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主席演講中的浙江元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新聞頻道 來源:浙江日報 2016年09月03日 22: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説:“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我多次説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而我對這樣的一個判斷和認識正是在浙江提出來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判斷和認識是怎麼形成和深化的?

1

  8月29日,在安吉縣黃墅綠島上,幾十隻白鷺在綠島上悠閒的“散步”、飛翔、覓食,感受良好的生態環境。 夏鵬飛 攝

  時間回到2002年12月,來浙江工作不久的習近平,在主持浙江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時提出,要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綠色浙江”為目標,以建設生態省為主要載體,努力保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在習近平的重視和推動下,浙江于2003年1月成為全國第5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

  在2003年7月的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把“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為“八八戰略”的重要一條正式提出。

1

  2002年起,杭州市將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和保護開發列入了新世紀城市建設的十大工程,貫通了運河與錢塘江,對運河兩岸進行了全面整修,保護修繕了大量歷史建築,完成了拆違遷廠、清淤截污、引水配水和環境美化等,大大改善了運河杭州段的整體生態環境。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潘良幹 攝

  這一決策,迅速傳導到浙江每個縣、每個村。浙江天目山余脈的余嶺腳下,一個名叫余村的小山村,在上世紀90年代,聽到的是開礦的炮聲和機器的轟鳴——村民們為了財富,挖掘山上優質的石灰岩,辦起水泥廠。家鄉,卻因此變得溪流渾濁、煙塵漫天。

  2003年,余村,相繼關停礦山和水泥廠;安吉,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縣。茫茫大竹海,不僅吸引導演李安前來拍攝《臥虎藏龍》,也帶來了一撥撥大城市的遊客。

1

  安吉竹海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楊曉軒 攝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在村委會會議室裏的座談會上,村幹部向他介紹,余村關停了污染環境的礦山,現在靠發展生態旅遊讓農民借景發財,實現了“景美戶富人和”。

  習近平聽了高興地説,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

  余村村口的石碑刻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董旭明 攝

  9天之後,習近平以“哲欣”的筆名,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了評論——《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評論指出,如果能夠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小山村這間不大的會議室,留下了浙江綠色發展的難忘足跡。“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寶貴的覺醒,讓浙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1

  從空中俯瞰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三面青山環繞,入眼皆是美景。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董旭明 攝

  對這“兩座山”之間辯證統一的關係,習近平2006年3月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進行了集中闡述。他説:“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形成了一種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係,這一階段是一種更高的境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以上這三個階段,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人和自然關係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

1

  8月24日,由污水處理廠排出的尾水經過生態濕地的深度處理後,出水口水質從Ⅴ類變為Ⅲ類地表水。義烏市大陳鎮生態濕地項目利用水體流動和植物、微生物的吸收,進一步消除尾水中的總氮和總磷等污染物,達到凈化污水處理廠尾水的目的。生態濕地項目完成後,除了凈化水質功能外,還成為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成為村民散步健身的場所。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震宇 報道組 龔獻明 攝

  10多年來,浙江先行先試,從綠色浙江、生態省建設到生態浙江、美麗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深植人心,美麗城鄉呈現神形兼備、豐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

  2013年,浙江在全省範圍內推開“五水共治”,截至2015年底,浙江不僅消滅超過5000公里黑臭河,而且近兩萬名省、市、縣、鄉級河長的“華麗陣容”,成為浙江治水的一道亮麗風景。

  在治水的同時,“三改一拆”加緊進行,對落後産能集中的違法建築拆除,改善城鄉面貌,拆出發展新空間。

  浙江已于2013年和2014年,先後對麗水市和開化縣作出“不考核GDP和工業總産值”的決定,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同時將污染物排放總量、出境水水質、森林質量與財政轉移支付挂鉤。

  2015年2月27日,浙江鄭重宣佈:摘掉淳安等26個“欠發達縣”的帽子。為推動26個摘帽的原欠發達縣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鬆綁GDP考核,代之以環境質量、生態效益等指標,推動全省均衡邁向“綠富美”。

  今年,湖州編制首份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為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提供依據。

1

  從空中俯瞰杭州下城區甘長苑小區桃花漾生態水景公園,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前些年由於城中村外來租客驟增、村民的不良衛生習慣及市政設施老化等原因,桃花漾裏一度雜草叢生、油污橫溢、河水黑臭。自2013年起,通過實施截污納管、環境整治和水質生態凈化等綜合措施後,桃花漾逐步恢復了水清岸綠的江南水鄉風情,並被評為杭州市生態示範河道。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董旭明 航拍

  面對“十三五”,浙江進一步提出“不把違法建築、污泥濁水和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猶如一場接力賽,歷屆省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

  裘一佼 黃珍珍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