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報道

張玉欣:青春在戰“疫”中綻放

張玉欣,她是武漢本地的大學生,今年只有19歲。當社區招募志願者時,她主動報名,承擔起為社區居民買藥送藥的任務。在這奔忙的近2個月時間裏,她説收穫了溫暖,也收穫了成長。

余鋰鐳:患者在哪兒 崗位就在哪兒

疫情暴發之後,他衝在抗疫的一線;所負責的病區關閉之後,他又加入院內多學科聯合會診隊伍。他説,患者在哪兒,崗位就在哪兒。

戴宗東:堅守航站樓是我的職責

在航站樓裏,戴宗東和同事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快三個月。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離港航班停運,但作為航站樓中樞神經的運控中心卻更忙了。因為第二天,全國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就將陸續抵達武漢。

張靜靜:願以吾輩青春 守護盛世中華

她是一位普通的山東援鄂護士,隨著湖北抗疫工作完成,光榮返鄉,在14天的隔離期滿後,即將回家和親人團聚時卻突發心臟驟停,再也沒能醒來。“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是她的座右銘,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踐行了一位醫者對人民、對祖國的深沉之愛。

桑嶺:重症病患不清零 我們不鬆勁

桑嶺,一位“80”後重症醫學專家,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抽調的抗疫一線骨幹專家,已經在武漢的重症監護室裏堅守70多天,他説重症患者不清零,就絕不能鬆勁。

李賓賓:在ICU裏 我就是患者的依靠

在李賓賓看護的危重症病房,一位剛剛拔管的患者精神狀態不好,不願配合醫務人員工作。看到這一情況,李賓賓趕忙上前輕聲安慰。患者緊緊拉住她的手,堅持要她陪著自己。

仝小林:中醫抗疫 大有可為

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在武漢期間,仝小林每天要巡診多家醫院。每到一處,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病房診治患者,問診、看舌、把脈,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楊婧:像親人一樣對待患者

剛來支援時,楊婧就一直琢磨著哪些運動對肺部受損的患者恢復可能有效。在諮詢了很多中醫後,楊婧嘗試著讓重症恢復期的患者練習八段錦。起初,很多患者不了解,更覺得是增加負擔,楊靖就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練習的好處。

董清:守好武漢最後一道防線

春節期間,當得知武漢當地處置醫廢的人力、運力出現明顯缺口時,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動向湖北省環保廳請纓馳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內的第一批突擊隊共12人駕駛5輛清運車從襄陽出發,當天趕到武漢後就立刻投入工作。

護士長陳亮:站好病區最後一班崗

近兩個月的時間裏,他們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和來自浙江、山西、海南等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先後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近千名。

胡銀寬:在國門前擋住風險

胡銀寬是廣州白雲機場海關的一名衛生檢疫關員,旅客自廊橋一下來,立即進入測溫通道,胡銀寬就開始忙著健康申明卡初篩和再次核驗,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胡明:不放棄一絲生的希望

目前,湖北武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經不到900人,在武漢市肺科醫院的ICU病房,重症監護室主任胡明帶領醫護人員和各地前來支援的醫療團隊一起,齊心協力,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李曉莉:搶救患者 速度與質量並重

從事臨床護理專業26年,李曉莉曾遠赴剛果(金)參加國際維和,也曾衝鋒在玉樹抗震救災、舟曲泥石流搶險中救治傷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又一次衝到了第一線。

張伯禮:中西醫互補救治患者

在康復驛站,張伯禮正在給治愈後仍處於隔離期的康復者們問診。隨著疫情持續向好,治愈患者不斷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復期的中醫治療方案成為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張伯禮説,近二個月的一線抗疫,讓他最欣慰的是,中醫早介入、全程參與,在新冠肺炎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孫青:在戰“疫”中淬煉成長

一邊協助患者摘下面罩短暫調整,一邊不斷為患者按摩放鬆,在孫青的悉心照顧下,患者逐漸恢復平靜。孫青所在的護士團隊大多都是90後,過去的40多天裏,搬運、翻身、護理、配藥,高強度的工作早已是他們的常態,他們也在這場戰“疫”中不斷成長。

黃笳:第一時間 我報名回武漢抗疫

疫情暴發之初,身在北京的黃笳時刻牽掛著武漢,因為在那裏留下了他在武漢大學讀書時7年的美好時光。1月26日,當醫院組織支援湖北醫療隊,黃笳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報名。

【一線抗疫群英譜】曾淩空:孩子的微笑是我們的幸福

從1月29日開始收治第一批3個新冠肺炎新生患兒,曾淩空和同事們發現,雖然新生兒感染的比例不高,但是他們本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弱,無疑增加了救治難度。

抗疫中的“護心人”:剛下火線 又上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新戰場

“患者胸痛3小時,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心梗,趕快啟動溶栓……”患者突發胸痛、胸悶,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在完善肺部CT檢查後,該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及緩衝內科病房醫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患者轉危為安。這群生命的“護心人”,剛下抗擊新冠肺炎的火線,經過一段時間整休,又奔赴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新戰場。

姜濤:戰“疫”勇士再衝鋒

每天淩晨,中部戰區總醫院移動檢測實驗室,一個略顯疲憊的身影在復核完最後一個樣本檢測數據後,都會在檢測報告上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姜濤。姜濤是病毒學專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擔任軍事醫學專家組檢測組組長,負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志願者楊雪:守護天使 守護家園

90後姑娘楊雪是“守護天使志願者車隊”的發起人,在武漢交通不便的日子裏,她和一群志願者義務接送白衣戰士、轉運物資,盡心盡力地守護著自己的城市。他們説,每一天讓武漢變得更好一點,疫情可能就會結束得早一點。

【一線抗疫群英譜】彭婧:守好社區的門 贏得勝利

醫護人員奮不顧身搶救患者生命,社區幹部也在想方設法解決居民困難。今年33歲的彭婧是武漢市武昌區徐家棚街道水岸星城社區書記,前幾天,武漢市結束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後,彭婧所在的水岸星城社區實行了24小時封閉管理,為了讓小區居民正常生活有保障,她承擔起了幫老人買藥的任務。藥終於買齊了,沒想到剛回到小區門口,又來事了。

快遞小哥汪勇:聚攏溫暖 守護英雄

汪勇,是武漢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疫情暴發後,他&&建起了醫護服務群,從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鏡、買拖鞋,只要醫護人員有需要,他們都會想方設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願者團隊將溫暖聚攏,守護著冬日裏逆行的醫務英雄。

【一線抗疫群英譜】你們保護患者 我來保護你們

在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的邊界,把醫務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病房,而且還要負責把他們從污染區安全地接回來。他們就是院感醫生,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為“安全守護神”。

聶三華:我的班車為你而來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進行嚴格的交通管控,目前所有的公交線路都已停止運行,但街頭仍能偶爾看到行駛而過的公交大巴,此時它的功能是接送醫務人員的班車。武漢739路公交車的司機聶三華,現在就是這樣一位班車司機。

華雨辰:做最快樂的“螺絲釘”

在武漢,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主動選擇成為一顆顆“螺絲釘”,哪需要就出現在哪。一件綠馬甲、一頂小紅帽都是這些志願者忙碌的身影。90後的華雨辰就是其中的一員。

【一線抗疫群英譜】消防員: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院

醫務人員奮戰在病房內,消防員們則全力守護著醫院的安全。這是火神山醫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練,這支由7名黨員和1名預備黨員組成的隊伍裏,41歲的李長春年齡最大,曾參加過8000多次的滅火救援戰鬥。1月31日下午,他和隊員們進駐火神山醫院,48小時內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調試並投入使用。

【一線抗疫群英譜】社區聯防聯控:事不避難 勇於擔當

疫情面前用愛和責任陪伴守護的還有拉起聯防聯控這張網的社區工作者。在基層一線,社區工作者、社區居民和下沉幹部擰成一股繩,同舟共濟守衛家園。

閒不住的老張:協助醫務人員分擔工作

方艙醫院治療的都是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由於人數眾多,醫務人員十分辛苦。在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一些身體康復較好的病友們自發組織起來協助醫務人員分擔工作,老張就是其中之一。

湖北孝感:50多名退休警察重返一線

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公安民警始終衝鋒在前。為了阻擊疫情蔓延傳播,在湖北省孝感市,一些已經退休的公安民警主動請纓,重返工作崗位。

宋忠橋:為“天使”剪髮 發短情長

在武漢,殘疾人理髮師宋忠橋每天奔走在各個醫療隊駐地間,他要為援助武漢的外省醫療隊理髮。

志願者:阻斷疫情傳播 我們在行動

要徹底遏制疫情,就必須要阻斷傳播。目前,武漢市已組織市區3.4萬多名幹部職工下沉到社區工作隊,共同參與疫情防控。一些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轉運疑似患者就醫的志願者隊伍中,徐金陸就是其中一位。

社區工作者黃恒: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我輩義不容辭

照片中,這個穿著全套防護服,躺在地板上接打電話的人叫黃恒,他所在的武漢市洪珞社區,由於工作人員中有人感染,所有人被隔離,社區工作近乎癱瘓,原本在街道黨政辦工作的黃恒,得知情況後主動請纓,擔任了社區的臨時負責人。

戰“疫”一線上的警察衛士

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4萬多名公安民警、輔警正駐守在醫院維持就診秩序、蹲守在社區協助轉運送治病人、堅守在城市出入口防止病毒輸入擴散,全力確保社會治安大局平穩有序。

風雨無阻 90後醫護專車護送白衣天使

90後的劉偉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疫情暴發後,他主動報名加入“醫護專車”志願者車隊,每天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今天(2月15日),武漢寒潮來襲,氣溫驟降13度,怕醫護人員等候,劉偉特意早早出門。

特警江漢:在最前沿的地方履職盡責

疫情發生以來,咸寧市400多名警力參與到定點救治醫院和集中隔離點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太乙酒店是當地第一個醫學觀察隔離點,這裡有200多名被隔離的觀察人員。江漢是咸寧市溫泉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隊的一名特警,疫情發生後他就一直奮戰在醫學觀察隔離點。

守土有責 一位村幹部的“戰疫”日記

白衣戰士為搶救生命日夜堅守,基層幹部為守護百姓健康也同樣衝鋒在前。袁少敏,孝感市陡崗鎮袁湖村黨支部書記。袁湖村全村有1100多人。因為距離孝感市區不過幾公里,人員流動性強,春節期間,從武漢返鄉的人員多,一開始,村民們對疫情危害認識不足,人情又大過天,為讓大家不拜年、不串門,老袁挨家挨戶給村民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