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員在世界賽場上的優異表現,是中國為世界奧林匹克事業做出貢獻的堅實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中國健兒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中國在申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競爭中的話語權無疑將大打折扣。
從許海峰洛杉磯百步穿楊射落中國人的第一塊奧運金牌開始,每四年國人的神經都會被奧運金牌所撩撥,或悲或喜。以前國人聚焦金牌榜,對奧運冠軍視若民族英雄一般地眾星捧月,若某位“國手”大賽失利,千夫所指尋常事。愛之深,責之切,可謂冰火兩重天。如今,國人不僅對奪得亞軍和季軍的運動員報以掌聲和鮮花,更能以同胞的胸懷大度地包容和寬容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失誤與失利,這才讓運動健兒可以“耿直”地表達“已盡洪荒之力”。“享受比賽”成為更多運動員的真實心理,笑對輸贏成為眾多國人欣賞比賽的正常心態,微笑中,體現出中國邁向體育強國的自信。
起始於運動員少年階段的階梯式專業訓練,被狹隘地理解為“舉國體制”。其實,如果中國體育是舉國體制的話,那麼全民健身也應該被納入。任何體育運動,沒有一定的參與人口數量,怎麼可能遴選出優秀的運動員。以歐洲傳統足球強國德國為例,早在2011年底,德國就擁有630萬註冊球員,平均每13個人中就有一位註冊球員,足球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不算德國7個級別聯賽涉及俱樂部和各城市名下的足球學校,德國足協旗下的足球訓練基地近400個,每個小城市、甚至小鎮都有直屬足協的足校。如果把奧運金牌比作沁國人心脾的清泉,那麼全民健身就是真正的“源頭活水”。每一位參加體育訓練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奧運金牌夢,但是只有極少數能夠成為職業運動員,成為世界冠軍的更是鳳毛麟角。國人在包容運動健兒沒有拿到金牌的同時,其實可以更多地將目光投向在全民健身基礎上的青少年訓練。國家青訓體系與學校展開闔作,既進行正常的學校教育,又保證青訓的順利開展,從而保障了不能成為職業球員的孩子以後的個人發展。
中國參加的幾屆奧運會,不乏運動健兒因裁判和比賽規則而淚灑賽場的事情。中國體操名宿劉璇在社交媒體上質疑中國體操隊姑娘們在裏約奧運會團體項目上遭到不公平對待。其實,乒乓球,才是中國被國際乒聯“黑”得最慘的項目,而且黑的手法更加隱蔽。
乒乓球是中國國球,在世界各項大賽上,中國乒乓球隊都展現出了難以撼動的霸主地位。事實是,過去兩屆奧運會,中國乒乓球隊包攬了所有金牌。2009年12月19日,國際乒聯執委會和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聯席會議在哥倫比亞通過一項新決議:2012年倫敦奧運會乒乓球單打比賽名額由3人減為2人。中國乒乓球隊無論如何也無法複製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女單打包攬金銀銅三枚獎牌的輝煌。無論國際乒聯主席莎拉拉的動機如何,對於中國運動員而言,這意味著為奧運資格而戰的競爭更加殘酷,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優秀運動員因此抱憾終生,也不知道世界乒乓球迷少了多少經典的天王山之戰。中國乒乓球隊曾因“讓球”被人詬病為背離體育精神,難道這樣修訂規則就是弘揚體育精神,就是推動乒乓運動的發展?讓人無奈而不解的是,擁有世界頂尖高手的中國乒協面對不利於自身的規則調整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忍氣吞聲”,“遺憾地接受”。試問一句,歐美壟斷金牌長達百年的網球,何嘗因中國網球運動水平落後而主動修改規則?西諺,“上帝的歸於上帝,凱撒的歸於凱撒”。目前中國已經在世界樹立了體育強國的地位,還應該努力在國際發聲,提高我們在體育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