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昊蘇:加強公共外交提升國家形象推動和平發展

 

CCTV.com  2009年03月09日 17:0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專題:2009年兩會頻道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主持會議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會大會發言(實錄)<<<<<

相關摘要:

蔣洪:建議通過網絡向公眾報告政府財政信息

陳昊蘇:加強公共外交提升國家形象推動和平發展

林兆樞:積極扶持僑資企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李佳鳴: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張維慶:將海南建成國際旅遊島

溫思美:提高農民教育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孫永福:建議將5月12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日”

衛小春:建議健全我國礦産資源有償取得制度

王孝詢:城鄉統籌必須高度重視中心鎮的帶動作用

包俊臣:建議將草原保護和建設確立為我國基本國策

李冬玉:現行徵地制度下存在五大突出問題

甄貞:設法官檢察官單獨的中央統籌工資福利保障體系

楊健:構建“海峽經濟區”戰略設想的五項建議

  2009年3月9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15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黨組成員 陳昊蘇] 我發言的題目是《加強公共外交提升國家形象推動和平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餘年的發展,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然而,世界上對中國的發展懷有疑慮的國家和人群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經常由於輿論的誤導而表現出相當強烈的敵意。中國的發展仍然需要冷靜地面對疑慮和化解敵意,妥善地應對由於無知和偏見産生的歪曲和攻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公共外交。

  所謂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種國際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對民間、民間對民間、民間對政府三種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包括政府、社會精英和普通公眾三個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導者,社會精英是最活躍的力量,普通公眾則是最為雄厚的基礎。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各種現代傳播手段,向世界介紹本國國情、解釋本國政府的政策與觀點,消除他國公眾可能存在的誤解;通過展示本國文化和價值觀,積極影響他國公眾對本國的認知,提升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力,以維護和促進本國的根本利益。公共外交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工作,可以更廣泛、更直接地面對他國公眾和主流社會,是政府外交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補充。

  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公共外交。實際上,一個國家越發展、越強大,就越需要公共外交,也越重視公共外交。隨著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共外交在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去年,我國圍繞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公共外交起步較晚,重視的程度不夠高,推廣的力度也不夠大,絕大部分普通公眾甚至政府官員,對什麼是公共外交聞所未聞;面對突發事件和來勢洶洶的敵意,我們的應對有時還不盡如人意。努力改變這一狀況,熟練地應對迅速變化著的國際國內形勢,通過公共外交活動,塑造我國民主、進步、開放、和平的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創造更為良好的國際環境,已經成為我國外交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人民政協由我國社會各界有影響力的代表人士組成,具有“亦官亦民”的特點,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在開展公共外交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協外事委員會在提倡、推動和實踐公共外交方面,更是責無旁貸。我們鄭重建議:一、提高全社會對公共外交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其在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地位。應在戰略層面上強調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將其納入國家對外戰略的大框架之中,並據此制定我國的公共外交戰略。這一戰略應有清晰的理念、明確的定位和週詳的規劃。

  二、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應建立統一的公共外交領導機構,加強對我國公共外交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多方協作,優勢互補。在進一步發揮政府機構特別是外交部門作用的同時,要為民間團體和社會組織開闢更大的參與空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三、加大對公共外交的投入。政府應在外交經費預算中按一定比例劃出款項,專門用於公共外交。

  四、制定研究規劃,擴大研究隊伍,加強對公共外交理論和政策的研究,夯實我國公共外交工作的理論基礎。

  五、加強公共外交教育,培養公共外交意識。可以考慮將公共外交教育納入公民教育體系,培養全民的公共外交意識,樹立公共外交、匹夫有責的觀念,使所有公民都成為公共外交自覺的踐行者,成為“公民外交家”。對涉外機會多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大城市的社區幹部,要廣泛開展公共外交知識教育,使其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成為公共外交的基本力量。

  六、虛心學習、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成功的經驗。同時,根據國際國內新的形勢,以開闊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新路子,構建中國公共外交新格局,開創中國公共外交工作新局面。綜上所述,加強我國的公共外交,意義重大,形勢緊迫,任務艱巨。我們期待並相信,公共外交將進入更多公眾的視野,在中國整體外交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為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偉大戰略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編:高松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