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四屆世界核安全峰會將於3月31日在美國華盛頓拉開帷幕。從2010年的華盛頓,經2012年的首爾、2014年的海牙,再到本屆峰會,各國首腦縱論核安全大計、凝聚核安全共識、謀劃核安全世界,峰會已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
核安全是全球性課題。隨著核技術、材料的擴散及運輸保管的漏洞,核物質甚或核武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風險越來越大。對人類而言,安全用核是福,不安全用核是禍,必須確保核設施“零事故”。面對“核老虎”,要兼顧安全駕馭與防患風險,真有點兒“騎虎難下”。
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永久的。國際社會天天講安全、年年抓安全,就是因為直面核泄漏、核擴散而深感不安,併為實現核安全而殫精竭慮。鋻於核泄與核襲均對人類構成致命威脅,當前國際核安全風險主要集中于“人核關係”“恐核關係”及“國核關係”幾方面。
核安全無國界。核材料丟失,核電站泄漏,單憑一國的海、空、陸疆界無法防堵。2011年3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多個反應堆芯熔化,安全殼破損,放射性物質外泄,放射性塵埃四處飄蕩,核臟水流入大海。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承認,事故程度超過切爾諾貝利核泄,東京處於急需疏散5000萬人的核災難邊緣,好比輸掉一場大規模戰爭。
此外,“黑市”核材料交易詭秘叵測,風險大增。冷戰後,蘇聯不法分子混入核燃料處理工廠、核研究所,盜竊走私核物質,在蘇聯國家周邊形成“核沃爾瑪超市”。德國聯邦情報局公佈的信息顯示,1992年至1996年世界範圍的涉核盜竊與交易案件高達500多起。今年2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剛挫敗一起向IS走私核材料的陰謀。
核恐怖主義陰魂不散,威脅人類安全。“基地”、IS等恐怖勢力千方百計尋求核材料,企圖大開殺戒,形成威懾。本·拉登曾于1999年聲稱:“獲取核、化武器是宗教職責。”美軍曾搜繳塔利班涉核武事務高級主管阿布·哈巴卜的秘密信件,信中談及塔利班或會使用放射性物質。
2016年適逢本·拉登被擊斃與福島核泄5週年。兩起事件,看似天災與人禍,風馬牛不相及。但深度分析,則可斷言,福島核泄和拉登之殤實乃“一丘之貉(核)”,政治和心理效應同樣深遠。鑒此,西班牙IT專家關於10年內或發生科技“9·11”的預測,更應引起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自第一次核安全峰會制定確保放射性材料安全並減少其數量的目標以來,國際社會嚴厲打擊涉核恐怖主義,加大對核材料、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在健全核安全體系、防止不法交易等領域,出臺了十幾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不少國家因之處理了民用高濃縮鈾;美國和比、法、荷三國達成協定,四年內在生産醫用同位素時不使用高濃縮鈾。
核安全乃攸關國家安全、地區安全、世界安寧、國際和平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必須重視。核安全峰會堪與全球氣變大會、二十國集團峰會相提並論。如果説“氣候變化”“金融危機”議題旨在提高人類生存質量、促進社會發展,那麼,核安全峰會則是關乎人類存亡,弘揚和平精神,打造核安全文化的重要平臺。
核安全是中國總體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嚴格履行國際核安全義務,積極參與核安全合作,堅決反對核擴散,打擊核恐怖主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牙峰會上指出,加強核安全是一個持續進程。此次峰會將繼續闡述、深化中國的核安全觀,共築人類核安全。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