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農村建設的領路人張金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2日 17:01 來源:新華網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新華網鄭州6月22日電(記者彭紅) 河南鞏義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新中鎮楊樹溝村的兩公里水泥山區公路日前竣工通車,至此這個深山村的水泥公路達到9公里,交通閉塞的狀況大為改觀。帶領村民修築這條公路的就是楊樹溝村黨支部書記張金保。

    位於河南省浮戲山谷的楊樹溝村山高坡陡、水源奇缺、自然條件惡劣。1998年,退伍軍人張金保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面對的是班子軟弱癱瘓、集體經濟薄弱、欠款30多萬元的諸多難題。

    張金保帶領支部一班人,從小事和群眾關心的事做起,以此凝聚人心。他們首先利用山區群眾特別喜愛的廟會大戲來吸引村民,村裏沒錢,張金保&&捐,沒有人手,他和村幹部跑前跑後請戲班子,搭戲臺子。結果,很多人認為辦不成的廟會大戲硬是給辦成了。

    過去,修建小學時村委會欠群眾的錢久拖不還,致使村民意見很大。張金保經過認真排查,分類疏理,對村裏的欠賬情況進行了張榜公佈。對欠急難戶、零星戶的錢,張金保和村幹部東拼西湊籌措資金先行償還;對一時還不上的,對人家耐心説明情況,制訂分期還款計劃。看到多年未還的“黃賬”有了著落,村民的心踏實了,楊樹溝村也由過去的“窩裏亂”變成了“同心幹”。

    楊樹溝村十年九旱,缺水是制約全村發展的瓶頸問題。張金保上任伊始,就把解決群眾吃水問題作為頭等大事,大打吃水攻堅戰。1998年,這個村在全鎮率先進行蓄水池改造,3個月內將能蓄4000立方米的楊樹溝蓄水池修復。1999年,鞏義市實施屋頂接水工程,張金保多爭取了75個指標,一個半月建成水囤125個,緩解了部分村民用水難問題。

    為保證飲用水的質量,徹底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張金保和村幹部經實地察看和多方論證,決定用愚公移山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鑿穿浮戲山,引流響泉河。2001年農曆十月初三,響泉河引水工程正式上馬。從決定開工那天起,張金保就東奔西走到處籌措資金。他把自己積存的5萬元投入工程,又以個人名義貸款9萬元投入工地。最難的時候,他把妻子賣豬、賣雞積攢的5000元錢也拿到了工程上。其他村幹部和群眾也紛紛捐錢捐物支援工程。

    在張金保的影響下,全村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靠一台舊柴油機和風鑽等簡陋工具,歷時兩年打通了全長712米的引水山洞。隨後他們又建成了3萬立方米容量的響泉河水庫和配套工程,使村民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用上了自來水,不僅圓了楊樹溝村祖輩幾代人的夢想,還解決了附近4個村群眾的用水難問題。

    缺水問題改善後,為使群眾儘快過上小康生活,張金保經過調查研究,決定立足楊樹溝村宜林面積大、生態環境好的實際,確定了“林果業、畜牧業、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全村先後種植板栗6萬株,柿子、核桃3.2萬株。同時,高標準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富有山區特色的文化廣場也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這個過去窮得丁當響的村如今有100多戶蓋起了2層樓房,20多家購買了汽車,全村人有500多部手機、300多部固定電話、300多輛摩托車。
    建設新農村湖南:三村三特色 瀟湘亮點多
    【建設新農村】四川綿竹:政府提供發展項目 農民自主選擇
    成都:“城鄉一體”建設新農村
    【建設新農村】內蒙古:劃區輪牧 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建設新農村:改水,激活紅土地
    【建設新農村】廣東陽東:小協會闖出大市場
    【建設新農村】山東東營為農民構建保障和救助體系
    【建設新農村】上海前衛村:依託“生態農業” 打開致富之門

責編:霍筠霞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