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G20峰會主席臺上 中國將為全球治理創造怎樣的新願景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02日 21:2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不久之後,杭州G20峰會將成為驗證這句論斷的最佳平臺。

  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召開,中國是本次峰會的輪值主席國。這是近年來我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G20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全球治理論壇,其輪值主席地位以及杭州峰會東道國本身代表著國際領導權的合法性。

  這屆主題的關鍵詞是“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然而僅僅兩天一夜的G20領導人峰會,究竟能解決什麼問題?也許最主要的就是四個字,達成共識。

  當今,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又走到了一個轉型岔路口,既有新科技發展和新興市場帶來的機遇,同時也要面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衝突升溫、英國脫歐等不穩定因素。而解決之道則取決於,習近平所説的“共同選擇和共同行動”。

  經濟新願景: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85%,這個數字決定了G20的一舉一動對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性和指向性。

  在G20的所有議題中,金融無疑是最為核心的那一個,不管是從前,還是未來。今年7月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裏,對金融市場的描述是“波動仍然很大。”在全球經濟環境日益複雜的情況下,英國脫歐又給全球經濟和金融走向增添了戲劇性。面對潛在的風險,G20成員國必須積極應對。

  其中,最有針對性的一環就是完善國際金融架構。市場動蕩和不確定性再次凸顯建立開放且具抗風險能力金融體系的重要性,貨幣流動、金融安全網、融資及主權債等問題都是這個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發達經濟體復蘇滯緩,讓人們對新興經濟體的增長空間和穩定效力充滿期待。無論是繼續推進的《巴塞爾協議III》,還是備受關注的2017年IMF第15次份額總檢查,亦或其他致力於建構公平、安全、有效控制風險的舉措中,都能看出對G20中新興經濟體的話語權和參與度的重視和提升。

  關於金融,中國提出的“綠色金融”成為一大亮點。“綠色金融”是以金融為入口,以環保經濟為主體的綜合發展理念。中國提出這一議題是為了更好地在世界範圍內尋求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和本國經濟綠色轉型。

  今年將與G20同期舉辦的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B20)是此次峰會的一齣重頭戲。而B20的核心文件《B20政策建議報告》也已經撰寫完成,在“實現強勁的國際貿易投資”的原則下,該報告建議G20建立促進跨境電商領域公私對話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電子商務的全球規則有望由此奠定。

  衝出國內,走向國際的“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國內改革深入的方向,同時也是中國為世界經濟提供的治本之道。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金融安全、貿易自由、結構性改革,以及提升新興經濟體的穩定力量,從平穩到強勁,從波動到可持續,從不平衡到平衡,中國方案所謀劃的全球經濟治理是從標本兼治的角度出發的。

  當然,G20中的大國協調,不應僅局限于各國財政和金融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而且應包括各國的全球安全政策之間的協調,以使G20與聯合國安理會形成分工,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新型國際關係:命運共同體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形勢下,合作是各國應對挑戰、實現發展的必然選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在國內、國際場合提到“命運共同體”一詞,並表示非常願意使用這個詞。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全球化的一體兩面。而“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無疑是對人類命運和全球化的深一度反思。這個概念告訴人們,人類不僅僅是受益於全球化的客體,還是不得不共同面對全球化危機的主體。

  在全球化進程中,全球性公共問題的增多與現有政治實體管理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加劇成為全球治理面臨的重要挑戰與機遇。僅就經濟與金融政策而言,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和影響很深,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相關協調卻相對缺乏,甚至彼此相互抵觸。因此,成員身份更加多元,而且更多代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G20,應該從應對危機的“臨時機制”轉型升級為總攬“全球治理”的長效機制。

  成立至今17年,22次會議,11次峰會,G20涉及的議題已經遠超出金融、貿易等經濟議題。諸如就業、婦女權益,能源危機、氣候變化,乃至於打擊恐怖主義等社會化及全球性議題也是G20框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這場主場外交上,應對全球挑戰、擔負全球責任不僅是中國作為大國的自覺與信心,更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和考驗。

  習近平表示,未來取決於“共同選擇,共同行動”。西方也有諺雲,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比喻你的選擇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兩天一夜的G20峰會雲集了20國集團最高層首腦,他們的選擇和行動決定著G20一系列頂層設計的最終執行效力,所以達成共識是基礎,而信任互換才是從0到1轉化的關鍵。

  “希望這次G20杭州峰會成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新階段、新發展、新動力的起點。”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國務院參事王輝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道。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中國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似乎早就給多元的全球化提供了規則的範本。而“命運共同體”則更像是這一哲學理念的進化版本。

  G20峰會既要解決國際政治經濟眼前的難題,更要為全球治理的詩和遠方鋪路。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不確定的全球經濟,承辦G20峰會,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信心與擔當。所以,中國期冀為全球建構的不僅僅是更加包容、創新增長的經濟前景,更是和而不同、共榮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張莉 王沛然/文)

編輯:林孔仕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