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羽毛球隊獨攬五金,一將功成,之前所有的不愉快也被人們拋到腦後。體育迷們很激動,他們不管李永波功過幾何,只拿金牌説事,畢竟體育競技,勝者為王;“公知們”也很激動,他們揮舞著道德的大棒,一一數落李永波和羽毛球隊。金牌讓大部分人感到了光榮與尊嚴、讓少部分人獲得了切實的利益。但就事論事,金牌只能代表他的成績,並不會成為他用以抵消過失的擋箭牌。[詳細]
第12期
2006年世錦賽上,李宗偉被鮑春來淘汰後公開指責李永波在比賽期間對他進行謾罵,並威脅説要打斷他的腿。對於李宗偉的指責,李永波説:“我怎麼可能説要打斷他的腿呢?那不成土匪了嗎?李宗偉在比賽中經常亂喊,干擾裁判判罰。在觀眾席上看比賽的我高聲提醒鮑春來,叫他讓李宗偉閉嘴,並説了句‘好的沒學會,毛病學了不少’。不知道‘打斷腿’的説法從何而來?至於他説我干擾比賽,那就對了,我就是想達到這個目的。”
國外多家媒體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事實證明:李永波在説謊!當時香港公開賽在場的觀眾、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紛紛證明李永波確實要“打斷腿”。其實,無論李永波説什麼,他擾亂對手比賽的目的達到了,競技體育本就如此殘酷,輸家永遠不會享有平等的話語權。
1995年在瑞士洛桑,中國隊在弱勢的情況下首奪蘇迪曼盃,李永波與李矛相擁而泣。1998年後兩人開始交惡。李永波認為李矛是小人,人品有問題;李矛則説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關於李矛的離去,兩個人又有不同的説法,李永波説是“李矛知道我們不會跟他續聘,所以選擇辭職”,而李矛則對這個説法不屑一顧:“我自己選擇辭職的,後來很長時間上面才批的。為什麼要辭職,太簡單了,我不可能再呆下去,一句話,有他沒我,有我沒他。”對於李永波的執教水平,李矛的表態更為簡單:他不是我對手。
通過搜索不難發現,近幾年間,李永波幾乎從未對李矛進行過點評。“別上壞人的當”,李永波這句話裏的“壞人”是誰?不少人都認為那是李矛。顯然,勝利者從不願意多廢口水,一兩次非奧運賽事的失手,會給他造成多大的“損失”,李永波自然是心裏有數的。
亞特蘭大奧運會後,國家羽毛球隊參賽隊員遲遲未拿到獎金,部分教練和隊員開始懷疑隊中存在經濟問題,再加上對李永波一言堂的工作作風不滿,包括李矛在內的多名教練員于98年3月上書有關領導。
經過一番調查,98年4月,乒羽中心副主任楊樹安公佈調查結果:“李永波個人不存在貪污和挪用公款的問題,李永波主要負領導和管理不善的責任。他説,李永波接任總教練後,有朝氣、幹勁和闖勁,在球隊處於低谷的情況下帶隊向上衝,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不過,他從運動員一下子當上總教練,在新環境下在辨別是非、把握問題和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還是有欠缺的,工作上比較主觀武斷,在一定程度上刺傷了部分教練和隊員的自尊心。”隨後,領頭髮起上書的李矛和李玲蔚被迫離開國家隊,李矛遠赴異國他鄉任教,李玲蔚辭職。
有記者爆料稱,國家隊的訓練用球,一般都是比較著名的品牌,如尤尼克斯、航空和勝利。但他在國家隊看到,很多時候隊員都是在使用李永波自己的品牌:李永波牌羽毛球。李永波是風波的勝利者,只要沒有不可抗力,他就穩坐帥位,他的地位也決定了他在羽毛球界説一不二的地位。
奧運會給人帶來的直接影響暫且不論,因為奧運獎牌直接歸入全運會的獎牌榜,各省自然都希望可以分一杯羹,金牌稀少,銀牌也不錯,在一些優勢項目上,會師與包攬的意義就可見一斑了,這也恰好能從某個角度解釋女雙“消極比賽”的原因。
“領導來了,肯定能贏”,用這句調侃的玩笑話來批評李永波的人品、做派屬實不大合適。可不要忘了,領導願意在羽毛球隊下功夫、花錢,他所期待的絕不僅僅是什麼“體育精神”“費厄潑賴”,四年一次的機會,“上有老、下有小”的李永波必須竭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胃口。另一邊,乒乓球奪冠無數,蔡振華教練早已坐定了體育總局副局長位置,李永波難道真的不想再進一步嗎?
質疑李永波,很多媒體竭盡全力,但顯然,不買賬的網民也不少,“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我就是喜歡看奪冠,只要奪冠,誰管他是什麼樣的人”,類似的論調充斥在各種體育論壇中。允許隊內戀愛,鬆弛有度的管理方式,羽毛球男隊隊員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個人氣質,都令很多人感到“自己納稅去供養這樣一支隊伍,不冤!”
2008年,林丹毆打教練吉新鵬,正是李永波的力保,林丹才最終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之上並擊敗了李宗偉。很多人喜歡金牌,喜歡那種與奧運冠軍一道熱淚盈眶的感覺,的確,在舉國體制之內,平素裏繳納的重稅究竟用於發展哪個體育項目,我們自然無法選擇,一塊金牌,怕是這種體制能給我們最好的回報,這種回報令無數人相當滿意。多次反賭、市場化改革之後,足球儼然成為了現階段國內最為“純潔”的體育運動,但無論怎樣,人們總能自然而然地將國足與臭豆腐之物聯絡起來,歸根結底,無非是成績的問題。羽毛球隊制霸全球,這種虛榮和驕傲,令無數人很受用。
毫無疑問,李永波是“唯金牌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舉國體制之外,他無法找到另一條通往冠軍之路。舉國體制不光中國人在搞,別的國家也在搞,無可厚非。舉國體制賺金牌,商業體育賺錢,兩條路本不衝突,但他始終緊緊抱著這棵被無數人批判的大樹不放,看不清另一條道路上的風景。李娜們的單飛曾經遭到蔡振華的公開質疑,李娜法網奪冠後,李永波的高談闊論更是搶眼,他提醒媒體“不要捧殺李娜”,並稱“李娜畢竟還不是奧運冠軍……要進一步努力,在奧運舞臺上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消極比賽、故意輸球、給離隊的運動員穿小鞋,高呼道德只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規則與道德無法比較,但同時也不應放拾起一個就丟掉另一個。李永波把自己定位成“金牌收割機”的做法,值得反思。
有評論稱:考慮到諸如李、蔡等均是循著“賽而優則仕”的體育舉國體制之路身居高位的時代驕子,他們對體育職業化國際化潮流的態度,正是他們所執著的利益所在,也是能夠理解的了。“唯金牌論”究竟還有沒有意義,金牌除了政績和虛無縹緲的榮譽感,究竟能給人帶來些什麼。
網上吵得熱鬧,可一段時間過後,多少人還會對那一塊塊金牌印象深刻、唸唸不忘,除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之外,又有多少人會去繼續觀看那些奪牌項目的比賽呢?2008年的51枚金牌中哪一枚我們還有印象?是陳燮霞的首金,還是鄒市明得到的中國首枚拳擊奧運金牌?但恐怕不少人的記憶中難以揮去的,卻是某人退賽時孤獨遠去的背影,還有中國足球隊完敗出局時球迷的失望。在民間,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早已變成了“為金牌而生”的一次狂歡,“唯金牌論”對普通人來説,早已意義不大了。
短暫的激情與愛國情感爆棚之後,剩下的,才是金牌真正的意義所在。贏得金牌固然人人高興,但贏得下,輸得起,銀牌銅牌選手對待成績的豁達態度、國內民眾對他們所給予的肯定,都在説明中國人的態度早已不再唯金牌是從,金牌對於國人的意義已經不像幾十年前那樣重要了,無論是民眾還是國家,都很清楚,我們的金牌夠多了,金牌的附加含義夠多了,人們需要的並不是這些。
全民體育怎麼搞?一直是個大問題。我們的公共體育設施不足,我們的高校沒有對外開放場地,我們國家沒有掏出足夠的鈔票。這些或許很重要,但絕非最重要的。運動意願,才能決定一切。所謂偶像,必然是世人模倣的對象。李宗偉因為馬來西亞籃球太弱,改行打起了羽毛球;張繼科的父親因為男足不爭氣讓他轉練乒乓球。偶像和金牌的力量正在於此。
以羽毛球運動為例,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對於收入正常的人來説,打羽毛球的成本要遠低於足球、籃球等運動;室內外皆可,受場地、年齡、身體條件限制最小,開展起來難度也最小;無論是比賽競技、招待客戶還是談情説愛,羽毛球擁有最為豐富的附加屬性。不消説去體校進行專業的訓練,能激勵更多的人拿起球拍做運動,奧運冠軍的誕生從這個角度看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中國在奧運會上所展現的大國氣度,顯出中國正在走出唯金牌論的階段,所以金牌不會是誰的擋箭牌,也不會是誰的免死令,對待奧運期間發生的事應當就事論事的解決,誰的責任該怎麼承擔就怎麼承擔,不要偷換概念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