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蘇和的梭梭林 黑城的小綠洲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22日 1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劉國新 江新輝 巴依斯古楞

  在中蒙兩國邊境、額濟納旗荒漠中,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後,放棄安逸舒適的日子,在花甲之年帶著老伴來到這裡種植梭梭防風固沙。至今,他已成功搶救天然梭梭林3000畝,人工種植梭梭6萬多棵,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小綠洲。

  他就是被譽為“黑城植樹治沙老愚公”的阿拉善盟原政協主席蘇和。

  蘇和今年66歲,是額濟納土生土長的蒙古族幹部。他説:“我植樹治沙是源於對家鄉的愛。看著家鄉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92年,蘇和在額濟納旗當旗長時,就想在黑城種樹。

      但是,由於當時條件不成熟,這件事只好暫時擱置。2000年,他在北京開會時見到了日本治沙綠化協會會長遠山正雄。蘇和向遠山正雄介紹了黑城悠久的歷史以及沙漠對黑城遺址的威脅,並邀請遠山正雄來額濟納考察。遠山正雄聽完蘇和的講述後,很是震撼,當即表示要為治理黑城沙害做點事。

  2001年春天,遠山正雄帶著一批日本友人來到黑城腳下的沙漠種下了1000棵梭梭苗。第二年又種下3000棵。但是,由於缺乏管護,補水不及時,梭梭苗大部分都死掉了,效果很不理想。蘇和看了之後,很痛心。他知道,要想種活這些梭梭苗,就得有人在這裡待下來,照看它們。可是,這裡荒無人煙,四處都是漫漫戈壁黃沙,誰願意來這裡呢?這個剛毅的人腦子裏冒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來這裡種樹,看護這些梭梭苗。

  2004年下半年,蘇和説服老伴和兒女,到沙漠中安家,花了3萬多元,蓋起一排小平房, 開始了漫長的治沙之路。當年,他就在黑城北面的沙漠里拉起了一道16公里長的圍欄,將沙漠裏殘存3平方公里的天然梭梭林圍住。

  要想治理沙漠,就得種樹;種樹,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黑城附近有1眼廢棄了好多年的深井,已經被風沙埋住了。蘇和花了十幾天時間,把井淘了出來,水量很充足。

  有了水,種樹就有希望了。

  在沙漠中種植梭梭,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蘇和夫婦的居住地距額濟納旗旗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有30多公里,而且只有一條簡易的石子路,路況極差,他們只能每個月開車去鎮上一次,順便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由於沙漠中沒有電,不但照明要靠蠟燭,而且無法存放蔬菜和肉食,他們大多數時間只能用白開水煮麵條充饑。

  沙漠從春天開始三天兩場風,人無法出門。蘇和夫婦看著買來的梭梭苗無法栽種,急得日夜難眠。他們只好等到風減弱時抓緊一切時間栽種,常常累得喘不過氣來。夏天是梭梭苗補水的季節,但沙漠中的氣溫高達40℃以上,蘇和夫婦只好頂著似火的驕陽給梭梭澆水。

  荒漠戈壁沒有灌溉渠係,幾百畝的梭梭林只能靠拉水澆灌。其它地方種梭梭只澆1次水,但蘇和一年要給他的梭梭苗澆3次水。為了節約用水,蘇和發明了一種節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製的水槍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這樣做,不但減少了滲水,而且利於梭梭吸收。現在,他種下的6萬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有的已有1米多高。

  沙漠中人跡罕見,但嗅到綠色的牲畜卻頻繁光顧,偷啃梭梭樹,尤其是駱駝,連圍欄也擋不住。蘇和夫婦每天除了澆水外,還要巡邏。這對於年輕人來説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蘇和硬是做到了,堅持每天巡邏,風雨無阻。

  沙漠中氣溫很高,離開水源萬物難以生存。蘇和每次背著5斤的水壺出去,回來後壺已見底,還渴得嗓子直冒煙。但這些都沒有使他退卻。

  為了降低成本,2005年,蘇和又在沙漠中搞了一個梭梭苗圃,當年育了6萬多株梭梭苗。現在,他的梭梭苗圃不但解決了自己用苗的需要,而且每年還無償給周圍的牧民提供上萬株梭梭苗。8年過去了,蘇和種植的梭梭林,成為阿拉善盟面積最大的人工梭梭林之一。

  蘇和已年近古稀,但堅守綠色的夙願依舊: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在我的有生之年多栽幾棵樹,給額濟納的後人留下個好環境,是我最大的願望。”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梭梭林 黑城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