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上午,國慶64週年前夕,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已經堅持11年了,以往都是安排在中南海,但這次有所不同的是,委員們把課堂從“海”裏搬到了“村”兒裏——中關村。

習近平説,“科技創新,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創新

2013年9月30日上午8點半,兩輛香檳色首汽集團大客車緩緩駛出中南海,開往位於海淀公園附近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車裏坐的是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其他政治局成員。

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高技術園區,也是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而這次學習的主題是“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切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選擇這個地點學習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習近平説,“科技創新,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 消除科技創新的“孤島效應”

地點換了,教員和授課內容也大不同。以前的政治局集體學習,大多請的是各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以高校、黨校、黨政機關研究機構為主,而這次學習安排的民營企業家“教員”面孔,讓當晚《新聞聯播》的觀眾也有些意外(詳情參見“學習”版塊)。柳傳志、李彥宏、雷軍,分別是聯想、百度和小米的掌舵人,而這三個企業都是信息技術時代或老或新的標桿性企業。三個人“授課”的主題也很有意思,分別是:海外並購、大數據、互聯網手機,涉及體制、技術、模式創新。

現場展出了不少科技創新企業、科研單位研發的創新成果,3D打印、集成電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展區格外吸引政治局委員們的注意。他們表現地很興奮,細心的觀眾透過畫面發現,從展廳出來前往會議大廳的途中,習近平與李克強一直交談,不時手勢比劃,似乎還在討論剛剛參觀過的創新展品。

看過一圈,聽過彙報,習近平按照慣例發表講話,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到必要性與緊迫性,再到國內外形勢和具體發展任務,都做了極為詳細的闡釋。他勉勵各界要抓住新的歷史機遇,“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他也擔憂錯過這個發展關口,“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因此他接連用了三個“不能”——“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來形容科技創新的緊迫性。

他認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除了培養人才、擴大開放、政策支撐,他特意強調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

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消除科技創新的“孤島效應”,領導們以身作則。根據智谷趨勢的統計,剛剛過去的2013年裏,國家領導人的足跡至少遍佈126家企業,其中22.3%的企業和技術領域創新最活躍的信息産業相關。有媒體甚至以《國家領導人的IT界“朋友圈”》為題對領導人與企業的互動做盤點。通過觀察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的考察路線,我們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政治局常委考察企業地域分佈圖

2012年12月,習近平首次離京出訪首選改革發源地——廣東,在這裡,他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廣汽集團、美的集團、深圳研祥集團、東莞創科集團、廣州白雲電氣集團、金髮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受邀參會,在會上,習近平強調,“堅定不移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13年2月,習近平春節前夕赴甘肅看望各族群眾,依然不忘調研企業自主創新和經營情況,他考察了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聽取了蘭州新區規劃建設情況介紹。然後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和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這個關鍵,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2013年7月,習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發展工作,他去了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詳細觀看了光纖通訊、3D打印、生物質能源等創新成果展示;在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和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習近平走進生産車間,同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交談,勉勵企業要提高産品科技含量和市場佔有率,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

2013年8月,習近平在遼寧考察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行程中既有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公司這樣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代表,也有東軟集團(大連)這樣的信息産業高成長型企業,還有瀋陽鼓風機集團、瀋陽遠大企業集團、瀋陽機床(集團)等借助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的老工業企業。

2013年11月,習近平先後去了湖南和山東,在長沙,他考察了藍思科技和威勝集團,表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終要落實到一家家企業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企業要抓住機遇,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産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在濟寧,他考察了山東如意科技集團,這是一家傳統紡織企業,但他指出,“企業是創新主體,掌握了一流技術,傳統産業也可以變為朝陽産業。”

我們發現,在有公開報道的企業調研中,習近平幾乎都提到了創新問題。而且他一般會選擇不同類型、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進行調研,對象極為多元,正如他在瀋陽市鐵西區勉勵企業時所説,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在湖北和遼寧,習近平視察的企業最多、涉及的行業領域和主題範圍最廣。在武漢,他視察了1個港區、1個自主創新示範區、3家企業、1個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1所高校。在遼寧,他視察了1個高新技術産業園區、8家企業、1個商品交易所。

各種産業園、高新區,因為産業和高新技術集聚,是打破企業創新“孤島現象”的重要模式,往往成為常委考察的熱點地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合作區、珠海橫琴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連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些都曾獲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考察。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切實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2013年3月,兩會期間, 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委員討論,首先選擇了“科協、科技界”。他在發言時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再次表達出對科技與創新的關切和重視。他強調,中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習近平在去年對中科院、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進行了考察和調研,並提出了切實的意見。

中科院,習近平察看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同步輻射裝置等高新技術研究成果與裝置,同科技人員代表座談,要求他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湖南中南大學,他視察了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了解高校進行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情況。他強調,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他強調要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持續發展增強後勁。加強自主創新團隊建設,搞好科研力量和資源整合,形成推進科技創新整體合力。

在山東省農科院,他視察了智慧化溫室和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了解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情況。習近平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

中國現有的創新技術大多是在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因此,在視察中科院時,習近平強調“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科技領域,加強新興前沿交叉領域部署”。

在航天領域,2013年神舟十號、嫦娥三號接連成功發射升空。在接見嫦娥三號參研參試代表時,他再次強調,“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加快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

海洋科技領域也是一個全新的增長點: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創載人深潛世界紀錄後,實驗性應用航次正穩步進行;多家企業已經具備自主設計自升式鑽井平臺能力,其中,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還具備自升式鑽井平臺系列開發和總包能力,習近平曾冒雨對其進行考察;第八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也將主題定為推動海洋強國建設,習近平強調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

十八大將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提出“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上海社科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黃仁偉分析認為,將創新提到“全球化”的層面,這也是中共在主導這個千年文明古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過程中,有別於以往的一項新提法。

而事實也證明新一屆領導層的決心和意志,無論是在2012年底同外國專家代表座談,還是在2013年4月會見比爾•蓋茨時,習近平向對方傳達的都是中國“秉持創新驅動理念,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態度;在執行層面,中國正積極與世界展開“創新對話”,從中美創新對話,拓展到中歐創新對話,均取得良好成效。

科技創新的困難不可謂不小。但對已經錯失西方工業革命的中國來説,抓住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産業變革的機遇,將創新活動深度融入其中,是必然的選擇。如習主席所説,“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