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冬吃蘿蔔夏吃姜” 炎炎夏日如何養生最科學?

社會新聞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年05月25日 15: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夏季,指的是農曆四、五、六這3個月,又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自立夏后天地始交,萬物蔥蘢;而芒種夏至烈日炎炎;至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地出現酷熱與潮濕的雙重現象。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對應的人體則出現外熱內涼、上熱下濕的雙重特性。

  夏天炎熱多雨,氣候的濕為長夏之主氣;夏季五行屬火,對應人體五臟之心臟,夏天的特色是生長,所以夏季養生注重心臟的調與養,著眼在“長氣”兩字。根據夏季熱升雨降的特點,養生需注重清熱袪濕防暑濕;根據夏季心熱腎涼的特點,養生需注重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保持水火既濟的健康狀態,具體歸納為4個方面:作息的早與晚、心神的疏與攝、飲食的苦與溫、鍛鍊的動與靜。

  作息的早與晚 夏天晝長夜短,陽氣充盛,根據夏天陽氣主動、主升散、主宣泄通暢的特點,作息時間應該是晚睡早起。早起興奮精神以順應養陽以勞,多享受太陽的光照,增加活動的時間。晚睡養陰以靜,以順應自然陰氣的不足。

  夏季睡子午覺最養生,分別是在中午和晚上的11點到1點間入睡。在這兩個時辰入睡可助養陰、養陽,使人體趨向“陰陽調和”的健康狀態,緩解夏乏。而適當的午休,可使心和大腦得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心神的疏與攝 夏季養心順應 “夏長”的特性,借助夏天季節散發,把淤滯惱怒的情緒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舒暢、心神和緩的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喜大怒大悲後,致使情緒波動過於劇烈而傷心。

  這裡推薦道家養生之內呼吸法:靜坐,以鼻帶領、吸氣過臍下、呼氣不出心(膻中穴)。如此三十六次。則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水火既濟。心神安靜,精神調攝,情緒愉悅,如此沉心入肚,心靜如水,自然涼爽了。

  飲食的苦與溫 夏季心旺腎虛,雖大熱,但不宜吃冷飲、冷食等。夏季心熱長濕主氣,而苦味入心經。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此時適當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苦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夏季人體溫度如窯洞般外熱內涼,心火旺而腎寒涼,所以要養成喝熱茶、不吃冷飲的習慣。諺語“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就是指姜之熱氣對振奮脾陽氣有幫助。在夏季喝高麗參燉雞湯,通體發汗、把夏季體內的寒濕排出,是“以熱治熱”的巧妙方法。夏季如吃生冷、雖痛快一時,但飽腹受寒,埋下健康隱患。總之,夏天每日飲食宜進溫補,不應大飽,忌進冷飲。

  鍛鍊的動與靜 夏季養陽要順應拔節成長“使志無怒”的趨勢,同時應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注意“夏不敞胸,熱不涼背”的要點,勞逸結合,以保護人體的陽氣。

  運動宜選擇在氣溫較為涼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進行。可在公園、森林等空氣新鮮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此外,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徑、撫松竹,還可以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

  夏季養生,推薦三種清心火、補腎水、醒腦神的穴位按摩方法:

  1.按摩大陵穴(在手掌側的腕橫紋正中)來清熱瀉火。

  2.按摩太溪穴(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來滋補腎陰。

  3.按摩神門(手掌腕橫紋尺側端處)以安神除煩。

  以上穴位以手指按壓即可,連續按壓或者一壓一放均可,每次3分鐘。另外,每日梳頭一二百下,不得梳著頭皮,當在無風處梳之,自然去風明目醒神矣。(張 躍 張盟舸)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