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主辦、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承辦的“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立儀式暨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78家媒體與製作機構的182名海外嘉賓與會。成立儀式現場發佈了共同體的合作規劃及相關國際合作成果。央視網獨家進行圖文直播。 【圖文直播回看】
8月26日,由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主辦、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承辦的“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立儀式暨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78家媒體與製作機構的182名海外嘉賓與會。成立儀式現場發佈了共同體的合作規劃及相關國際合作成果。 “同在絲路上,命運緊相連”,共同體將為各國媒體提供一個對話交流、務實合作的新平臺。依託“一帶一路”戰略,積極發展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未來,共同體將在國際文化交流與商業合作中作出更大貢獻。
為促進絲路沿線國家電視媒體間的合作交流,共同開拓電視媒體創新發展的新機遇,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提升整體發展水平,“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應運而生。共同體將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致力於搭建平等、開放、共享、商業化的制播一體合作平臺,為成員單位在國際合拍、節目播出、項目評獎、絲路基金運營、合辦頻道、信息共享等方面提供交流機會。
《水脈》攝製組歷時4年,全程記錄了中國南水北調工程這一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的建設重要節點,跟蹤拍攝了南水北調移民故事,重點講述了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和生態治理工作,赴伊拉克拍攝了世界最早的調水工程,赴印度拍攝了國際水利移民,赴日本拍攝了湖泊環保治理,採訪了大批國際水利、歷史、移民專家,站在國際視角全面記錄對比這一重大工程。同時引述世界範圍內許多重大水利工程對推動文明發展所生成的重大意義,對不同地區人們的繁衍生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展望未來,科學辯證的思考人類發展與水資源之間的深刻關係。
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會産生代表性的重大工程,這些工程和它所處的時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標誌性符號。 在今天的中國,隨着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加之自然和歷史的多重原因,産生了許多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必須借助一些超常規的工程,才能得以改善和解決,而強盛的國力和日益發展的科技水平,讓這些工程最終得以實施。 為了體現這些重大工程建設的意義,同時展現建造者的工程智慧和科技創新。中央電視臺計劃投資拍攝一部大型紀錄片《工程奇蹟》。全片選擇各領域具有代表性和突出意義的重大工程進行全方位表現,力求給全球觀眾展示當代中國卓越的工程智慧。 本片由央視紀錄頻道的核心創作力量完成,每集投資近百萬。創作團隊希望借助特效攝影、影像合成、三維動畫等多種方式,力求為觀眾提供一個超乎想象的視覺盛宴。通過長時間的跟拍和捕捉,希望為觀眾展示工程建設領域宏大的建設場面和精妙的工程細節,同時發掘與工程相關的生動的人物故事。
《手藝》(第三部)在前兩部的製作水準上,在記錄那些行將小時的工藝流程和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更多關注“人”、“命運”和“情感”,關注了諸如廊橋建造、宣紙製作、西藏泥塑等題材,同時記錄了包括磨刀、剃頭、彈棉花等這些大街小巷行將消失的手藝。
本片在絲綢之路沿線7個國家拍攝,記錄了人們的奮鬥和寶貴的遺産、多樣的文明,以及他們如何互相適應、和平相處,共同締造新絲綢之路的故事。本片首次實現對絲綢之路線路的全程拍攝,該片以絲綢之路作為地理空間線索,以中國以及歐亞大陸近2000年的歷史作為時間線索,全面紀錄絲綢之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輝煌成就,運用真實再現的方法,紀錄發生在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個傳奇故事,以大歷史的眼光,見證中華文明的博大胸襟,見證中華民族的開放歷程,書寫世界四大古文明交流的光輝歷史。
《舌尖2》主創團隊歷時1年,走訪150多個拍攝地點,行程40多萬公里,150多個人物,300余種美食,中國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相互碰撞後形成的美食奇觀,在《舌尖II》中呈現的可謂淋漓盡致。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是王衝霄執導的探尋世界茶文化的紀錄片。紀錄片《茶》一共分為六個篇幅,每個篇幅50分鐘,分別從茶的種類、歷史、傳播、製作等角度完整呈現的關於茶的故事。該片六集的主題詞分別為“土地與手掌的溫度”“路的盡頭”“燒 水煮茶的事”“時間為茶而停下”“故鄉, 他鄉”以及“一碗茶湯見人情”。
土地和手掌的溫度
路的盡頭
燒水煮茶的事
他鄉 故鄉
時間為茶而停下
一碗茶湯見人情
本片聚焦中國陶瓷文化對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從9世紀的大唐帝國到19世紀的鴉片戰爭,從中亞到羅馬,從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歐洲各大首都,歷史上重要的地標和時間點都被中國陶瓷的故事所標注。在這貫穿全球的瓷器之路上充滿了創業、探險、財富、戰爭和沉船的重大事件。《瓷路》是一部與瓷器有關的真實故事,而中國,則是這一切故事的起點。
瓷器經過古代絲綢之路來到歐洲,它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見證。
長安的華麗繁茂讓胡商瞠目結舌,這裡的絲綢和瓷器更是讓他們喜愛無比。
宋代天青色的汝瓷和潔白的白瓷藝術達到了中國瓷器美學的巔峰。
景德鎮是瓷器之鄉,尤其在南宋時期,景德鎮燒制的瓷器大放異彩。
由瓷器、茶葉為主要商品的中西方貿易逆差初現端倪,為數百年後的鴉片戰爭埋下伏筆。
中國瓷器聞名中外,大批外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來到中國,將中國瓷器運往國外。
“春晚”是中央電視臺連續舉辦三十年的電視晚會,至今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慶祝春節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去年的戛納電視節上,“春晚”憑藉全球收看人數最多的記錄被載入了世界吉尼斯記錄。2013年春節期間,《春晚》國際版在國家地理頻道所屬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頻道推出,央視紀錄頻道也同步播出。通過這部紀錄片在海外的播出,更多國際觀眾將了解“春晚”這一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也將看到當下中國人真實的情感和生活。
黃山,集天下名山之大成,贏得“登黃山天下無山”的認同。作為目前中國惟一的集世界文化遺産、世界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於一身的世界級風景名勝區,黃山以其奇偉壯美的自然風光、悠遠深邃的人文底蘊享譽世界。該片由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央視紀錄頻道和安徽臺科教頻道共同承制、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合作拍攝。全景展示了黃山和徽文化之美。立足國際化視野,把脈國內外市場,展示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奇山”的絕美風光、社會生活、自然風物和歷史人文,力求全面生動地詮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真諦。
因奇松、怪石、雲海、冬雪、溫泉得名的“黃山五絕”,搜盡了天下奇景。
幾千年來,黃山山脈給森林中奔跑游動的生靈提供了無限的物質資源。
黃帝的事跡主要集中在中國北方,而黃山偏隅東南,二者為何會聯絡在一起?
本期我們就深入黃山山脈,見證黃山人那精湛的手工工藝。
幾千年的繪畫史中,只有黃山誕生了中國唯一的以山嶽命名的畫派。
公元2000年前後,黃山屯溪的山民在一個充滿傳奇的日子裏發現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紀錄片《南海Ⅰ號》第一次全息紀錄“南海Ⅰ號”沉船的發現、考察和打撈保護的全部過程。對已存放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中,這艘古船最新考古發掘行動的拍攝,為世人解開有關這條沉船最新的懸念。
800年前的一次海難,25年前的一次邂逅。
一件件神秘文物背後的悲情故事,一個個歷史瞬間的撲朔迷離。
一次舉世無雙的打撈行動,為的是一次跨越800年時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