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低保標準看齊扶貧標準
精準扶貧實施以前,我省各地的農村低保和扶貧標準是“兩條線”,如今“兩線合一”實現“並軌”。實施意見明確,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相適應的調整機制,逐步縮小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的差距。 2016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於扶貧標準的地區,適度加大增長幅度,確保到2017年實現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
去年下半年,我省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多地對已脫貧、不符合貧困戶的人口進行了及時的調整。池州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動態管理扶貧對象,讓扶貧更加精準發力。建檔立卡“回頭看”後,石臺縣減少了210人,青陽縣新增35人。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成敗關鍵在於精準。為此,我省對低保戶也實施動態管理機制,從而精準確定人口。“農村低保標準高於扶貧標準的地區,要將所有扶貧對象納入低保範圍;農村低保標準低於扶貧標準的地區,要將所有低保對象納入扶貧對象。”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建立健全低保對象動態調整機制,對經過扶貧開發收入增長實現穩定脫貧並高於低保標準的,要按規定退出低保範圍;對沒有勞動能力或暫時無法通過扶貧開發脫貧的困難家庭,要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實行“兜底保障”。
實施意見明確,我省將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體系,進一步健全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全面建立起縱向貫通部省市縣,橫向聯通政府各有關部門(機構)的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確保申請救助對象公正高效認定。實現民政低保信息系統與扶貧建檔立卡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救助。
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在脫貧攻堅的決戰階段,保險扶貧在多地的實踐已經證明,是一條可行的精準扶貧路徑。今年4月,國元集團、國元保險為肥西縣高店鄉475戶近年來脫貧的貧困戶贈送農家福組合保險,每個家庭保費50元,人身及財産風險保障共計6萬元,總保額達到2850萬元。
國元保險合肥中支公司總經理翟光瑞表示,這些“摘帽”的貧困戶多數為五保戶和低保戶,一旦生病或受災,容易返貧。在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的基礎上,再加了一把防止返貧的“安全鎖”。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為擴大醫療救助對象範圍,我省將從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重點救助對象)擴大至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及因病致貧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等人群。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重點救助對象參加當地農村合作醫療,代其繳納個人應負的全部參合資金,資助率達到100%。同時,進一步完善住院救助,對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各類補充保險等補償後,仍難以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救助。
實施意見明確,要強化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省級醫療救助補助資金對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市級財政加大對本行政區域內貧困縣的資金補助力度。縣級財政要根據測算的資金需求和上級財政補助資金情況,足額安排本級財政醫療救助資金。實施過程中的缺口部分,由市、縣級財政及時予以兜底。
健全特困人員供養制度
特困供養人員,多數為孤寡老人、身體患病人員,這類人員幾乎沒有“造血”功能,需要社會保障兜底。實施意見指出,全面建立特困供養人員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按照不低於上年度當地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60%合理確定供養標準,有效保障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繼續實施農村五保供養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供養水平。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探索建立特困供養人員護理保險、護理補貼制度,逐步解決特困供養人員護理難題。
以往,在農村不少地方,五保戶的補助都只有一個標準。為此,我省將推進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等級評定、定額補助,推動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實施意見明確,將探索建設護理型特困供養機構或在特困人員供養機構中設立特護區,為患病或失能失智的特困供養人員提供護理服務。大力推進精神病人福利機構建設,為特困供養人員中精神病患者提供專業養護場所。
因殘致貧的貧困戶,喪失、部分喪失勞動力,缺乏脫貧的能力。實施意見明確,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殘疾人因殘疾産生的額外生活支出和長期照護支出困難,做到應補盡補,確保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建立和完善標準統一、便民利民的申請、審核、補貼發放機制,做到陽光透明、客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