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和先進事跡報道_專題_央視網

時代楷模

蘇和的梭梭林 黑城的小綠洲

先進事跡宣傳報道 專題頻道出品

在額濟納旗荒漠中,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後,放棄安逸舒適的日子,在花甲之年帶著老伴來到這裡種植梭梭防風固沙。至今,他已成功搶救天然梭梭林3000畝,人工種植梭梭6萬多棵,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小綠洲。

他就是被譽為"黑城植樹治沙老愚公"的阿拉善盟原政協主席蘇和。蘇和今年66歲,是額濟納土生土長的蒙古族幹部。[詳細]

"他曬黑了,但'黑城'卻變美了"
"他曬黑了,但'黑城'卻變美了"

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有一位現年64歲的正廳級退休幹部義務植樹8年,在荒漠戈壁上栽植了約9萬株樹苗。當地老百姓説:"他曬黑了,但'黑城'卻變美了。"

這位退休老幹部就是曾經擔任過阿拉善盟政協主席的蘇和。他選擇的植樹區域是額濟納旗"黑城"遺址的周邊,目前已形成了長約3公里、寬500米的一大片林地。

"黑城"遺址始建於公元9世紀西夏政權時期,是古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長期水源枯竭,"黑城"周邊地區沙化嚴重,成了一望無際的戈壁和沙海。

蘇和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土爾扈特蒙古族人,是新中國培養的少數民族幹部,曾經任過額濟納旗旗長、書記。2004年,蘇和説服家人,放棄了舒適的生活,踏上了茫茫荒漠。

"黑城"年降水量僅幾十毫米,夏季氣溫常常高達40多攝氏度,沙地上輕易就能烤熟一個雞蛋。蘇和首先打了一口約百米的深井解決自己飲水及培育樹苗的問題。他還每年拿出3萬多元用於造林,這已是他退休金的一大半,但是遠遠不夠。為了節省資金,他四處淘二手設備,他自嘲是靠"撿破爛"育林子。

蘇和義務植樹造林保護"黑城"遺址的事跡很快傳開,他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幫助,其中包括日本友人。蘇和把這些人的名字都記在一個小冊子上。他説:"我希望後代記住這片林子不是我一個人造的,是大家一起造的。"

近年來,蘇和營造的林地成了"黑城"遺址的一個新景點,許多遊客在遊覽"黑城"遺址後,總要去這片林地感受一下沙漠"綠洲"的滋味。蘇和説:"我也希望人們多來看看,大家都增強生態保護意識。"[詳細]

蘇和:在沙海中堅守綠色的老翁
黑城老愚公蘇和植樹治沙的苦辣酸甜

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後,放棄安逸舒適的日子,來到額濟納旗種植梭梭防風固沙。至今,已成功搶救天然梭梭林3000畝,人工種植梭梭6萬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綠洲。他,就是阿拉善盟政協原主席蘇和。

  

近日,記者來到額濟納,在黑城腳下一片鬱鬱蔥蔥的梭梭林裏,見到了這位滿頭銀發的植樹老人。他説:"我植樹治沙是源於對家鄉的愛。看著家鄉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67歲的蘇和老人,是額濟納土生土長的土爾扈特蒙古族幹部。蘇和老人告訴記者,額濟納在歷史上是水草豐美的地方,有"天然牧場"的美稱,境內有西夏黑城遺址等聞名全國的寶貴文化遺産。但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不合理性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原因,導致當地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風沙天氣增多,梭梭林大面積枯萎,黑河水量銳減。

  

2000年,蘇和在北京與日本治沙綠化協會會長遠山正雄相遇,把額濟納旗黑城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周邊沙漠化日益威脅黑城文化遺址的情況詳細介紹給遠山正雄,並邀請遠山來額濟納旗考察。2001至2002年,遠山兩次來到黑城腳下的沙漠裏,種下了4000棵梭梭苗。但是,由於缺乏管護,補水不及時,梭梭苗大部分死掉了,植樹的效果很不理想。蘇和看了很痛心,他知道,要想種活這些梭梭苗,就得有人在這裡待下來。可是,誰願意來這裡呢,這裡荒無人煙,四處都是漫漫戈壁黃沙。一個念頭在老人腦子裏冒了出來:他要來這裡種樹,看護這些梭梭苗。

  

2004年的下半年,蘇和提前從阿拉善盟政協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來,帶著老伴兒來到額濟納旗沙漠中安家,投資3萬多元,蓋起了一排小平房,開始了漫長的治沙之路。當年,他就在黑城北面的沙漠里拉起了一道16公里長的圍欄,將沙漠裏殘存的3平方公里天然梭梭林圍住。

  

"要想治理沙漠就得種樹,種樹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蘇和對記者説。黑城附近有一個廢棄了好多年的深井,都已經被風沙埋住了。他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又把這口井淘了出來,水量很充足。

  

在沙漠中種植梭梭,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蘇和夫婦的居住地距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有30多公里,而且只有一條簡易的石子路,路況極其糟糕,他們只能每個月開車去鎮上一次,順便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由於沙漠中沒有電,不但照明要靠蠟燭,而且無法存放蔬菜和肉食,他們大多數時間只能用白開水煮麵條充饑。

  

 從春天開始,沙漠裏三天兩場風,人無法出門。蘇和夫婦看著買來的梭梭苗無法栽種,急得日夜難眠,只好等風減弱時抓緊時間下種,常常累得喘不過氣來。夏天是梭梭苗補水的季節,但沙漠中的氣溫高達40℃以上,蘇和夫婦只有堅持在似火的驕陽下給梭梭澆水。荒漠戈壁沒有灌溉渠係,幾百畝的梭梭林只能靠水罐拉水澆灌。別的地方種梭梭只澆一次水,但蘇和1年要給他的梭梭苗澆3次水。為了節約用水,蘇和發明了一種節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製的水槍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這樣不但減少了水渠和空地滲水,而且有利於梭梭吸收。現在,他已經種下了6萬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有的已有1米多高,起到了一定的防風固沙作用。

  

沙漠中人跡罕至,但嗅到綠色的牲畜卻頻繁光顧,不斷偷啃梭梭樹。蘇和夫婦每天除了澆水,還要巡邏。這對於年輕人來説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蘇和硬是做到了。沙漠中氣溫很高,離開水源萬物很難生存,蘇和每次背著重達5斤的水壺出去,回來後壺已見底,還渴得嗓子冒煙,但這些都沒有使他退卻。在蘇和的精心呵護下,梭梭苗開始恢復了生機,成活率不斷提高,原本被駱駝啃光的殘苗也再次長出了枝葉。

  

為了降低成本,2005年,蘇和又在沙漠中自己修建了一個梭梭苗圃,當年育了6萬多株梭梭苗。現在,他的梭梭苗圃不但滿足了自己用苗的需要,每年他還無償為周圍的牧民提供梭梭苗。

  

9年過去了,蘇和已年近古稀,但他堅守綠色的夙願依舊。蘇和告訴記者: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在我的有生之年多栽幾棵樹,就能給額濟納的後人留下一個好環境。今後,我還要通過繼續擴大植樹面積,把黑城遺址周圍的風沙止住。等梭梭長起來之後再嫁接蓯蓉,搞點沙産業開發,形成治沙産業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