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和捷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絡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日宣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28日起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有史以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捷克。在外交專家看來,經歷風雨磨難的中捷關係正迎來一個里程碑。
“點穴式”訪問布拉格
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中國和捷克的雙邊關係近年來愈發緊密,不僅經貿聯絡跨越式地增強,政治上也相互表達支持。曾經的一些不愉快的插曲早已經煙消雲散。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發佈,訪問捷克後,習近平將於3月31日至4月1日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這也意味着捷克是習近平此行唯一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
一直以來,這種點對點的外訪被外界格外關注,因其在外交形式上較為特殊,有時,也被外界稱為“點穴式”外交。
不止如此,前駐羅馬尼亞、捷克大使霍玉珍向北京青年報記者確認,這也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到訪捷克。
儘管中捷建交比較早,但在67年的時間裏,雙方經歷了大小磨難。1989年捷克政局發生劇變後,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且捷克方面對中國情況不了解,存有偏見,交往的難題與障礙一直困擾着雙方。霍玉珍介紹,“這兩年新政府上臺後,出現了轉圜。捷克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2014年4月,捷克外長實現15年來第一次訪華。去年,“9·3”閱兵時,捷克總統澤曼飛赴北京觀禮並參加紀念活動,也是唯一登上天安門的歐盟國家元首。去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實現了訪捷。
“務實外交”撮合雙方
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趙俊傑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進一步解釋了捷克近年來對華態度的變化。他稱捷克“是一個務實的國家,奉行實用主義外交”。
曾經向西歐靠攏,這是捷克第一次實用主義的體現,而後曾將目光轉向美國,並在防務上給予支持,然而,“美國雷聲大雨點小”,合作不暢。
歐債危機、恐怖主義、人口老齡化加之難民危機,現今這些“要了命”的難題,讓很多歐洲國家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讓捷克人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澤曼總統很有頭腦,給了外界以驚喜。如今,捷克再一次把眼光放到東方。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月到11月,中捷雙邊貿易達175億美元,中國成為捷第四大貿易夥伴。趙俊傑認為,中國-中東歐之間的“16+1”這一平臺為中國和捷克的雙邊關係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他看來,捷克是這16個中東歐國家的重中之重,也是16+1合作的示範和標兵。
對華友好讓捷克總統獲支持
在北青報記者採訪的專家中,不止一人提及澤曼總統在發展中捷關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去年,澤曼與習近平會面時曾表示,捷克決心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基礎上,以實際行動維護和發展同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捷克在台灣、涉藏等問題上堅定支持中方立場。
2015年10月,外交部長王毅曾對包括捷克在內的中東歐三國進行訪問,而後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對華友好的政黨和政治家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民意支持,其中就包括澤曼。王毅説,“三國走下來,我明顯地感覺到,三國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對華交往,與中國開展合作,對華友好正逐漸成為民意主流。這種積極變化不同程度上影響着三國對華政策走向。”
“前一階段,捷克總統澤曼排除干擾和壓力,毅然出席中國‘9·3’紀念活動,各方對此有各種議論。但駐捷克使館告訴我,澤曼總統回國後,民意支持率不降反升,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王毅表示,這是因為中國的外交原則很清楚,目標就是尋求互利共贏,這已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和民間的認同和支持。當時,王毅還表示,16+1是中國開拓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模式,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16+1合作源於彼此的相互需要,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有明顯互補性,雙方都有合作的強烈需求。16+1合作的推進,提升了中東歐國家地位和影響,促進了各國凝聚和團結。
中捷可成為與中東歐合作樣板
“立足捷克這一點,面向整個中東歐。”霍玉珍一語道破了“點穴式”訪問捷克的意義。此外,對於為何選擇捷克而非其他中東歐國家,霍玉珍認為,這是一次水到渠成之訪,作為對澤曼總統去年訪華以及發出邀請的回應。此外,一些中東歐國家中國國家領導人到訪過,而歷史上頭一次的中捷元首互訪也被認為更能推動兩國關係向前邁出一大步。
趙俊傑認為,中捷可以打造成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樣板。他説,捷克也是外向型經濟,歷史上是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東歐國家中工業底子最好的,加之其“歐洲心臟”的位置,中國與捷克的合作可以迅速成為亮點,繼而産生示範性效應。捷克有一些老舊的交通基礎設施亟待更新換代,這對於中國來説是機會。此外,趙俊傑介紹,蘇州工業園的中捷聯合研發中心里正在進行一項合作,把中國的“地溝油”經過技術轉化為農用的地膜和環保袋,今年就要進行推廣。“類似這樣的項目可以大量地談。”趙俊傑説。
去年訪問北京時,澤曼從布拉格帶來一棵蘋果樹苗送給習近平,希望它能夠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
蘋果樹在捷克被視為合作的象徵。當時,習近平指出,“中捷合作如同一片蘋果樹林,我們既要摘蘋果,更要多栽樹。我們要精心呵護兩國合作的樹苗,使它們早日成林,結出碩果。”
文/本報記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