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是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該紀錄片共5集,由李炳擔任總導演,前後拍攝一年多。《超級工程》展現了五個重大工程項目:《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絡》、《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 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工程,那些超級工程成為時代的標誌性符號。 北京,城市地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地鐵網絡正在建設之中。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把建築建到600米以上,這座世界最高的綠色建築將成為上海的新地標。港珠澳大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兼具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它改變着港珠澳的未來。海上巨型風機——巨無霸SL5000,史上最大的單體風力發電機,它的機艙上可以起降直升機。超級LNG船,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民用船隻,世界上造價最為昂貴的貨運輪船。全球只有13家船廠允許建造,一滴汗水都會成為它的致命威脅。它們,到底如何被建造的? 最終,它們成為展示強盛國力的符號標誌,彰顯出現代中國的時代風采。
【視頻點播】《超級工程》
" target="_blank"> 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兼具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它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連為一體。工程師們用科技和勇氣完成這個工程奇蹟,他們要啟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
這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是由33根航母般巨大的沉管打造的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這是最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築方案,港珠澳大橋的建造備受矚目。它將連起世界最具活力經濟區,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意義深遠。
複雜的海床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工程師們要挑戰海上建橋的極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颱風、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蝕對它來説都是一次致命的威脅。這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與航道之一,抵抗過往船隻的撞擊,保證航空的安全是工程師們必須接下的挑戰。
為了航空的安全,橋梁的高度必須有所限制,而且一段深海航道也不夠條件來修建大橋,工程師們提出了一個大膽而瘋狂的想法:修建東西人工島,聯通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勢必會改變三地生活,香港會加快發展的腳步,澳門會走出來,珠海亦將面臨更廣闊的世界。
" target="_blank">這是一個關於上海的夢想,一個二十年前便開始的計劃。632米,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把建築造到600米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綠色超級摩天大樓。這是工程師們關於垂直城市的大膽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層建築中使用雙層玻璃幕墻,打造東方“空中花園”,創造更為環保、舒適的未來空間。
Gensler事務所的“龍型”方案從全世界19個頂尖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他們從哲學“極限”觀念出發,打造大廈的願景:“中國,永恒的未來”。該設計首次將開放式花園引入高層建築,19種綠色技術實現最高綠色大廈的夢想,解決摩天大樓20多年來造價高、能耗大等一系列負面效應。它是未來的上海新地標。
Gensler的設計師們將陸家嘴核心區域的開放式花園搬進摩天大樓之中,第一次在超高層建築中使用雙層玻璃幕墻保證了功能的實現,十多層做一次隔斷,形成一個高挑、通透的中庭空間,這個空間集寫字樓、酒店、零售、娛樂功能於一體,讓人們盡享寬敞、舒適、悠閒的高空花園生活。在632米的高度上,外部的救援很難起到作用,必須從內部消除隱患。內幕墻的玻璃接受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測試,在1000攝氏度的爐火炙烤1小時候仍能保持完整,劇烈的錘擊也沒有使玻璃解體等等。
上海特有的軟土地基是建築師們噩夢般的存在。要打造這個預估重量達到80萬噸,接近70個埃菲爾鐵塔重量的龐然大物,究竟什麼樣的基樁才能承載起它的重量?最終955根長達86米的基樁負擔起大廈的重量。 它不是最高的建築,它是最高的綠色建築。大廈內部具有水循環使用系統,高空風力發電系統等等19種綠色技術可以每年節省25%的能源費用。但最大的綠色變革是它的雙層玻璃幕墻。雙層幕墻之間的空腔能形成一個溫度緩衝區,避免室內直接和外界進行熱量交換,降低採暖和製冷的能耗。
" target="_blank">北京,城市的高速發展使交通擁堵不堪,城市的未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十年時間,要完成包括31條線路,560座車站,1000公里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鐵交通網絡。一個立體的軌道交通網絡將輻射於這座城市的地上地下。講述地鐵人在日益密集的城市中,為地鐵尋找安全空間的故事。
城市的地下管線密布,高大建築的地基縱橫交錯,加上複雜的地質條件,31條線路的宏大工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被稱為“工人噩夢”的混合地下水施工以及被業界評為特級風險源的穿越已有線路的施工,還有老北京古建築的保護要求,每一項都使得工程成為一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十幾家建築公司,上萬名建築工人,世界最先進的採掘機器,不分晝夜地工作,克服種種困難,創造着北京城的地下奇蹟。
地鐵一號線是中國的第一條地鐵,它是貫穿北京東西的交通主動脈,大部分線路與“神州第一街”長安街重合,每天運送客流超過百萬。但鮮為人知的是最初它的修建卻出於戰備考慮,周恩來總理曾一語道破,“如果為了交通,只要買200輛公共汽車就能解決。北京修建地鐵,完全是為了備戰。”第一條地鐵於1965年開工,1969年建成通車。由於戰備的功用大於交通,通車後並不對外運營,只能憑單位介紹信參觀乘坐。在那個樸素的年代裏,地鐵車站獲得了“地下宮殿”的美譽。
建築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猶如座座里程碑,鐫刻着歷史和文化的記憶。北京在歷史上是一座皇城,城墻、廟宇、故居、民居等是老北京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6號線的規劃線路正好經過了北京皇城保護區,為了保護古建築,人們修改線路,選定了一種首次應用於北京的施工方案。
" target="_blank">在人類目前開發利用的清潔能源中,風能是在可知範圍內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綠色能源。在中國市場,一部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可以不消耗任何燃料,從空氣中最終獲取超過4億人民幣的電能。201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但是,中國的雄心不止於此。
風能是取之不盡的綠色能源。前提是巨大的風力發電機能被製造出來。無論是中國東海岸邊,還是西部戈壁,一座座風場正在拔地而起。
SL5000,這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海上風力發電機,海上巨無霸。它的機艙上可以起降直升機,它的風輪高度超過40層樓,把它製造出來已經是一個奇蹟。與一架波音737客機價值相當的自行式履帶吊車與中國最大的海上雙臂式起吊船共同承擔起SL5000的海上安裝任務。在颱風季節,起伏的海面和變幻不定的海風將是這次挑戰的最大敵人,東海上的安裝過程是一項危險的任務。這是一次對自然的挑戰,一次對工程極限的挑戰,更是對自我的挑戰。
按照計劃,SL5000的各個部件在中國的不同省份生産,最後再運到上海洋山港附近的陸上安裝基地進行組裝。 要製造SL5000,第一個要生産的重要部件是主機架。SL5000主機架必須承受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葉片所産生的巨大扭力,焊接的質量必須嚴格把關。 第二個要生産的重要部件是巨大的軸承,其中最大的一個軸承有兩層樓的高度,SL5000所需要的軸承將挑戰軸承製造的最高難度。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3家工廠有能力接受這個挑戰。
" target="_blank">它是世界上造價最為昂貴的貨運輪船,投資超過3億美元。它也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民用船隻,全球只有13家船廠允許建造。它的海上航行,可以讓所有船隻退避三舍,它就是LNG,液化天然氣運輸專用船,它將承擔起上海市一半的天然氣供應,它讓便利的生活成為可能。
LNG船被譽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術標準和建造難度。它預示着中國正在從一個造船大國真正變為一個造船強國。
它採用分段建造的方式,要求每一個細節甚至是小到螺絲釘的尺寸都要精確無誤。它承擔着世界上最危險的液化天然氣運輸,每一個分段工程上的疏忽都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從建造、組裝到運輸,每一刻都不能放鬆與馬虎,這就是中國超級LNG船的成長過程,驚心動魄但完美無缺、絕對安全。
天然氣事故的教訓使得每一個LNG船的建造者都付出十二萬分的小心與謹慎。一滴汗水都可能成為LNG的致命隱患,一次微小的手指抖動都可能使造船大業前功盡棄,但是在LNG船背後,有無數的人為最後的完美與絕對安全付出努力,譜寫出中國的LNG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