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水到渠成共發展】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的“扶貧經”

社會新聞來源:央廣網 2018年05月29日 15:4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廣網淅川5月29日消息(記者王晶)“你看,要挑選這種成熟飽滿、花色正好或是接近青白顏色的花蕾,不要幼蕾,也不要帶葉子。”今年57歲的路香芹小心地用手捏住金銀花底部,正在熟練地採摘著花蕾。

  眼下快到中午,一旦天兒熱了,花骨朵就會藏進去,路香芹來不及和記者言語太多,一上午的工作效率將直接決定她今天的收入。

  5月,正是金銀花綻放的季節。在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的所在地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福森金銀花扶貧産業基地迎來花期。而金銀花種植、採摘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從2012年開始,像路香芹一樣方圓幾十公里內的數千農民,每年5月到10月的摘花季節,便會來此務工。

  金銀花種植基地

  但路香芹和村民手中的金銀花,並非是這裡的“特産”。2011年北京市在這裡對口支援首個農業示範項目,具有獨特固土保水作用的金銀花入選。

  “我們村裏沒有種過,也從來沒有人採摘過,但採摘技術很好學,我也是剛來不久。”十幾分鐘後,記者再次見到路香芹時,她帶著笑意,懷裏抱著的一筐金銀花還散發著香氣,來不及抹掉額頭的汗水,擠在人群中排隊,準備結算這一天的工錢。等待期間,路香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一上午的“戰果”,“今兒我摘了8斤金銀花,有些少,但他們平均每人一天能採摘20斤左右,每斤4塊錢,每人每天的平均收入為80元,手腳麻利的人每天能掙到100多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後,作為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縣九重鎮為確保一渠清水送京津和水源地農民致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金銀花種植業,縣財政每畝地補貼500元,免費提供種苗,”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介紹説,2012年,九重鎮與淅川福森藥業集團合作,利用北京對口支援協作項目資金,率先在唐王橋村建設了金銀花産業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運作。

  今年,該基地九重唐王橋、周崗、香花胡崗等種植基地所栽植的金銀花全面進入盛花期,金銀花采收戰線也隨之拉長。採訪當天,淅川縣的室外溫度高達30度,雖已到中午,但仍有十多位村民在基地裏忙碌著,他們一邊採摘,一邊嘮著家常。

  “在季節性用工高峰日用工均在1萬人以上,我們中午管飯,而且管住、管接送。”基地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央廣網記者,這些村民採摘下來的金銀花經過烘乾,分揀等多道工序後,最終被加工成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清熱解毒的中藥材。

  剛剛採摘下來的金銀花透著金黃

  適應性強的金銀花在淅川15個鄉鎮的大面積種植,也解決了當地不少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來自唐王橋村的村民張阿姨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兒,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金銀花採摘工作從5月初一直要持續到10月,採摘獲得的收入,再加上鋤地、剪枝、抹芽等零碎農活,他們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就能達到兩萬餘元。

  “這樣的扶貧模式,輻射帶動基地周邊23個村2000余人日常就近務工,350多戶貧困農戶通過土地租賃、就地務工和訂單金銀花等形式實現了脫貧致富。”盧捍衛説道。

  淅川福森藥業集團負責人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年毛收入1500元人民幣,金銀花每畝年純收入4000元,且傳統農作物每畝要使用農藥0.6公斤、化肥100公斤,金銀花把農藥、化肥都省了。

  目前,淅川縣金銀花種植面積已達到3.5萬畝,年形成産值3億元以上,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以上。未來五年內,金銀花在全縣範圍種植面積將達到10萬畝,即將建成的環繞丹江口庫區的“清水走廊”、“綠色走廊”和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基地,年可形成産值10億元以上,增加農民收入4億元以上。

  “公司以每年600元每畝的價格租下了九重鎮渠首周邊的這片地,建設萬畝生態基地,種植金銀花。”正在基地指導收花工作人員稱重的淅川福森藥業集團副總裁周書平告訴記者,在種植過程中,減少農藥施用量40%以上,有效保護了丹江口水庫水質,不僅不污染環境,而且長成後的金銀花還能固土保水,很好地保護環境。”周書平説。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