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談供給側不能少了這三個字

新聞頻道 來源:黨建網 2016年05月13日 11:1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全文已發表。習近平就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發表看法。今天,我們將其中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論述摘編如下,供大家學習。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産目的。

  供給側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

  1.供給學派的觀點

  供給學派強調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應該從供給著手推動經濟發展;增加生産和供給首先要減稅,以提高人們儲蓄、投資的能力和積極性。供給學派強調的重點是減稅,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並且思想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

  2.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産力又注重完善生産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為什麼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産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1.從國際經濟大背景看

  從國際上看,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歐美發達經濟體借貸消費,東亞地區提供高儲蓄、廉價勞動力和産品,俄羅斯、中東、拉美等提供能源資源的全球經濟大循環,國際市場有效需求急劇萎縮,經濟增長遠低於潛在産出水平。主要國家人口老齡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人口增長率持續下降,社會成本和生産成本上升較快,傳統産業和增長動力不斷衰減,新興産業體量和增長動能尚未積聚。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找準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

  2.從國內經濟面臨的局勢看

  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四降一升”,即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這些問題的主要矛盾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供給結構錯配問題嚴重。需求管理邊際效益不斷遞減,單純依靠刺激內需難以解決産能過剩等結構性矛盾。因此,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如何入手進行供給側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産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産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據《人民日報》2016年5月10日第2版)

編輯:楊靜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