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外媒評價,習近平“四個全面”為中國樹立嶄新的國際形象。
國際在線專稿:2015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得到全方位的推動與落實,受到海外媒體廣泛關注。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達到經濟“新常態”的前期預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中國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着力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展現了經濟改革的力度。
印度《經濟時報》近日援引新華社關於習近平的一段講話的報道,其中談到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一些問題”,但認為總體運行良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中國經濟增速在今年或會放緩至6.8%。然而該報道稱,中國的經濟增速在今年上半年為7%,顯示出強勁的回升勢頭。
《美國國際事務》雜誌(The National Interest)近日刊文,認為中國經濟不僅不會“崩潰”,相反還會保持活躍的增長態勢,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從出口拉動型轉向內需拉動型,而這種轉型不僅可以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而且能夠讓經濟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的人口,從而為中國社會帶來長期的穩定與繁榮。
美國知名財經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8月4日轉載路透社文章,報道中國政府正以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持國內生産高科技設備的企業,並鼓勵他們進行海外並購,這些企業涉及鐵路、能源以及農業等領域。文章稱,隨着經濟增速下滑以及生産成本上升,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受到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正在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由傳統製造業向高附加值産業轉移,以此來振興經濟。
在民生方面,英國《衛報》報道,中國將加大醫療改革力度,力爭在今年年底為14億人口提供平價醫療,涵蓋幾乎所有重大疾病。中國一半左右的醫療費用將由醫保支付,力求更有效地減輕國民醫療費用的負擔。習近平主席所領導的本屆政府正在努力將“人民有能力享受醫療服務”的問題當作健全社會的最主要任務之一,強調人民需求的重要性。麥肯錫公司預測中國在2020年的醫保支出將從2011年的3570億美元升至1萬億美元以上。
在“四個全面”路線的指引下,中國除了調整經濟結構,還在探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日本《外交學者》評論,“四個全面”的提出意味着,中國政府從單純追求經濟發展,轉向不斷改善黨對國家的治理方式,追求速度和發展之間的平衡關係。“四個全面”是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行動指南,指明了中國邁向全面發展所應追求的目標。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目前非常重視環境問題,包括降低PM2.5值、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為此,中國從2013年後加大PM2.5監測力度,目前已在一百多個地方開展了實時監測,積累可用數據。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上,中國將通過轉換産業結構的方式推動可持續發展,並希望以此提高國際競爭力。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刊文稱,作為世界上主要的污染排放國,中國按照聯合國的要求努力實施減排計劃,並且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減排目標,這顯示中國致力於改善全球氣候變暖現狀以及加快國內能源結構改革。中國正在扮演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角色。
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俄羅斯《生意人報》發表文章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着手解決深化改革的難題。早在2013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就已經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中國共産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但是,改革面臨着一系列“硬骨頭”,如國有企業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等。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前提下,既要維護好社會穩定,又要實現經濟“軟着陸”,還要同時進行一系列改革,中國的改革可謂任重道遠。
對於中國貫徹“四個全面”的意義,美聯社總結,習近平從提出“中國夢”到宣佈“四個全面”,正在為中國樹立嶄新的國際形象。“四個全面”推進了中國發展的目標和展望,為中國深化改革指明方向。日本《外交學者》雜誌刊文指出,“四個全面”是習近平推動實現“中國夢”的藍圖,同時也是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後的領導方針,很可能會為共産黨不斷改善治理國家的方式提供足夠的契機。(李筱竹 楊歡 渠鴻儒 徐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