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江蘇探路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村民變身股東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2017年01月14日 13: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報業網訊 元旦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對這一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大改革工作作出部署,引起全社會關注。

  江蘇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這項工作開展情況如何?記者近日赴蘇南蘇北和江蘇省主管部門進行了採訪調查。

  蘇南明星村紅包令人羨

  蘇州市吳中區是江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發源地,也是全國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29個試點縣之一。

  “你來得巧,我們正在算年底發給村民的紅包呢!”1月6日,記者來到該區越溪街道旺山村採訪,村黨委書記周奎元一見面就對記者説,春節將至,村里正在測算、制定2016年全村集體資産股份分紅方案,初步決定拿出230萬元進行分配,比上一年增加60萬元,全村股份總數5000多股,每股可分現金460元。如果一個村民家有5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那他家就有家庭股5股,人頭股每人1股共5股,全家總共10股,可分得股份現金分紅共4600元。

  旺山村是蘇州市近年新崛起的明星村,根據區裏部署,2015年進行了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固化改革。經過清産核資,摸清了村集體經濟經營性凈資産1個多億。接著進行了成員界定和股權配置,確定哪些村民享有股權以及股份數量多少。經調查、研究和討論,根據戶籍確定享有股權人口2490多人。股權配置上,確定3人以上家庭配5股,3人以下家庭2人的配2.5股,1人的配1.5股,人頭股為每個人1股。

  讓農民變股東,是吳中區“三農”工作的重要創新。區委農工辦副主任胡偉介紹説,從2001年,以成立全省第一家社區股份合作社——木瀆金星村股份合作社為開端,吳中區的農村合作改革曾創造四個“全國第一”、六個“全省第一”。2015年被確定為全國改革試點縣以後,區裏立足已有改革基礎,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在全面清産核資的基礎上,按照“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繼承、社內流轉、拓展權能、長久不變”的基本原則,開展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六項權能改革試點。2016年全區社區股份合作社預計現金分紅1.26億元,福利分配1.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3%和23.7%,戶均分紅達5700元,分紅最高的木瀆鎮香溪社區戶均現金分紅達32850元。

  去年11月,農業部在吳中區召開全國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交流座談會,觀摩、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

  分紅雖不多意義不一般

  地處蘇中的揚州是江蘇目前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覆蓋面較廣的地區之一。揚州市委農工辦副主任陳家根介紹説,到目前,全市1101個村中有1072個村建立村(社區)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將集體經營性凈資産股份量化到戶,覆蓋面達到96%以上。其中164個村合作社預計2016年實行現金分紅,佔15%,村均分紅16萬元。

  1月7日,記者來到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三豐村採訪,村黨總支書記、村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朱仁武對記者説,村里正在研究制定分紅方案,春節前給村民們發放現金。該村2015年11月成立經濟合作社,實施集體産權制度改革,2016年預計可從經營性收入中拿出20萬元,按每股65元標準進行現金分紅。

  股份分紅雖然不多,但改革意義很大。朱仁武説,以前,村集體經濟只是形式,由於村企合一、政經不分,村裏資金使用、管理都是村幹部説了算,村民不知情也不關心。改革後,村裏變成黨、政、經三駕馬車,即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經濟合作社,政經分開,産權明晰,村集體資産歸全體股民所有,由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經營管理。

  改革除了帶來分紅,更值得關注的是,村民作為股東有了監督權,村幹部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亂用錢了,促進了集體經濟規範運行,集體資産保值增值。他舉了個例子,以前,村裏村莊環境五位一體(村莊、道路、綠化、河塘、公共設施)長效管護每年要花費30萬元,産權制度改革後,2016年8月通過鎮農村産權交易中心平臺公開競標,由本村一個村民以10.88萬元的價格中標承包。村裏不但每年節省21萬元費用,管護質量也提高了,村經濟合作社監事會成員每週巡查一次,管護質量不符合要求可直接扣錢。

  儘管有難度早改早主動

  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是繼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和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又一項重大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舉措。

  江蘇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農民群眾除了私有財産外,最大的資産就是集體土地資源和集體實物資産,他們最擔心的是集體資産被侵佔、平調、瓜分,時間拖得越長,資産和人口變動越大,可以説早改早主動,越拖改革難度越大。股改的目的,是改變過去農村集體經濟“人人有份、人人無份”的模糊狀態,把集體經營性凈資産以股權形式量化到人、固化到戶,“生不增、死不減”,不再因家庭成員戶籍、人口變化而調整股權。農民變股民,分享收益分配權,有利於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也有利於全體成員參與和監督村級集體資産運營管理,防止集體資産流失,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據介紹,江蘇2005年部署開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全國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到目前為止,全省完成改革的村(居)7047個,佔總村數的40%。改革共量化集體經營性資産559億元,累計分紅92億元。其中南京、蘇州、揚州、泰州已全面完成改革。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江蘇各地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積極性很高,但在實踐中也碰到一些困惑和難題。比如,揚州市還有20多個沒有經營性資産甚至資不抵債的村沒有開展這項工作,像這樣的經濟薄弱村要不要搞股份制改革?還有,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革的村,下一步如何拓展權能?吳中區農工辦負責人反映,他們打算開展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改革試點,但又擔心,萬一很多農民要求有償退出,股份由村裏贖回,這樣一來改革繞了一圈又退回到了原地。

  目前江蘇正在研究制定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的實施意見,指導各地積極探索實踐,解決疑難問題,進一步推動全省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深入開展。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