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0道“金牌”遏制炒房,增加供應保證剛需,北京正在通過綜合施策打出“組合拳”,讓房子回歸居住本質,從根本上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
前不久開啟的北京樓市新一輪調控,吸引了各方關注。半個多月間,一連串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政策接連落地:3月17日開始的“認房又認貸”、提高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款比例、將住房貸款期限降至25年。此後,不具備居住條件的過道、車庫、廊道等異形房將執行“三不政策”,離婚1年內再買按二套執行,限售“商住房”以及禁止炒作學區房等措施對炒房者圍追堵截。4月3日,隨著國有土地上的住宅平房統一納入限購管理,北京密集出臺10道“金牌”,將所有市場化住房都納入限購範圍。此前漲聲不斷的北京樓市開始降溫。
貫穿始終的執法檢查,讓開發商、仲介感到從未有過的威懾。截至3月底,已有53家房地産經紀機構、分支機構因發佈虛假房源信息、異地經營、違規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登出經紀機構備案。今後,這53家房地産經紀機構、分支機構將不得再從事房地産經紀業務。
在加大調控力度,對炒房行為説“不”的同時,北京還通過加大住宅土地供應量、加大保障房供應和分配力度等方式,保證正常的購房需求。按照今年早些時候確定的保障房工作目標,2017年,北京將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房5萬套、竣工6萬套,新增1.5萬套自住房供地,完成棚戶區改造3.6萬戶。
作為影響樓市走向的重要因素,土地供應節奏已經加快。來自北京規劃國土委的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已供應商品房供地161公頃,是去年全年商品房實際供地量的1.5倍。預計三季度末,將完成全年商品住宅用地260公頃的供應計劃,達到2016年全年實際供應量的2.5倍。
自住型商品房作為北京市獨有的房屋類型,自2013年推出以來,已累計推出項目69個,分配項目59個,搖號簽約5.6萬套,入市項目均價1.8萬元/平方米,發揮了改善民生和平抑房價的雙重作用。僅今年一季度,北京已推出自住房用地約50公頃,達到自住房用地年度供應計劃的60%,是去年全年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實際供應量的2.8倍。
土地供應有了保障,“抓開保竣”也在全力推進。今年,北京市住建委提前下達2017年開竣工建設任務,其中涉及77個開工項目、7萬餘套房源;涉及99個竣工項目、9.5萬套房源。截至3月底,北京已新開工15085套保障房,完成年度5萬套建設籌集任務的30%,是去年同期的103%。
此外,北京還在積極研究打通各類保障性住房使用渠道。3月30日,北京城建·仁悅居、首創·悅溪匯兩個位於順義區的自住房項目啟動網上申請。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兩個項目房源來自限價房項目的剩餘房源。這些剩餘房源由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收購,並轉化為自住型商品住房進行銷售。
其中,北京城建·仁悅居位於順義區仁和鎮,提供房源923套,銷售均價20000元/平方米;首創·悅溪匯項目位於順義區牛欄山鎮,提供房源359套,銷售均價18000元/平方米。兩個項目總房源的20%、共256套,將定向銷售給北京東城區和西城區戶籍的無房家庭。
“為進一步加大對中端需求的支持力度,北京積極研究打通各類保障性住房使用渠道,在確保限價商品房備案家庭住房需求基礎上,將部分剩餘限價房轉化為自住型商品房,重新定價後公開銷售,保障無房家庭的自住需求。”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購房人取得的房屋産權性質為“自住型商品住房”,後續管理按照自住型商品房相關規定執行。
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北京限價房房源充足,具有有效限價商品房備案資格的家庭,仍可獲得限價房房源保障。下一步,在滿足北京限價房輪候家庭房源需求後,還有部分剩餘限價房項目將根據全市自住房供應情況分批轉化上市。
本報記者 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