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專家談】共商共建共享, 中、塞、波、烏在“一帶一路”上大有可為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魏 亮(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 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6月17日開始,習近平主席出訪塞爾維亞、波蘭、烏茲別克斯坦等三國。期間,習主席將同三國領導人會面,就雙邊關係進行面對面交流,就相關國際熱點問題交換意見,並共同見證簽署一系列政府間和商業合作協議。其中,“一帶一路”建設是重要議題,體現出習主席本次亞歐之旅的“一帶一路”特色。
從到訪三國的地理位置上看,它們既是第一批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沿線的重要支點,又分別處於中亞、中東歐的核心地帶。其中,波蘭、烏茲別克斯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環節。塞爾維亞所處的巴爾幹半島則是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聯通統籌的關鍵。如此,全球範圍內最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增長區、中亞資源富集區和最具發展潛力的中東歐地區得以連接起來,形成活絡世界經濟的新通路。
實際上,自2013年秋季習近平主席提出偉大構想以來,中國與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事關“一帶一路”建設的務實合作不斷有新進展。目前,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科斯托拉茨電站、中歐陸海快線、中歐班列、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等一系列“設施聯通”項目穩步推進。更多務實合作正在醞釀成型。可以想見,習主席此訪推動的中國與三國之間關於“一帶一路”的合作勢將圍繞著“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全方位、多層次深度開展。因此,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經貿、産能、金融、科技、教育合作新領域、新模式,天然帶有很強的“一帶一路”屬性,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機組成,又是“一帶一路”深度發展的種子。
“一帶一路”建設既是開放的,又是有深刻內涵的。就開放性而言,“一帶一路”重視共商、共建、共享,就是要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起來。通俗地講,包括中國在內的沿線國家各自有什麼優勢、需要什麼、想發展什麼,大家坐下來、擺出來、談起來、一起做,就是一個極為宏大而不設限的發展空間。具體而言,塞爾維亞希望推進再工業化同時樂於做“一帶一路”在中東歐的協調員;波蘭具備東歐區域較大經濟體量和農業優勢,同時希望發揮“一帶一路”歐洲門戶作用;烏茲別克斯坦具備巨大能源、産能潛力等,都使中、塞、波、烏之間在“一帶一路”上大有可為。習主席此訪則將為之進一步勾勒發展合作藍圖,並推進“一帶一路”一張藍圖幹到底。
長期看,“一帶一路”建設還將擁有極其豐厚的規則和制度紅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塞爾維亞《政治報》和新南斯拉伕通訊社發表的署名文章所言,“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很顯然,如果將“一帶一路”放在更廣闊的地理和歷史視角下,經過沿線國家間長期合作與不懈努力,在經貿、金融、設施、政策、人文等領域不斷聯絡、密切交往,將會自然生發、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辦法、習慣和路徑,極大地降低沿線國家經濟交往的“門檻”和“交易成本”。這個過程將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但其中更離不開沿線國家領導人的頂層設計與持續關注、呵護、鞏固。因此,這也必然是習主席再次出訪中亞、中東歐的題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