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中國智慧撥開世界經濟迷霧 習近平出招破解全球經濟疲軟

新聞頻道 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6年09月03日 11: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 開可)世界經濟將往何方發展?其持續發展的引擎又是什麼?如何找到撥開困擾各國前進的經濟迷霧的突破口?

  其實,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重振經濟的嘗試一直沒有中斷。無論是聚焦經濟問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七國集團首腦會議,還是國家間合作的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經濟發展都是首要議題。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的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也將再次為世界經濟貢獻智慧、謀劃出路。

  習近平從2013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出席G20峰會。每次習近平在峰會上的講話都會成為世界各方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國期待着中國智慧能夠為撥開經濟發展的迷霧作出新的貢獻。

  2015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併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出席第一階段會議。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共襄創新大計 習近平為破解經濟疲軟髮出的重要一招

  今年杭州G20峰會的主題是“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創新”一詞被放在首要位置,其重要程度顯而易見。

  創新早已多次出現在習近平的G20峰會講話中。

  2013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努力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發展創新,是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要求。”習近平如此定義創新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2014年的澳大利亞布裏斯班峰會上,習近平為“形成各國發展創新、利益融合、增長聯動的新局面”提出了3個方面的建議,其中之一便是創新發展方式。

  在2015年的G20峰會上,習近平再次提出“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

  在國內,習近平也多次提到創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理念排在首位。為何創新變得如此重要?

  “習主席在G20峰會的發言中屢屢提及‘創新’,是因為他認為世界經濟的病灶在於上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的動能已近尾聲,無法再為經濟的增長提供動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研究部負責人陳曉晨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陳曉晨認為,中國將“創新”納入G20的主題,既是希望借助這個機會促進世界範圍內的改革創新,同時也是把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創新上所取得的成就展現給世界。選擇杭州這個“創新之城”作為G20峰會的舉辦地,也是希望向全世界展示這張“創新”名片。

  “要應對目前的全球政治經濟挑戰,釋放發展的訴求,就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形成創新的共識,構建‘全球創新體系’,使創新主體、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能夠在全球範圍相互支持,從而帶動世界經濟的長效發展。”陳曉晨説道。

  “現在對創新如此重視是因為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深水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對記者説。可供學習的經驗不多,而且面對的問題和以前已經不同,必須要應對新的挑戰。如此一來,包括技術和制度都需要進行創新。

  何帆表示,未來要促進中國的發展肯定需要新的技術革命,而這個革命發生在什麼地方、什麼産業只能通過市場來做實驗。這就需要培養大眾創新的氛圍。從制度創新來説,制度必須要松綁,讓技術創新能夠走得更好。何帆認為:“創新已經成為和改革開放一樣重要的中國關鍵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2015年安塔利亞G20峰會上,習近平説道:“我們的信心,來自於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

  而在聖彼得堡峰會上,習近平在講話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進行改革的決心。他説:“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我們正在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研究,以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加全社會創造活力。”

  目前,我國經濟領域的改革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8月22日,習近平到青海視察。視察過程中,他再次提到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今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

  在2015年的G20峰會上,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而且"中國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擴大開放的方針是明確的,不會有絲毫動搖"。

  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也給世界經濟調整提供了經驗。陳曉晨認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而發達國家主要利用貨幣和財政政策實現對經濟的調整。這種純粹“撒錢”的方式不僅無益於全球經濟難題的根本解決,而且産生了很多負面外溢效應。

  陳曉晨指出中國的“三降一去一補”供給側改革,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通過一系列的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實現産業的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方案可以為世界其他國家所借鑒。”陳曉晨説,“通過世界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加大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新平衡,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危機。”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杭州舉辦G20峰會,對國內的改革是一種外在壓力。何帆將這種壓力比喻成“同伴壓力”。“二十個國家形成共同的聲音,如果你這個國家做的不好的話,別的國家就會來批評你。”何帆説,“用外部的壓力來強化國內改革的決心。”現在我國國內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G20倡導的改革是一脈相承的,如果G20能將其更加細化,也有利於按部就班地推動國內進行改革。

編輯:蔡純琳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