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築牢長治久安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就綜述

新聞頻道 來源:新華社 2017年08月11日 09:1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築牢長治久安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丁小溪、羅沙

  法者,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譜寫下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的嶄新篇章。

  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法治基石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法治中國建設駛入“快車道”。

  大智立法,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

  制定民法總則,為民法典編纂翻開關鍵的“第一頁”;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預算法等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法律法規,讓經濟社會運行更加有序;廢止勞動教養法律規定,更好保障公民自由權利……這五年,立法工作更加注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法律法規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民意願,回應時代命題,引領國家發展。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進行解釋,設立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誓制度,有效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建立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保障法律體系內部和諧一致,維護國家法制統一……這五年,法律的有效實施,讓公民權利落到實處,讓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破除阻礙司法公正的藩籬,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鋪開,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減輕群眾訴累的便民利民改革不斷深化,“立案難、訴訟難、執行難”的頑疾逐步破解……這五年,司法體制改革攻堅克難,人權司法保障不斷完善。公平正義,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

  法治中國建設厚實的成績單還有更多——

  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新制定法律20件,通過修改法律的決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

  五年來,國務院共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議案43件,制定修訂行政法規43部。

  五年來,司法機關築牢防範冤假錯案的防線,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4件。全國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以來,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

  ……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中國,法治的力量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將權力運行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為政者須率先奉法。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將權力運行納入法治軌道。推動政府依憲施政、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

  黨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目標。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33條村級權力清單是給村幹部立的規矩,什麼事能辦,什麼事不能辦,一目了然,可以有效防範腐敗。”在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莊門村,村主任楊雯竣介紹近期出臺的權力清單,為村幹部權力行使立規矩、明紀律。

  五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制定並公佈權力和責任清單,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和責任法定化,厘清權力的邊界。截至目前,全國所有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均已公佈。

  有權必有責,違法必追責——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包括3名副省級幹部在內的幾十名領導幹部被嚴肅問責,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各地各部門不斷將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落到實處,為官員套上“緊箍咒”,防止不作為,懲治亂作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一紙“奇葩證明”,證明的恰恰是法治的缺失。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大量減免證明的具體舉措,“奇葩證明”“循環證明”正在逐漸成為歷史。

  五年來,國務院部門累計取消行政審批事項618項,“非行政許可審批”概念成為歷史;國務院各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削減70%以上,中央層面核準的投資項目數量累計減少90%。

  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

  五年來,黨中央共出臺或修訂近80部黨內法規,超過現有黨內法規的40%。黨內法規體系日趨完善,約束“關鍵少數”標準更嚴,使廣大黨員、幹部將法治內化於心、外踐于行。

  讓一切權力循法而行,依憲施政、依法行政的節奏越來越清晰,法治中國建設的步伐越來越穩健。

  讓人民共享法治社會建設成果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的根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

  重慶南岸區海棠溪街道蜀羽家園是典型的老舊社區,政府想整治,可有些群眾覺得應該全由政府掏錢,意見難以統一。2014年起,南岸區實施大事政府解決、小事村居委會主導協商、私事由居民自行解決的“三事分流”基層民主議事機制。不久,社區改造達成共識,蜀羽家園面貌一新。

  建設法治社會,就是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把社會治安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群眾關注什麼問題,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司法機關出臺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環保部門重罰違法典型案件,監管機構加強食品藥品領域稽查執法……法治讓社會運行更加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程序化,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建設法治社會,更需要讓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信仰浸潤人心,全民守法的氛圍日益濃厚,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把普法融入執法的全過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讓國家機關在執法的過程中精準普法,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自覺執行法律裁決,並在法治實踐中感受法治精神。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以道德滋養法治,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以法律守護道德底線,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總則,通過法律和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在全社會凝聚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精氣神”。

  ——法治教育從青少年抓起。“七五”普法期間,法治教育將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家將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完善法治教材體系,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回首五年,法治正在成為13億多人民的共同信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已經邁上新的征程。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法治中國建設必將繼續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更加磅薄的力量。

編輯:劉亮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