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中國高鐵奇跡是怎樣創造的(下)(2010.05.16)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6日 2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進入[焦點訪談]>>

  

首播:

CCTV-1

05月16日 19:38

重播:

CCTV-1

05月17日 06:10

 

CCTV-新聞

05月17日 04:42

 

CCTV-新聞

05月17日 05:15

 

  中國高鐵用短短5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40年的發展道路,這樣的奇跡是怎樣創造的?記者在長達一個半月的採訪中發現,無論是在線路、橋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術,通信、信號、牽引供電系統,還是運營調度和旅客服務系統以及高速動車組的設計生産等幾乎所有環節,都可以看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身影。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自主創新之路,可以説是中國高鐵發展模式最具核心的價值和最大的成功之處。

  一定要走自主創新之路

  早在中國高速鐵路剛剛投入運營的時候,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擺在中國鐵路建設者面前,必須回答--那就是:中國,是否真正擁有高鐵技術的知識産權?或者説:中國高鐵,真的屬於中國嗎?

  對於這個問題,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的回答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重大決策,從2004年開始建設高速鐵路,走了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之路,這三種都是自主創新的方法。"

  自主創新是中國高鐵建設者"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具體行動,更是中國高鐵人在建設實踐中反復確認的必由之路。2009年底,武廣高鐵正式開通前,時任廣鐵集團總調度長的陳敏,一定要請前來參觀的日本同行到駕駛室看個仔細。

  當時人們只看到陳敏臉上的笑容,卻沒人知道為什麼他一定要這麼做。因為三年前陳敏去參觀日本新幹線時,希望能夠得到一張駕駛室的照片卻費盡週折:剛開始四次請求都沒有得到批准,後來經過層層審批雖然勉強同意,但只能遠距離拍攝一張駕駛室的照片。

  這次經歷,讓陳敏深切體會到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走"自主創新"的路?因為"引進"就像一卷殘破的密碼本,得到它會有幫助,但是要掌握它,卻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沒有創新,中國高鐵只能是一句空話!

  習仲偉,鐵十五局副總經理。他在高鐵路橋施工中,同樣遇到了引進技術帶來的難題--外方提供了水泥配比方案,但它水土不服,不能適應中國的施工環境。沒有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就只能前功盡棄。習仲偉説,當時下了很大工夫,做了上萬次的實驗,讓原來德國人的材料體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塊水泥板,不經自主創新都無法為中國高鐵服務!更何況中國高鐵是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列車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等成套技術于一體的龐然巨物--沒有創新,它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統計數字表明,到目前為止,中國高鐵建設僅武廣高鐵就已獲得專利946項。若我們為每一項專利都樹碑紀念,並把它們均勻地擺設在武廣沿線,那幾乎每隔十秒鐘,乘客就可以看到一塊"中國創造碑"。中國高鐵在做國際鑒定時,評語是"代表了當今國際高鐵的先進技術。"而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將為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提供長期的支撐。

  "我們的命運跟高鐵的命運聯在一起"

  中國高鐵沿線,沒有高高的紀念碑,所有建設者,都把他們的名字寫在了乘客的腳下,寫在動車的底部,軌道的背面。因為製造者的名字就打在動車的底部、軌道的背面。而在電子檔案裏,哪一道工序是誰,操作司機是誰,也都一目了然。為什麼要這樣做?北車集團唐車公司的接線工劉莉莉説,一是為了提高責任心,二是將我們的命運跟車的命運聯絡在一起。

  "將我們的命運跟高鐵的命運聯絡在一起"!!--每一個中國高鐵的乘客都應該記住:一個普通的建設者曾經這樣説。

  在中國高速動車的研製中,有南車、北車兩大主力齊頭並進。忻力,是南車集團株洲所變流器專業的首席專家。在國産某型動車組技術攻堅的緊要關頭,曾經突然發現自己的視力急劇下降。忻力的眼病,後經醫生診斷是電腦紫外線長期灼燒所致,他的視力已從原來的0.8下降到不足0.2,醫生説,恢復已不可能,再發展下去,還有失明危險。"我愛人就發了很大的脾氣,要把我的便攜機給砸了。我説我沒辦法,我還是必須做。"忻力堅持著。由他負責關鍵技術的中國動車組將在今年年底生産下線,它的時速將是前所未有的380公里!

  孫斌斌,是北車集團唐車公司年輕的女焊工。她在高鐵建設之初,就遇到了鋁合金焊接方面的棘手問題。面對困難,孫斌斌選擇了自討苦吃的辦法。她不等裝備護具配齊,就抓緊時間,在生産開始前就私下練起了鋁合金的焊接技術。一年以後,孫斌斌拿到了歐洲認證的國際焊接教師證書,她是全球獲此資格的第一位女性。

  記得五十年前,曾經有人説過: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後來,大家把説這話的人稱做"鐵人"。今天,這一群建設者,也在為祖國的發展而拼命。巧的是,他們的名字裏也有鐵人兩個字,他們叫"中國高鐵人"!

  "知識産權是我們自己的"

  何華武告訴記者:"我們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有鐵路網完整和集中統一指揮的管理體制優勢,有一支高素質特別能戰鬥的鐵路職工隊伍。人民的支持,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中國高鐵的跨越,貫穿著科學發展觀這條紅線,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最後,讓我們重新回到開篇的問題:中國,是否真正擁有高鐵技術的知識産權?張曙光肯定地回答:這一點絕對放心!我們走出去沒有任何障礙,因為知識産權是我們自己的。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國高鐵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展開了一系列角逐。在沙特、在美國的高鐵項目中,處處可見南車、中鐵建、北京鐵路局、北車等中國企業投標的身影。中國生産的機車、動車及零部件已經出口到了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車、北車去年在海外贏得了23億美元合同。高鐵企業還計劃向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出口高鐵技術及相關設備。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個傑出品牌,它所蘊含的制度優勢、自主創新和高鐵人的奉獻精神,正是這個品牌最具價值的三大法寶。

責編:劉岩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