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2004年的金牌到2008年銅牌再到2012年並列第五名,中國女排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顯然難以服眾,無論怎麼,女排的退步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年間,中國女排沒能保持原有水平,也難怪有人認為這支隊伍已經徹徹底底淪為了一支二流球隊。當曾經無比耀眼的女排光芒逐漸黯淡,我們能夠看到的就只剩下了慘澹的聯賽市場、尷尬的人才儲備、粗糙的戰術打法……[詳細]
第17期
泰國主帥加提蓬曾表示:“中國隊既有身高又有力量,但是這些隊員不知道如何在球場上釋放能量”。完敗泰國,被日本二隊、一隊擊潰,人高馬大的中國隊在歐美身上佔不到任何便宜,回到亞洲又被曾經無視的對手壓制,戰績説明了一切,女排的新路走得有點偏。
雅典奧運會,除了趙蕊蕊,中國隊其他隊員平均身高是參賽隊中最矮的,僅有1米81,但就是這支身材不高的隊伍憑藉靈活多變的戰術,擊敗了海拔比我們高的俄羅斯收穫金牌。之後,女排開始盲目追求高大化,倫敦奧運會開始前的一系列比賽更是幾乎宣告了高大化路線的失敗。有評論稱,如今俞覺敏的這支隊伍,展現出來的不是高大全,而是高慢笨。歐美強隊高大化,可隊員能做到高而不笨,然而中國女排能找到一水的高妹,卻統統下盤不靈,最終迷失在高大化裏。
如今的中國女排時常兵敗如山倒,一傳、小球技術、串聯不好、強攻不強,等等不足簡而言之就是“粗糙”二字。擔任央視解説嘉賓的原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表示:“隊員關鍵時刻比誰都更想拼,但感覺心裏發虛,缺少辦法。想拼你得有東西,要靠過硬的技術,要有過硬的心態,為什麼關鍵球對方能抓住?説明我們在技術細節上有不足。”
主攻頻繁的強攻,不僅打不死身高矮一頭的對手,甚至總是被成功攔網。一傳、二傳、主攻的自身能力都有問題,無論是王一梅還是惠若琪,如今狀態都一般,扣球的殺傷力以及應有的變化都不夠,而調整攻的能力更是有限,這對一傳始終不力的中國隊絕非好事,以往擅長的網前兩人配合的小球打法,如今消失殆盡;短平快、背飛在比賽中鮮有發生;前後交叉甚至一次都沒有看到。可以説,在中國女排的巔峰期過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研究排球運動,曾經的優勢、獨門秘籍已經變成了人盡皆知的大路貨,自己的技術進步卻始終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
倫敦奧運會帶隊進入4強的教練無一不是與隊員磨合了一個甚至兩個奧運週期的才達到現在的效果,美國女排的麥卡琴、韓國女排的金炯實和日本女排的真鍋政義都是如此,巴西女排的主教練吉馬良斯更是從2003年世界盃起就與球隊並肩作戰。
而在球迷和媒體眼中,中國女排四年換了3任主教練的舉動基本上可以定義為“瞎折騰”,這種折騰是出不了成績的。蔡斌在2009初上任後,亞錦賽決賽爆冷輸給泰國,中國女排首次失去大冠軍盃比賽資格,這也是中國女排在09年最為慘痛的一場失利,同時也成為直接導致蔡斌“下課”的導火索;王寶泉接替帥印後,31場比賽21勝和10負,67.74%的勝率甚至還超不過前一年頗受爭議的蔡斌手下的那支隊伍,最終這位“魔鬼教練”以傷病為由選擇了退出;俞覺敏走馬上任後,中國女排成績屢創歷史新低,2010年世錦賽,中國隊位列第十,是自1974年以來的歷史最差戰績;2011年大獎賽總決賽,中國隊四戰皆墨排名墊底,位列第8是歷史新低;最終在倫敦奧運會大考中,中國女排還是沒能止住三屆奧運會成績接連下滑的勢頭。
換帥如換刀,團體項目最為忌諱的恰恰就是頻繁換帥,在這個過程中,球員都要度過一段難熬的適應期,最可悲的是,在隊伍的磨合剛有起色的時候,新教練的勢必會再次將球隊的構建“推倒重來”。
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排球專業運動員男女排加在一起僅有二三百人,在一切以國家隊為中心的指導方針下,國內排球聯賽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沒有優秀教練所必需的成長環境和土壤,再加上排管中心對各省市青訓體系多年以來“只索取不付出”的機制,造成了如今的窘境。國內比賽環境無法育人,而眾多優秀球員只有職業生涯的末期才能走出國門。泰國排協從兩年前開始派遣球員前往歐洲國傢俱樂部訓練,參加國家級和洲際職業聯賽,泰國隊有7名隊員在土耳其、瑞士等國俱樂部效力,而且多數是隊中主力。後備力量不足,球隊更無力培養,球員甚至無法走出國門接受訓練、參加高水平的賽事,一個封閉的環境,自然孕育不出世界強隊。
沒人願意打球,更沒多少人願意做教練。由於常年得不到重視,基層排球教練待遇偏低,導致人才流失嚴重。據報道,一位帶隊拿過多次全國少年組女排錦標賽冠軍的基層教練告訴記者,他帶隊拿冠軍的獎金最多一次也不過千元,大部分的冠軍獎金甚至只有三五百元,實在無法刺激和調動基層教練的積極性。排管中心在召開基層教練會議時卻質問各地為何培養不出好苗子,當時很多基層教練就私下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國家隊每年光各種贊助合約就能為中心掙上千萬,他們為基層又投入了多少呢?”
球員與教練人才儲備不足,歸根結底在於我們的排球聯賽基礎太弱。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曾經説過這麼一段話。“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文件,我們從來沒有説過中國的排球聯賽是職業化的聯賽。我們僅僅是專業隊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根據中國排球的實際情況面向市場,利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辦法來操作這個聯賽,還不是一個徹底的職業化的聯賽。”
所謂的俱樂部只是冠上贊助商名號的專業隊,它們的終極目標是全運會,而並非聯賽冠軍,這就是現階段女排聯賽的實質。日韓近年來的突飛猛進是得益於職業聯賽,日本女排的V1聯賽從上世紀90年代就吸引著世界級球星的加盟,從而也帶動了她們國內球員技術的進步;韓國排協也採取開放政策,金延璟在2011-2012賽季加盟土耳其費內巴切俱樂部征戰歐洲賽場,不僅在歐冠聯賽中幫助費內巴切奪冠,同時還獲得了MVP頭銜。比于日韓,中國聯賽開展十年仍舊一潭死水,全運會“毒瘤”讓各地方隊固步自封,轉會制度難以推行,而中國球員在當打之年也不能出國打球,這一系列的政策都阻礙了中國排球的良性發展。
近年來,日本女排在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上多次進入四強,“東洋魔女”的回歸,日本國內廣闊的排球市場功不可沒。排球大賽多在日本舉行,國際排聯認為,“這裡有最好的排球氛圍,最高效有序的組織模式,當然最重要的是這裡的轉播收益和門票銷售,足以運轉起整個比賽”。
排球聯賽的日益興隆,排球選材基數水漲船高,聯賽俱樂部與附近的小學、中學展開闔作,吸收地區附近的業餘俱樂部等等,日本排球人口日益增多。日本排協自2001開始推行排球社區化和教員代培制度,甚至可以同足球、游泳、網球等項目搶奪高水平的運動員苗子。根據日本排協的統計,近10年來,每年度各項排球賽事的門票收益均能達到10億日元,以普通門票最高額1000日元計算,則正好是100萬人。據此,日本排協訂出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註冊隊伍數量提升到70,000支,註冊球員達到100萬人。日本女子職業排球選手的年薪在250-400萬日元之間,木村紗織等高手的年收入則高達2000多萬日元。
只重視國家隊,不重視聯賽,聯賽自然沒有吸引力,自然無法吸引青少年的參與,沒有青少年的參與,又哪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無人可用的國家隊,又怎麼出得了成績呢?自己的失敗經驗、他人的成功經驗都擺在眼前,可顯然,在有些人眼中,這些都不抵某個賽事重要。
多年以來,女排一直是國人的精神圖騰,但只有精神,顯然無法支撐起這支隊伍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