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調查:因病致貧問題突出(圖)

 

CCTV.com  2009年11月09日 09: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在溫州市有很多專門為民工提供的旅館,非常破舊,與遠處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本報記者孫洪磊攝

  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溢彩流光的寬闊街道,宛若公園的住宅小區……毋庸置疑,中國的城市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城市美了,市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然而,在繁華都市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另外一群人———城市低收入群體的真實生活狀況。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分赴沿海發達省份部分城市,對此做了專門調查採訪。調查發現,城市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窘迫,僅有的收入只能維持溫飽,他們常常為看不起病而犯愁,高樓大廈更是“黃粱一夢”。而政府現有的救助力度有限,保障也是杯水車薪。

  場景一:天津市河西區秀峰裏社區

  時間:2009年8月13日上午

  主題:下崗失業靠打工勉強度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當記者來到了天津市河西區小海地居住區的秀峰裏小區,由於天氣炎熱,小區內有很多居民三五成群在蔭涼處下棋、聊天。

  喬洪傑,今年49歲,是一名下崗失業人員,原是天津市棉紡二廠的職工,妻子馬淑萍49歲,是天津市棉紡四廠的職工,現在夫妻雙下崗。他平時在天津財經大學打工,在澡堂子做清潔工,一個月360元;兒子在超市打工,一個月900元。妻子1990年代失業時不到40歲,當時拿了4900元就被廠裏“一腳踢”了,現有病不能工作。

  記者在喬洪傑家見到,一家三口擠在20多平方米的破房子裏,廚房當成20多歲的兒子臥室,兩平方米的涼臺成了灶臺。民政部門每月給他458元住房補貼。家裏沒有什麼值錢的傢具,惟一一台舊空調還是工友送的,年久失修,漏水不能用。

  現在他主要靠夫妻雙方的哥哥、姐姐幫一點,不然生活過不下去。他説:“像我這樣還有收入的,比起吃低保的困難戶還要好一些。”

  今年50歲的張順起,在天津市自行車廠安置辦工作,每天就和下崗職工打交道。據他介紹,廠子沒有效益,工人們都沒有醫保,拿著看病的條子到廠裏來也沒法報銷,所以工人下崗後什麼都沒有。

  華延友原來在天津市河西區同樂食品廠幹裝卸工,1994年時因工傷損傷了頸椎,由於當時廠裏怕出工傷會影響全廠的獎金,於是廠裏沒有報工傷,而是把他送到了醫院治療,後來廠裏拿不出錢,他只能回家養病。企業改制時,廠裏給他補償了7000元就不再管了,現在他什麼保障都沒有。由於頸椎的傷勢嚴重,他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全家就靠著妻子開間小理髮店,一個月1000多元的收入勉強度日。

  張茹(秀峰裏小區居委會主任):小區居民共有2200多戶,其中843人沒有工作,78人殘疾,80來戶享受低保。我們這裡是天津市低收入群體主要聚居區,小海地居住區大約有15萬人,他們大都是低收入家庭。

  董順榮(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總隊長):目前,60%的人低於1.9萬元的天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現在,天津市仍有17萬戶居民的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他們靠吃低保來維持生計。2009年天津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為430元。

  相關鏈結:

1/6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