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蘇和:在沙海中堅守綠色的老翁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23日 1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共産黨員

  □本報記者 劉宏章

  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後,放棄安逸舒適的日子,來到額濟納旗種植梭梭防風固沙。至今,已成功搶救天然梭梭林3000畝,人工種植梭梭6萬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綠洲。他,就是阿拉善盟政協原主席蘇和。

  近日,記者來到額濟納,在黑城腳下一片鬱鬱蔥蔥的梭梭林裏,見到了這位滿頭銀發的植樹老人。他説:“我植樹治沙是源於對家鄉的愛。看著家鄉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67歲的蘇和老人,是額濟納土生土長的土爾扈特蒙古族幹部。蘇和老人告訴記者,額濟納在歷史上是水草豐美的地方,有“天然牧場”的美稱,境內有西夏黑城遺址等聞名全國的寶貴文化遺産。但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不合理性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原因,導致當地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風沙天氣增多,梭梭林大面積枯萎,黑河水量銳減。

  2000年,蘇和在北京與日本治沙綠化協會會長遠山正雄相遇,把額濟納旗黑城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周邊沙漠化日益威脅黑城文化遺址的情況詳細介紹給遠山正雄,並邀請遠山來額濟納旗考察。2001至2002年,遠山兩次來到黑城腳下的沙漠裏,種下了4000棵梭梭苗。但是,由於缺乏管護,補水不及時,梭梭苗大部分死掉了,植樹的效果很不理想。蘇和看了很痛心,他知道,要想種活這些梭梭苗,就得有人在這裡待下來。可是,誰願意來這裡呢,這裡荒無人煙,四處都是漫漫戈壁黃沙。一個念頭在老人腦子裏冒了出來:他要來這裡種樹,看護這些梭梭苗。

  2004年的下半年,蘇和提前從阿拉善盟政協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來,帶著老伴兒來到額濟納旗沙漠中安家,投資3萬多元,蓋起了一排小平房,開始了漫長的治沙之路。當年,他就在黑城北面的沙漠里拉起了一道16公里長的圍欄,將沙漠裏殘存的3平方公里天然梭梭林圍住。

  “要想治理沙漠就得種樹,種樹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蘇和對記者説。黑城附近有一個廢棄了好多年的深井,都已經被風沙埋住了。他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又把這口井淘了出來,水量很充足。

  在沙漠中種植梭梭,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蘇和夫婦的居住地距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有30多公里,而且只有一條簡易的石子路,路況極其糟糕,他們只能每個月開車去鎮上一次,順便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由於沙漠中沒有電,不但照明要靠蠟燭,而且無法存放蔬菜和肉食,他們大多數時間只能用白開水煮麵條充饑。

  從春天開始,沙漠裏三天兩場風,人無法出門。蘇和夫婦看著買來的梭梭苗無法栽種,急得日夜難眠,只好等風減弱時抓緊時間下種,常常累得喘不過氣來。夏天是梭梭苗補水的季節,但沙漠中的氣溫高達40℃以上,蘇和夫婦只有堅持在似火的驕陽下給梭梭澆水。荒漠戈壁沒有灌溉渠係,幾百畝的梭梭林只能靠水罐拉水澆灌。別的地方種梭梭只澆一次水,但蘇和1年要給他的梭梭苗澆3次水。為了節約用水,蘇和發明了一種節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製的水槍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這樣不但減少了水渠和空地滲水,而且有利於梭梭吸收。現在,他已經種下了6萬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有的已有1米多高,起到了一定的防風固沙作用。

  沙漠中人跡罕至,但嗅到綠色的牲畜卻頻繁光顧,不斷偷啃梭梭樹。蘇和夫婦每天除了澆水,還要巡邏。這對於年輕人來説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蘇和硬是做到了。沙漠中氣溫很高,離開水源萬物很難生存,蘇和每次背著重達5斤的水壺出去,回來後壺已見底,還渴得嗓子冒煙,但這些都沒有使他退卻。在蘇和的精心呵護下,梭梭苗開始恢復了生機,成活率不斷提高,原本被駱駝啃光的殘苗也再次長出了枝葉。

  為了降低成本,2005年,蘇和又在沙漠中自己修建了一個梭梭苗圃,當年育了6萬多株梭梭苗。現在,他的梭梭苗圃不但滿足了自己用苗的需要,每年他還無償為周圍的牧民提供梭梭苗。

  9年過去了,蘇和已年近古稀,但他堅守綠色的夙願依舊。蘇和告訴記者: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在我的有生之年多栽幾棵樹,就能給額濟納的後人留下一個好環境。今後,我還要通過繼續擴大植樹面積,把黑城遺址周圍的風沙止住。等梭梭長起來之後再嫁接蓯蓉,搞點沙産業開發,形成治沙産業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梭梭林 額濟納旗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