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日本右翼,釣魚島鬧劇的幕後推手

    近日,日本政府宣佈“收購”釣魚島引發了對釣魚島的新一輪關注。輿論普遍認為,以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右翼勢力是日本政府此舉的最大推手。對於“右翼”這個説法,很多人並不陌生,從參拜靖國神社到歷史教課書問題,甚至剛成立的“日本維新會”,都有日本右翼抹不去的陰影。那麼,日本右翼勢力到底是哪些人,説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為何如此反華?[日本右翼狂人石原慎太郎]

第356期

  •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 央視網新聞評論部出品
  • 責任編輯:邱天人

非常識

日本兩大黨都有右翼成分

     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無論是政府高官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修改、侵華遺留案件,還是最近的釣魚島領土爭端,幕後都有日本右翼思想和組織的身影。前段時間右翼分子登釣魚島,就是右翼團體的“傑作”。
    不過,雖然我們在各種媒體中大量見到“日本右翼勢力”一詞,右翼團體也確實廣泛存在,但實際上,日本政壇並不真正存在一個叫做“右翼”的黨派。就日本而言,多數情況下,國家的權力操縱在部分當政者和官僚手中,他們既非左翼,也非右翼,而是在左右兩極間尋求平衡的自由主義政客集團。日本目前的兩大黨派,民主黨和自民黨,在政治觀點上差異並不算大,其中民主黨更溫和一些。從這兩黨的一般立場來看,雖然不會發表比較極端的右翼言論,但都有偏右的傾向。這也是為什麼大量自民黨首相都參拜靖國神社,而此次民主黨首相野田佳彥又力主釣魚島“國有化”。換句話説,兩黨都可以打右翼牌,但又不必時時偏右。

右翼龐雜且不斷變化,很難明確定義

     對於學術界而言,日本右翼是一個龐雜而又不斷變化的群體,對其概念迄今尚無明晰確切而又被一致認可的界定。日本學者松本健一指出:“給右翼下定義實際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與左翼定義在某種程度上相互關聯,即二者相抗衡,並隨時代發展而變遷。”按照《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詞條解釋,“日本右翼”是“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擴張的反動社團”,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急先鋒”。日本《右翼辭典》對右翼概念的界定是,右翼“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指反動的、反近代的國家主義思想及其運動”;“作為近代革命的對立面,指保守派的政治態度”。而日本的《大辭林》則把右翼解釋為“保守、國粹主義的思想傾向,以及具有這種思想傾向的個人或團體”。

非常識
日本的早期右翼始於19 世紀末期。“玄洋社”、“黑龍會”、“老壯會”等名目繁多的各色右翼團體紛紛登臺亮相,至20 世紀初期達到了高峰。戰前右翼勢力宣揚國粹主義、日本主義和“忠君愛國”等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發展及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中扮演了吹鼓手和馬前卒的角色。圖為影視作品中的“黑龍會。”

非常識

三島由紀夫“政變”鬧劇是戰後右翼抬頭的標誌

     日本戰後右翼中的絕大多數是戰前右翼的因襲。戰後右翼中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新右翼”的登場。最早出現的是“盾之會”。盾之會是名作家三島由紀夫于1969年創立的文化右翼組織,成員多為三島文學的青年學生“粉絲”。之所以稱“盾之會”,意為要成為保衛天皇的盾牌。這支被稱為“世界最小軍隊”(起初40余名,後發展至90余名)的組織,實際上是三島的私家武裝,完全聽命于三島。
    三島是一名狂熱的文化保皇派。1970年11月25日,三島率領5名盾之會成員闖入東京自衛隊營地,綁架駐地總監,發動了一場小型政變。三島在千余名自衛隊官兵的面前發表了8分鐘演講,並散發檄文,呼籲改正憲法,號召官兵們“決起”。“聽眾”無動於衷,還以哄笑和怒吼。三島感到失望之極,當場以古時武士的方式切腹自戕。

“一水會”接過了三島的旗幟,成為右翼的領頭羊

     但是三島的失敗只是新右翼登場的序幕。就在這年12月11日,右翼團體在東京豐島公會堂公然為三島舉行公祭——“憂國忌”,參加者逾5000人。此後每年11月25日(即三島忌日),右翼們都要集會紀念。另一個“新右翼”中堅組織“一水會”就是在三島事件的“激勵”下誕生的,會長鈴木邦男是追隨三島一同慷慨赴死的森田必勝在早稻田大學的同學。2000年,木村三浩出任“一水會”會長,打出“新右翼”旗號。木村否認日本侵略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一心替日本軍國主義翻案,還發表過美化“9•11”恐怖襲擊的言論。
     2010年8月14日,東京,“8•15”日本戰敗日的前一天,來自法國、英國等歐洲8個國家的9個極右翼政黨成員應日本極右翼團體“一水會”的邀請訪日。他們當天還參觀了靖國神社內的遊就館,該館大量展品及説明都極力美化日本近代以來發動的侵略戰爭。

目前日本右翼社團已有近千個,總人數數百萬

    70年代成為日本右翼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産生的年代。1972年,警視廳將右翼團體分為組織右翼和行動右翼兩大類。其中後者尤以常使用暴力行為而得名。同時還有過大量民族派學生組織。不過上世紀90年代以來,激進和暴力手段漸漸被鎮壓和放棄,目前的右翼團體與此前相比,還是較為溫和的。但是由於經濟的長期低迷,右翼的市場反而更大了。
    目前日本沒有在全國展開活動的右翼團體。比較主流的有東京都的“日本會議”,該組織成員是來自民主黨和自民黨的議員。此外還有如靈友會係教團、念法真教、統一教會等宗教色彩組織也被認為是右翼組織。除了這類政治人物結社或宗教團體,剩下還有市民團體,一水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維新政黨•新風”和右翼社團聯盟“全日本愛國者團體會議”等。
    據日本警方統計,到2000 年,日本的右翼團體已發展到900個,總數達10 萬人,已接近“戰前右翼”的頂峰時期。而被稱為右翼理論家的荒原樸水則宣稱,若包括“西裝右翼分子”(指具有右翼思想但沒有參加右翼組織的人)在內,日本全國的右翼分子共有353 萬人。從組織結構上看,現代右翼主要由“傳統右翼”、“新右翼”和從暴力團體轉化而來的“行動右翼”構成。

非常識
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是日本文學家,但同時也是極端右翼分子。他切腹一事還被拍成電影。

非常識

右翼的核心立場是民族主義的“國體護持”,主張修憲

     戰後日本在美國主導下重建,很快恢復了生機,上世紀70年代已經重歸經濟大國行列。這促使了民族主義的抬頭,並認為日本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戰後右翼的一個重要政治訴求,就是“反YP體制”(即雅爾塔、波茨坦體制),認為YP體制破壞了日本的歷史傳統,使日本陷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必須予以徹底粉碎。這同時包括了對太平洋戰爭的肯定等等。當然,打破YP體制的核心方法在於修憲,即廢除戰後的和平憲法,恢復日本被限制的國家權力。甚至有些團體喊出了“天皇親政”的口號。這實際上是對日本戰後民主體制的否定。三島由紀夫的鬧劇即是為此訴求。同時,右翼團體名稱中大量出現“大日本”、“護國”、“皇”等字樣,就反映了這一點。

美化侵略史,反華不動搖

     從對華關繫上看,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戰爭,美化侵略歷史,把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説成是“為了解放白人殖民地”,鼓吹“自由主義史觀”、“大東亞戰爭史觀”,要求改變“自虐的東京審判史觀”。在我國領土釣魚島上樹立燈塔和神社,涂寫反華標語,在大阪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會議。在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刪除了有關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的史實。這些都嚴重損害了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甚至這種主張也不僅限于對中國,同樣包括對韓國和其他太平洋戰爭受害國,卻絕不考慮受害國政府的交涉和人民的感情。

主張對外強硬,甚至要擺脫美國的庇護

     日本右翼勢力主張對外強硬並非僅僅針對亞洲鄰國。右翼勢力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時常表現出相互矛盾的複雜心理。一方面,出於極端民族主義的需要而反對美國“壓迫”日本,認為日美安保體制束縛了日本的發展,指責政府“過分依賴美國”,批評日本的外交缺少“自己的長遠戰略”,甚至在日美貿易摩擦加劇時也譴責美國的經濟霸權主義;但另一方面,又認為今天的日本要拓展自身的對外戰略空間和恢復大國的地位,就離不開美國的庇護和默許。事實上,冷戰結束以來日本之所以能在擴充軍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正是由於符合了美國亞洲戰略需要的結果。尤其是911事件後,美國一連串的軍事行動需要日本做幫手,而日本也借此突破“專守防衛原則”,把自衛隊的活動範圍從“周邊地區”擴大到了亞洲乃至全球的任何地方。

非常識
《日本可以説不》是著名右翼石原慎太郎與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聯手出版的右翼圖書,書中鼓吹日本脫離美國的庇護,改變不對等的雙邊關係。

非常識

與右翼勢力結盟的政客是其政治出口,石原和安倍晉三都是代表

     雖然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右翼團夥成員很難通過民選進入日本政界,大多數民族主義政治家懾于和平憲法的制約和進步力量的政治壓力也通常會小心回避與街頭右翼的直接接觸,但表面上的分離並不意味著兩者之間不存在深層次的勾結與聯絡。長期以來,在政壇上尋找代理人一直是右翼分子夢寐以求的目標,而今天作為其在日本政治舞臺上代言人的,則首推極端民族主義政客石原慎太郎和右翼鷹派政治家安倍晉三。與此同時,一大批自詡為“新民族主義者”的“新右翼”分子和當年老牌右派政客的子孫們,現都已進入日本經濟、文化的上層圈子和政治權力的中樞,有的甚至地位顯赫,身居要職,直接參與日本的政治決策,完全成了右翼勢力的同路人。另外,與右翼政客同樣具有奉行大國主義路線“政治基因圖譜”的大批右傾保守政治家,在政黨分化組合的過程中合縱連橫,已在國會交織構築起形形色色的新保守主義會派,在許多涉及國家體制與發展道路的重大問題上同社會上的右翼勢力遙相呼應,試圖用他們的政治意圖來決定日本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

國內政治死水一潭,右翼主要在國際問題上展示強硬態度

     雖然右翼的政治主張有些相當極端,但是在臺面上的政治人物顯然不能如此。所謂“修憲”之類,一方面不可擺脫美國的影響和庇護,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在國內取得多數支持,想要日本通過修改憲法達到所謂的“正常化”可以説是想也別想。但是對外政策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中日關係。日本右翼長期散佈“中國威脅論”,同時也屢次對釣魚島蠢蠢欲動。近日的“購島”鬧劇,正是在以石原慎太郎為首的部分右翼分子裹挾下上演的。除了出於現實考慮不可能與美國交惡,日本目前與周邊各國都有領土摩擦(釣魚島、獨島、北方四島)在這些摩擦中,右翼勢力無一不表現出強硬態度,同時批評政府的“軟弱”。

修改《和平憲法》推動軍事立法,本質上還是要對外擴張

     推動軍事立法,力主擴軍武備是日本右翼政治勢力近年來在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掀起篡改歷史狂潮的同時,不遺餘力地追求的又一重大政治目標。為此,他們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專門智庫和政治施壓團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戰略研究論壇”(JFSS) 和“確立新世紀安保體制青年議員會”。“論壇”聘請了原日軍和自衛隊將官作為顧問和高層,他們向政府提出的首項“政策建議”就是修改《和平憲法》,補充完善軍事法制環境,強化軍備管理,以便在“現今世界秩序中尋求日本的國家利益”。相較而言,“青年議員會”的成員則全部來自活躍在日本政治舞臺第一線的清一色鷹派政治家,他們對政府施加的壓力更大,對政府軍事安全方面的政治決策造成的影響也最直接。近年來,日本軍事立法步伐加快和擴軍武備勢頭逼人的背後,都與該“青年議員會”不無干係。而叫嚷日本應實施“先發制人攻擊”、“可擁有核武器”,要求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把自衛隊更名為“國防軍”的,也恰恰出自於這些野性十足的青年鷹派議員之口。

    本專題製作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桐聲的文章《日本右翼勢力及其對日本內外政策的影響》。

投票調查

您曾經在一般的新聞報道以外了解過日本右翼勢力嗎?

  •  有了解過
  •  只是聽説

您認為釣魚島“購島”鬧劇的主要動因是?

  •  右翼急於宣示“主權”
  •  石原借此事出風頭,打擊執政黨
  •  野田利用釣魚島挽回人心

投票  查看結果

    日本右翼不過是軍國主義餘孽在新時代的借屍還魂。無論如何披上“民族”的外衣,也仍然改變不了其邪惡本質。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