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專家談】習近平B20峰會演講彰顯中國大智慧大擔當特約

新聞頻道 來源:中國網 2016年09月04日 12: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陳向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6年9月3日下午,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前夕,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工商峰會(B20)開幕式併發表“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演講兼具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頂層設計性,含金量極高,展現“內聖外王”大智慧,彰顯“兼善天下”大擔當。

  首先,高度濃縮“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並就中國經濟走向對外“增信釋疑”。

  一是將中國近四十載的改革開放提煉為“四個進程”:

  “探索前行”的進程。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展註定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即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真抓實幹”的進程。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靠著拼勁、闖勁、幹勁,靠著“釘釘子”精神,把中國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國有7億多人口脫貧,13億多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

  “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敞開大門搞建設,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積極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二是強調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自信闡釋“中國道路”的科學內涵,包括“五個堅定不移”: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拓更好發展前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將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産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更強增長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是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將推廣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

  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將毫不動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將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發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讓老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

  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針對外界對近年來一系列“中國倡議”的高度關注,習主席還強調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共同繁榮。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其次,直面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不給力、不和諧,對症下藥,提出包括四點主張(“四個型”)的“濟世良方”。

  習主席精準把脈地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區域貿易安排叢生,導致規則“碎片化”。(如美國賣力推銷TPP與TTIP,企圖構築針對新興大國的“規則圍墻”。)同時地緣政治因素錯綜複雜,政治安全衝突和動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錯綜複雜的內外挑戰,習主席強調中國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動杭州峰會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藥方有四:

  第一,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闢增長源泉。

  “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中方把“創新增長方式”設定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推動制定《G20創新增長藍圖》,目的就是要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創新、新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這是G20首次圍繞“創新”採取行動,要針對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出現的突出問題,在宏觀經濟政策上進行創新,把“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有效組合起來。

  第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

  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自身危機和衰退,而且會收窄世界經濟共同空間,導致“雙輸”局面。中方把貿易和投資擺上G20重要議程,推動G20加強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

  第三,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

  應加強政策規則的聯動,一方面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減少“負面外部影響”,另一方面倡導交流互鑒,解決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問題;應夯實基礎設施的聯動,中方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動多邊開發銀行發表聯合願景聲明,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程。

  第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

  今年G20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具有開創性意義。各方還一致承諾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儘快生效。

  第三,統籌國際關係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統籌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全球治理的長遠變革。

  G20成員堪稱決定國際戰略格局與世界和平發展的主要行為體,理應“相向而行、共同擔當、承擔主責”。習主席為此呼籲G20成員應立即行動,從三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沒有穩定就沒有繁榮。拋棄過時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是當務之急。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和爭端,尋求而不是破壞共識,化解而不是製造矛盾,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國強必霸”的邏輯不適用,窮兵黷武的道路走不通。中國將繼續履行好國際義務,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二、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

  同為“地球村”居民,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夥伴精神”是G20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選擇。應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應加強在重大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為實現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提供更多“公共産品”。應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考慮國內政策的聯動效應和傳導影響,推動正面而非負面“溢出效應”。

  三、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包括“四個以”和“四個重點”:

  “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機會、規則”平等;

  “以開放為導向”,堅持理念、政策、機制開放,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

  “以合作為動力”,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各國要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

  “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當前全球經濟治理要抓“四個重點”:

  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維護世界經濟穩定大局;

  共同構建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釋放全球經貿投資合作潛力;

  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共同推動綠色發展合作;

  共同構建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以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共同增進全人類福祉!

  展望未來,習主席最後強調指出,G20峰會正處在“關鍵節點”上,要推動G20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

編輯:呂媛媛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