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音婕問

11月20日至23日,李克強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第十屆東亞峰會,並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再啟“克強節奏”。那麼,“克強節奏”是怎樣一種節奏?

小編答

小編通過梳理李克強總理歷次出訪的報道發現,“克強節奏”這一詞是從2014年12月李克強在塞爾維亞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由媒體提出來的。

那次,在12月14日至20日的7天裏,李克強總理一行飛越10多個國家,舉行相關外交活動近70場,其中16日和17日上午他分別會見了16國領導人。

相關細節報道是這樣的:“即便每場會見只持續20分鐘,16場下來總共就是五個多小時,這還不包括與每位領導人會晤間隙留給工作人員更換國旗、茶杯等物品的15個5分鐘。就在會晤間隙的5分鐘,總理還要與隨行的各部部長進行會商。有隨行人員注意到,總理自始至終沒顧上喝一口水。”

“爭分奪秒,這就是李克強總理的工作節奏。”從那時開始,有媒體稱總理的工作節奏為“克強節奏”!

再整理一些比較近的相關消息,今年 10月底到11月初,李克強總理開啟旋風126小時“克強節奏”。在這126個小時裏,總理與4國領導人深聊,輾轉北京、安徽、韓國首爾、京畿道4個地方。7場演講致辭,兩度會見記者,與德國、韓國簽署合作協議多達45個。

看著這樣的數字,小編實在想象不出總理的工作速度是怎樣的,有媒體稱,總理的工作節奏簡直比博爾特百米速度還要快。

再回頭看看總理近日的行程安排,11月20日到23日,總理除了要出席東亞系列峰會,訪問馬來西亞外,期間他還要在幾個論壇發表主旨演講,並穿插若干場雙邊機制性會見。

隨後,他還要在24日淩晨飛抵國內蘇州,出席11月24日~25日在中國蘇州舉辦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16國領導人會晤。

這麼緊的行程安排,就連外交官們都説:“太難安排了,很多活動排出來時間都在相互‘打架’”。最後,他們只能儘量把每一場會見都從交互傳譯變為同聲傳譯,以提高對話效率;還特意在一些文化活動中安排不同國家領導人與李克強總理鄰座,以便有效利用時間。

通過以上行程安排的梳理,你能感覺到一些“克強節奏”了嗎?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夠清晰,沒事兒,小編繼續為您講析,一定讓您感受透徹了。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以來,兩年半時間至少有36個週末在加班。小編心算了下,兩年半大約有130個週末,那麼,總理就幾乎把四分之一的週末都給了工作。

而總理的週末加班,大約也有四分之三是忙於涉外活動,或者出訪、或者接見外賓。有媒體概括,總理的出訪大致有三種情況,一種是週日離京,一種是週末回來,還有一種是出訪期間就沒有週末可言。

拿週日離京舉例,今年就有兩次。一次是就任總理以來首訪拉美,在5月17日離京,開啟對巴西、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四國的正式訪問;另一次是6月28日下午乘專機抵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出席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想想我們普通人出國辦事、旅遊,回來尚且還需要倒時差,但對總理來説,就要迅速回到北京時間了。就像這次似的,24日總理飛抵蘇州,大約淩晨1點多才能到酒店,次日一早就要參加持續一整天的10余場外事活動。所謂“克強節奏”真是停不下來的節奏!

本文綜述自:
      “克強節奏”再啟 外交官發愁“太難安排” 新京報 2015-11-20
      “克強節奏”:登2600米奔波8小時簽12份合作文件 新京報 2015-05-23
      總理離京赴馬來西亞 開啟“克強節奏”外交之行 新華網 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