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戰略佈局

新聞頻道 光明網 2015年06月30日 16:1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作者: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在經濟新常態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把握好這“四個全面”,對於我們理解中央的各項決策,做好我們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統領性、指導性的意義。回顧和了解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出的過程,就可以體會到這一戰略佈局提出的深刻意義:

  1、從理論上講,“四個全面”提出標誌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完善和成熟

  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講到他在會見一些國家領導人時,那些領導人感慨説,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怎麼治理?習近平在國外訪問時,曾經引用先哲老子的話説過:“治大國若烹小鮮。”烹小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事實上,治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更難。因為,中國不僅國土大人口多,而且處在經濟文化相當落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儘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同時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又千差萬別,尤其是在改革激發巨大社會活力的同時出現了許多亂象,社會矛盾還有所增加,情況異常複雜。這就是習近平當選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後面臨的時代大背景。這一大背景,決定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要解決的最大課題是,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

  為解決這一時代性的課題,十八大形成的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着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在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就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過程中,一方面深刻總結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一方面認真應對今天面對的挑戰考驗,集中回答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這一根本問題。

  特別是,“四個全面”抓住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治國理政的目標、動力、保障、領導這四根支柱,形成了治國理政的科學思路和基本框架。在這“四個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階段性目標;“全面深化改革”脫胎於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路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又在“全面”和“深化”上發展了“強國之路”和“根本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是在堅持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的同時,在“全面”和“推進”上發展了這一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治國方略;“全面從嚴治黨”同樣在“關鍵在黨”這一根本問題上堅持和發展了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的戰略佈局。

  2、從戰略上看,“四個全面”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佈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怎麼實現這一偉大事業,是一屆又一屆黨中央面臨的神聖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説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顯而易見,這篇大文章的主題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續寫的重點一是“堅持”、二是“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文章的重點就做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上。我們都知道,鄧小平在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時候,曾經提出過一整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他説過,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還説過,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等等。怎麼把這一整套“兩手抓”的方針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落實下去,始終是一個實踐中的難題。今天,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這一整套“兩手抓”的方針整合起來,概括和拓展為“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這就使得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為清晰的並且可以統領各項工作的總思路總佈局。

  在論述“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的時候,有必要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佈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之間的關係,做一點研究和説明。一個是“總佈局”,一個是“戰略佈局”,字面上似乎差不多,其實是兩個概念。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佈局,我們最初認為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佈局,後來認識到社會建設特別是和諧社會建設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使得我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從“三位一體”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佈局,再後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決不能等閒視之,又把它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佈局。這樣,到十八大我們就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佈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後的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對此作了深刻闡述。他説:“強調總佈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正因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佈局有了這種“全面”的認識,我們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也有了新的認識。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顯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五個方面的新要求,體現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佈局。因此,我們也可以説“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實現“五為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階段性目標的戰略佈局。

  3、從實踐上講,提出“四個全面”就是要求我們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戰略佈局下落實黨中央的每一項重大決策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最重要的意義,是在實踐指導上的意義。我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2日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主題講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而就在整篇講話的最後,他提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它三個‘全面’的關係,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可以這樣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是我們黨中央的“戰略佈局”,目的是要求大家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去認識、把握和落實。

  這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這就是:(1)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執行這些決策,落實這些決策,都必須把它們放到“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去把握,而不能偏離這個戰略佈局,更不能衝擊這個戰略佈局。(2)就這個戰略佈局而言,也必須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而不能只講一個“全面”、不講其它三個“全面”,更不能把其中一個“全面”與其它“全面”對立起來。這就是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提出這個戰略佈局的最大意義之所在。

  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大局觀。我們經常講“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面對的“實際”,有“西瓜”,也有“芝麻”。抓“西瓜”是從實際出發,抓“芝麻”也是從實際出發。我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不能看不到“芝麻”,但是從擔負領導責任的要求來説,決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這個意義上,從實際出發,最重要的,就是要善於把握大局,善於把自己承擔的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把握。因此,我們學習 “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這樣的戰略佈局下自覺而又認真地落實黨中央的每一項重大決策。

  “長風破浪會有時”。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我們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下,戮力同心,一起奮鬥和前進,不僅能夠圓滿完成今年的任務,而且一定能夠揚帆遠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