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説:改善空氣質量“不能只靠借東風”。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央視網(記者張雷 孫肖萌)中國經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兩會前各大媒體做的調查中,“生態文明”和“環境治理”都排在民眾關注話題的前列。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兩會期間,中央領導和代表、委員們紛紛就環保問題發聲,回應老百姓關切的話題。
環境污染已成民生之患 民生之痛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上海和江西代表團審議時,都談到了環保話題。
“不能只靠借東風啊!事在人為。”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當聽到空氣質量“有時是靠天吃飯”時,習近平這樣説。
習近平指出,老常態的路子、簡單粗放的發展路子難以為繼了,“也不能那麼任性了,否則靠什麼可持續發展?”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3月6日在江西代表團的講話提出了民生視角下的生態觀。習近平強調,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環境污染已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習近平總書記把環境問題提升到民生的高度,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最具體體現。
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鐵腕治理環境污染,對偷排偷放者發出了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的嚴正警告,對人民做出了“一定要實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永續發展”的承諾。
2015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環保部長陳吉寧在兩會期間表示,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紙老虎”,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要把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狀況徹底改變過來,把守法變成新常態,敢於碰硬,形成高壓態勢。
“中央領導同志對環境問題的一系列表態,表明中央下決心要出硬招治理環境。2015年是環境治理的關鍵之年,今後環境治理要加大力度,並逐步朝著法制化的方向推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接受央視網專訪時表示,環境保護現在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條件,更是經濟發展的目標。“我國領導人把環境問題提升到了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看待。過去我們談的是如何保護環境,現在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完全結合在一起。中央表明了態度:現在到了嚴格治理的時候了。”
源頭嚴防 過程嚴管 後果嚴懲
如何理性客觀地來看待中國當前的環境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有話要説。他告訴央視網記者,國務院去年一年在治理污染方面下了很大力氣,大家都看在眼裏。一些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走過了先污染後治理、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彎路。“我們國家這些年發展十分迅速,發達國家100多年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出現的污染問題,我們全都集中在一起,在現階段出現了。”
王小康建議,中國治理污染必須聯動,治理措施要比西方國家當年治理污染的動作還要大,採取的技術措施還要多才行。“現在已經證明,一個城市、一個省份單獨治理是達不到效果的。假設北京的燃煤全都沒有了,北京的汽車全都是‘國六標準’或者‘國五標準’,但污染還是會存在的,因為來自周邊地區的污染還是有。只有京津冀等區域聯動治理污染,才有可能解決。”
“我們的核心標準就是群眾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表示,生態環境要通過建立健全環保綜合執法體系和跨區域環保執法聯動機制,嚴格環保問責追責,組建“環保警察”隊伍,鐵腕治污,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目前,我國生態環境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工作都在有序推進。
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認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5年政府可以做到的事情基本上都提到了,最關鍵的是如何真正實施。“環保部對環境污染治理有一套頂層設計,頂層設計非常重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頒布設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應該是在今2015年上半年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現在已經制定完成,預計下半年能夠出臺;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措施也在設計當中。環境問題關係到民眾健康,大氣等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做了很好的頂層設計,就是在同污染作戰,為百姓創造生態幸福。”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汪蘋談到,國家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這是“美麗中國”裏的一部分。“現在,城市都很漂亮,綠化、衛生都有很大改觀。整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把每一條河保護好,這樣才能保證地表水、地下水乾淨,要保護好每一滴水的源頭。”
中國經濟已經不能再“任性”發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相信青山綠水裝扮美麗中國的日子不會讓我們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