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汝希 通訊員 馬遙遙):“患者胸痛3小時,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心梗,趕快啟動溶栓……”患者突發胸痛、胸悶,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在完善肺部CT檢查後,該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及緩衝內科病房醫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患者轉危為安。這群生命的“護心人”,剛下抗擊新冠肺炎的火線,經過一段時間整休,又奔赴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新戰場。
疫情期間生死時速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60歲的桂先生(化姓)家住漢口。3月8日晚上十點多,他因急性胸痛、胸悶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當時,急診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心梗。前來會診的醫生立即向心血管內科劉繼軍主任醫師和陳娟副主任醫師報告了病情。在詳細了解病情後,他們判斷患者在血運重建治療時間窗內,在疫情的非常時期,要儘快啟動溶栓,否則會有猝死風險。時間就是生命,在及時完善肺部CT檢查後,桂先生被轉至醫院緩衝內科病房,在陳娟的指導下進行了溶栓。在這個特殊時期,醫護人員穿戴著防護裝備,行動和以前相比有諸多不便,汗水和呼出的蒸汽很快模糊了護目鏡,但大家憑藉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操作順利完成溶栓。半小時後,桂先生胸痛、胸悶的症狀逐漸緩解,相關指標提示其冠脈恢復通暢。直到深夜一點多鐘,得知患者轉危為安,陳娟才安心去休息。目前,桂先生在病房繼續進行藥物治療,擇期再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及後期血運重建。桂先生住院期間,每當看到前來查房的醫護人員,都會抬手向他們表達感謝。
在疫情非常時期,像這樣的生死搶救幾乎每天都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上演。該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在科主任陳曼華的帶領下,為疫情期間的急性心梗患者搭建起生命通道,把許多非新冠肺炎急性心梗患者從鬼門關前拉回。這個與死神競速的團隊不久前還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
心梗患者感謝陳娟
“護心”團隊火線支援抗疫一線戰病毒
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陳娟和科室很多同事主動請纓去一線參加抗疫工作。1月28日,陳娟被安排支援後湖院區發熱門診,並旋即被任命全面接替、負責後湖院區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工作。每天,陳娟都提前來到工作區,迅速穿好防護服,戴好手套、護目鏡和面罩後,不間斷巡查發熱門診、輸液室和留觀病房的危重症患者。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跟患者密切接觸時間長達十小時。
“那時,我和科室同事除了日常查房,救治病人,還要對臨時前來支援的其他專業的醫生進行業務培訓,指導相關救治流程。為了提高效率,讓支援的同事們安全快速適的應工作崗位,我們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裏進行防護宣教,工作流程培訓,新冠肺炎的診治指導,一線醫生的情緒疏導。”陳娟回憶,“支援發熱門診的那段時間是疫情高峰,發熱門診平均每天接診八百多名患者,留觀病房裏住著三十多名危重病患。非常多的患者和家屬情緒激動,內心恐懼,除了耐心溝通維持良好的就醫秩序,我和心內科的王曉玲醫生還把自己的手機號公佈在發熱門診、輸液室和留觀病房等重要崗位,隨時接聽一線醫生護士的電話,及時解決困難和開展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絕不把困難留給他們。”
留觀病房和滯留輸液室、發熱門診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是陳娟的重點工作。在對這類患者進行對症支持治療和經鼻高流量吸氧外,陳娟漸漸發現,注重營養支持和心理安撫對救治有很大的作用。有一位60多歲的女性重症患者給陳娟留下了深刻印象。留觀病房裏的李阿姨入院時雙肺大面積感染,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只有72%,在進行經鼻高流量吸氧後血氧飽和度稍有起色。然而,李阿姨非常恐懼,每次查房她都用一種絕望的語氣問陳娟:“醫生,我會不會死?”陳娟總是握住她的手安慰她,鼓勵她,“不要擔心,請相信我們,配合治療,我們一定能戰勝病毒!” 每天,陳娟都要親自察看李阿姨和其他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發展,監測生命體徵的同時給予營養補液,提高患者們的體抗力,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二十多天后李阿姨康復出院。
心血管內科主任陳曼華介紹,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心血管內科團隊衝鋒在一線,與病毒搏鬥,多線作戰,支援南京路院區和後湖院區發熱門診,楊鍇主任醫師和葉平副主任醫師管理隔離病房,在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時,還承擔起救治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大家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護佑生命。在支援發熱門診十八天后,陳娟和王曉玲等醫生從抗疫一線輪換下來,但沒有休息多久,她就和同事們轉戰到救治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新戰場,繼續履行著使命。
心血管內科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