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遼寧省審議通過的《遼寧省消防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火災撲救。在2010年,河南、上海等地就開始立法禁止組織未成年人救火。[互動入口 ]
老爸是我見過最內向的人。他從不會説肉麻的話。有個情人節,一家三口出門。我去餐館佔座,他倆在商場逛完了來匯合。我媽手裏拿著玫瑰。問來由。原來是我媽看賣花小孩兒可憐,要求老爸買的。老爸見我第一句話是:幸虧有你在,不然別人肯定覺得我倆不是正規的一家子。
以前對網絡平臺充滿期待,認為會為理性對話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間。經過幾次論戰,發現自己想得太天真。討論很容易變成論爭,論爭變成吵架,吵架變成虛擬戰爭,而虛擬戰爭有一點很像真實戰爭,會讓人失去理智,激活人的原始衝動,把人壓抑的攻擊性釋放出來,到最後變成施虐的狂歡。
體罰可能造成對孩子的全面傷害,因此,對於體罰應當全面禁止。據加拿大學者的最新研究發現,體罰不僅僅使得孩子更加具有攻擊性和反社會性,還可能造成長期發育傷害,甚至會降低孩子的智商。危害如此嚴重,國家有理由剝奪粗暴打罵孩子的父母的監護權,開除打罵學生的教師。
對大學教師承擔社會諮詢類的事情,我的看法是可以做,但是要約束。約束之一是道義上的,這類項目要在大學教學研究工作有餘力的前提下進行,最多每年一個;約束之二是學術上的,承擔這類項目對自己研究有意義。如果沒有這樣兩個約束,在大學當教師就與在諮詢公司幹活沒有區別。
近日,遼寧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遼寧省消防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火災撲救。見義勇為與未成年人保護來了個正面碰撞。 有人稱,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有人説未成年人在成長時期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平安,至於見義勇為嘛,可以留待成年以後再接受和培養。到底該不該鼓勵孩子見義勇為呢?
支持,見義勇為的優秀品質要從小培養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社會都應當弘揚,它是社會溫情之所在。當今社會中,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利益,對於一些有危害的事件發生,很多人選擇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很多家長也教育孩子要遠離危險。如果人人都變得對無關自身的事情很冷漠,那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壞人愈加囂張,無人見義勇為、懲惡揚善。所以應從小教育未成年人要敢於見義勇為,敢於對抗“惡勢力”。
反對,未成年人先要照顧好自己長期以來,社會輿論和相關媒體總是以英雄讚歌的形式來報道這些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並號召所有青少年向他們學習。然而,由於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對危險的充分預見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但是對一些傳統教育宣揚的“英雄壯舉”卻有很強的模倣慾望,他們中的大多數在“見義勇為、挺身而出”之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死亡。未成年人還無法保護自己,如何見義勇為?所以,不該鼓勵未成年人見義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