樣矚目的高校投奔香港大學時,劉丁寧離開港大的選擇無疑是一枚重磅。有人遺憾,有人不解:應試教育下的狀元是不是不能適應香港的教育?北大中文系真的能滿足劉丁寧對國學的追求嗎?也有人不忘趁此譏諷一下那些對港校趨之如騖的考生:看看,都有人“打道回府”了,香港的大學真的值得如此崇拜嗎?當然,更有人喜歡借機比較內地高校與港校的優劣。
圍觀者總是試圖從中解讀出更多的內容。其實,按照當事人劉丁寧的説法,她離開港大的原因很簡單:真心追求純粹的國學,認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更適合她對學業的追求。離開港大,並不是一定要證明自己另類或勇敢,只是趨於內心的真實選擇罷了。
既然是純粹的個人選擇,外界其實大可不必將之作為公共事務加以討論。一個優秀學子的放棄和離開,並不能證明一所高校的成敗,也不能證明一所高校的不足。而僅僅因為一個優秀學子的離開,就將之作為比較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優劣的證據,更不足為取。這樁退學的新聞之所以能引發強烈反響,只是因為其中的元素比較搶眼罷了。有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通過一些個案來證明什麼。在這起退學事件中,如果非要證明什麼,大抵只能證明一個人對夢想的執著堅持。從圍觀者的角度看,除此之外,似乎還有一些作為佐料的營養可以汲取。
從新聞中不難看出,當初劉丁寧其實並不是十分嚮往港大的,選擇港大大概是受了外力的推動。外力是什麼?可能是父母的強力説服,也可能是一種榮耀的“引誘”?畢竟,闖進港大除了能證明自己成績的優異,還可以證明自己綜合素質的非凡,甚至還附帶著其他的價值。在外人眼裏,評價一個港大招錄的狀元,也許要高於清華北大招錄的狀元。或許正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誘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劉丁寧選擇了港大。而最終的結果證實,港大並不適合她,她夢寐的依舊是北大。如果當時劉丁寧直接選擇北大,是否還有這番曲折?
説到曲折,筆者內心總忍不了要嘀咕:一個優秀的學子,為何一定要通過復讀才能實現夢想呢?如果可以直接從港大轉學到北大,其間又能少去多少折騰和風險?一個堅持夢想的人終究是值得敬重的,也許唯有祝福,方能對得起這個堅持夢想的年輕人。
離開港大的日子,其實也是平凡的日子。劉丁寧的媽媽和老師不希望外界過多關注這個追夢的樂觀女孩。嘮叨這麼多,何嘗不是一種叨擾。祝福之外,請允許我説聲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