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 “一帶一路”沿線古建築保護啟示,從福建南靖土樓説起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26日 08:2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樓群,有“四菜一湯”的別稱

  央視網消息(記者 蔡純琳 李夏):2008年,46座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些土樓或方或圓,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

  以此為契機,“土樓”這一充分凝聚古人智慧、技術和文化結晶的古建築日益為世人熟知。

  46座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土樓中,有20座位於福建南靖。這裡以擁有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的土樓而聞名,有大大小小的土樓15000多座。

  十年間,當越來越多的遊客涌向土樓,南靖人也愈加認識到:“申遺”成功,對於土樓而言只是邁入新階段的第一步。作好保護,才是重中之重。

  在福建南靖實地參觀採訪,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南靖人在享受土樓旅遊熱紅利的同時,有著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在保護土樓方面,積極出力。

  張貴美是南靖裕昌樓的第26代媳婦,從結婚開始,在裕昌樓裏已住了17年。她告訴記者,這裡還有21戶人家住著,一共百餘人。

  當地人常説,很多土樓之所以能做到屹立百年甚至千年,是因為有人住,有人修。前幾年,張大姐家在離“裕昌樓”不遠的地方建了新房,但是她不時就要回來住一下,“土樓不能空著,因為老房子沒人住,沒有人氣,倒塌得很快”。

  對於當地人來説,“留守”這一行為的本身,就是一份“我與土樓同呼吸、共命運”的承諾。

  土樓要保護、開發“齊步走”。讓土樓從傳統的居住功能中解放出來,搖身一變“致富樓”,是南靖保護土樓的路徑之一。

  劉承先老人在自己小店門口整理商品

  今年79歲的劉承先老人是張貴美張大姐的鄰居,在土樓裏住了一輩子。現在,土樓搞旅遊開發,老人也積極地參與了進來,在土樓裏開了一家賣工藝品和食品的小店。

  莊文國是土生土長的南靖人,平日裏喜歡攝影,最愛拍的就是南靖土樓。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申遺成功的消息傳出,南靖人激動不已,莊文國記錄下了這一歷史瞬間。從膠卷相機到數碼相機,拍土樓的這二三十年,“拍壞了5、6台相機”。莊文國告訴記者,他下一步打算買個無人機,給土樓拍出更好的照片。

  莊文國所拍圖片: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南靖人激動不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傳播開來,才能傳承下去。記錄和傳播土樓的美,本質也是守護土樓的一種方式。

  總的來説,保護土樓,相關部門要出力。但土樓數以萬計,僅靠一方之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只有把民眾的參與感、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土樓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這一點,對保護好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古建築同樣有啟示作用。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