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中國方案”推動全球經濟變革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6年09月08日 21: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2016年杭州G20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改革開放38年的偉大進程,是探索前行的進程,是真抓實幹的進程,是共同富裕的進程,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拓更好發展前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更強增長動力。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表明,中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具有全球擔當。換言之,中國正以自身的改革開放推動全球化深入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變革。

  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

  當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過渡期即將結束,中國外交的邏輯不再在自己與世界的單向度關係徘徊,而是出現二者高度相互依存的局面。沒有離開中國的世界,也沒有離開世界的中國。與此同時,中國通過改革更好地開放,通過開放進一步促進改革,使改革開放相互交織在一起。而此次的G20杭州峰會將把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主張推向全球,中國將以全方位開放推動全球化繼續向深度邁進、向包容性方向演變。

  一句話,中國外交在更好地服務於中國自身的內政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更好地服務於全世界全人類。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就是鮮明標誌。

  黨的十八大以來,奮發有為的中國外交,越來越著眼于國際公共産品的提供,包括三大類:一是物質性公共産品。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經濟增長來自於中國經濟的拉動,超過第二位美國貢獻的一倍。為推動國際社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峰會上宣佈: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中國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中國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中國將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適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些均體現了中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胸懷與擔當。

  二是制度性公共産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一帶一路”,是“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制度設計貢獻。其中,亞投行不僅激勵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也在開創21世紀全球治理新路徑:Lean, Clean, Green(精益、清潔、綠色);“一帶一路”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倡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旨在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