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與杜達共同譜寫中波友好新篇章

新聞頻道 來源:學習中國 2016年06月22日 20: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波蘭是最早承認並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49年10月7日,中波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2004年,兩國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2011年12月,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6月19日至21日,應波蘭總統杜達的邀請,習近平主席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一致認為,深化中波合作符合兩國利益,一致決定將中波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6月20日, 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譜寫了中波友好新篇章。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6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沙同波蘭總統杜達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一、增進互信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波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友好傳統深厚,彼此交往源遠流長。特別是2011年中波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兩國關係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雙方了解和互信不斷加深。習近平指出:“中波建交以來,兩國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互學互鑒,傳統友誼發揚光大。”在中波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雙方了解和互信將進一步增進和擴大。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有鄰”。中波交往源遠流長,擁有良好政治互信和傳統友誼。17世紀中葉,波蘭傳教士卜彌格來到中國,廣泛研究中國社會、歷史、醫學、地理等學科,發表大量著作,是首位向西方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文化成果的歐洲人,被譽為“波蘭的馬可·波羅”。中波兩國都有一句諺語叫“患難見真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國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結下深厚友誼。傅拉都、戎格曼等波蘭友人不遠萬里來華,為中國抗日戰爭提供醫療支援,烏爾班諾維奇、什曼凱維奇等波蘭軍人參加盟國軍隊援華。新中國成立後,波蘭成為最早承認並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49年10月7日,中波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建交67年來,兩國人民傳統友誼不斷加深。新中國成立初期,波蘭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採礦、制糖、航運等領域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幫助。早在1951年,中波就合資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遠洋運輸企業——中波輪船股份公司(中波輪船)。新世紀後,中波輪船實現跨越式發展,營業利潤不斷創新高。如今,中波輪船班輪航線覆蓋東南亞、中東等“一帶一路”區域。馬佐夫舍歌舞團是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外國演出團,表演的《瑪祖卡》、《波羅乃茲》、《小杜鵑》、《蘆笛》等波蘭民間歌舞流傳至今。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政府對新中國採取孤立和敵對政策期間,中美兩國駐波大使曾經保持定期會議,在雙邊處於隔絕狀態期間建立了溝通與對話渠道;波蘭也曾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進行試探性外交接觸中扮演橋梁作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任是人與人關係的基礎、國與國交往的前提。近年來,中波雙方對話機制日漸完善,高層互訪頻繁,成果豐碩,政治互信不斷加深。2012年,中波開啟首輪副外長級戰略對話機制,目前已經成功舉行4輪;2015年6月,中波政府間合作委員會首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為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發揮良好平臺作用;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已歷時4年,有效推動中國同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務實合作。2015年11月,波蘭總統杜達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杜達總統就加強兩國高層交往、深化戰略互信、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達成廣泛共識。習近平指出:“雙方要進一步提高政治互信水平,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密切政府、立法機構、政黨等交流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和協調。”

  新形勢下,為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要增進互信,把握雙邊關係發展的政治方向。習近平指出:“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説‘義以為質’、‘信以成之’。雙方應該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雙邊關係,相互理解和支持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確保中波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圖為:2015年11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波蘭總統杜達舉行會談。

二、深化合作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中波雙方都有強烈合作願望和巨大合作潛力,在中波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雙方各領域合作將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習近平指出:“要對接發展戰略,將政治互信轉化為可持續的務實合作成果,希望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合作項目能夠在雙方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作用,推動中波互聯互通和産能合作;要深化經貿、金融、農業、高技術領域合作,豐富雙邊關係內涵;要鞏固友好,全面推動人文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採取措施便利人員往來。”

 

  對接發展戰略,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2015年中波雙邊貿易額約170.9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6倍。波蘭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波蘭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2015年波蘭還以創始成員國的身份成為加入亞投行的唯一中東歐地區國家。2013年開通的中歐班車為中歐、中波陸上經貿帶來了新機遇。中國成都至波蘭羅茲的“蓉歐快鐵”和中國蘇州至波蘭華沙的“蘇滿歐”等班車為中波經貿合作增添了新動力。以成都到羅茲的“蓉歐快鐵”為例,它既服務於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也契合於羅茲省打造國際交通樞紐的戰略。開通3年來,不僅對促進雙邊貿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成為四川省和羅茲省合作的橋梁。2015年11月25日,習近平同波蘭總統杜達會談時指出:“雙方要夯實務實合作基礎,加快‘一帶一路’倡議同波蘭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中方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繼續赴波蘭開拓市場,歡迎波蘭企業來華發展。雙方可進一步探討以波蘭為樞紐,規劃打造新的物流線,建設輻射中東歐的物流中心。中方願同波方拓展在金融、裝備製造、環保、新能源、信息通訊技術、農業、科技、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習近平在《推動中波友誼航船全速前進》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我們要加強戰略對接、共商發展大計。波蘭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也是‘琥珀之路’和‘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目前,有多條中歐班列途經波蘭或以波蘭為目的地。雙方應該以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政府間諒解備忘錄為基礎,加緊完成兩國規劃綱要編制,充分梳理和籌備重大合作項目,爭取早期收穫。”

  擴大人文交流,鞏固傳統友誼。“友也者,友其德也。”中波雙方在旅游、教育、地方、體育等領域的合作,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波蘭是最早與中國簽訂文化合作協定的國家。兩國迄今已簽訂23個文化合作年度執行計劃,並將簽訂2016至2019年文化合作議定書。從文化角度看,兩國文化交流呈現出多層次、多渠道的局面。從政府層面講,2011年啟動的“歡樂春節·波蘭行”活動連續舉辦6屆。“中國文化節”、“中國民族文化周”及“波蘭文化季”活動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名片。從教育合作領域看,近幾年,中國在波蘭留學生的數額不斷增加,去年已達到1300多人。自2006年中國在波蘭開設第一所孔子學院以來,到去年,在波蘭全境已經有5所孔子學院和2所孔子課堂落戶。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開設波蘭語教學,波蘭一些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也都設立了教授漢語的課程。兩國旅游交流充滿活力。到波蘭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從2004年的7700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6萬多人次,增長了近8倍。2015年,波蘭赴中國的旅游人數也達到近7萬人次。在科技方面,雙方合作不斷加深。2014年,中國用自己的火箭為波蘭發射了一顆衛星,這標誌着中波兩國在科技領域又開闢了一個新的合作途徑。2016年是中國-中東歐人文交流年,9月份,中國國家博物館將在波蘭舉辦一個綜合展覽。在“16+1合作”框架下,今年10月,在克拉科夫將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專家論壇。習近平在《推動中波友誼航船全速前進》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波兩國都擁有豐富優秀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我們要互學互鑒,擴大文化、教育、地方、旅游、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讓兩國青年接好中波友好的接力棒,為鞏固兩國傳統友誼作出積極貢獻。”

圖為:2016年6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總統府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歡迎儀式後,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杜達和夫人阿加塔簡短寒暄。

三、用好平臺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波蘭是歐盟重要成員國,是中東歐地區領頭羊,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波蘭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中波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雙方要建好用好合作平臺,在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用好現有平臺、共謀區域合作。”

  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區域經濟繁榮。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共同的事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好、發展好、分享好。”波蘭地處歐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一帶一路”實施以來,中波兩國政府、企業積極接洽,波蘭希望借助“一帶一路”發展成為中東歐地區物流中轉站和貨物集散地。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波蘭表現出對“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的高度重視,專門設立了“一帶一路”基金和研究中心。波蘭總統杜達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切期待,他説:“‘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歷史意義,是波蘭的重要機遇,波方願積極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指出:雙方致力於在中國提出的 “一帶一路”和波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計劃”框架下共同推動雙邊合作。雙方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波蘭共和國政府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為基礎,加強“一帶一路”與“可持續發展計劃”對接,共同組織編制中波合作規劃綱要,開展和深化互利合作,實現和平、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習近平在絲路國際論壇暨中波地方與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上提出:“齊心協力,將中波合作打造成‘一帶一路’合作的典範,帶動整個區域合作。”

  推進“16+1合作”,用好區域合作平臺。習近平指出:“波蘭是‘16+1合作’首倡國,是首屆‘16+1’領導人會晤舉辦國,始終積極支持和參與‘16+1合作’,在投資、商務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我們願同包括波蘭在內的中東歐國家一道,用好這一區域合作平臺,造福十七國人民。”中東歐是歐洲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有着深厚傳統友誼、真誠合作意願,經濟互補性強,這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提供了充沛動力和巨大空間。根據中國海關統計的數據,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達56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8%,雙方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貿易領域不斷拓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涉及機械、化工、通信、物流商貿、新能源、金融、農業等諸多領域。中東歐16國在中國投資超過12億美元,涉及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化工、金融、環保等多個領域。“16+1合作”誕生以來,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格局,開闢了中國同傳統友好國家關係發展的新途徑,創新了中國同歐洲關係的實踐,搭建了具有南北合作特點的南南合作新平臺。目前,“16+1合作”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已經進入成熟期和收穫期。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波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將開闢出兩國務實合作的新天地,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習近平指出:“讓我們攜手努力,推動中波友誼航船沿着互利共贏的航道,向着中波關係、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歐關係的美好未來全速前進。”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