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會大會發言(實錄)

 

CCTV.com  2009年03月09日 16: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2009年兩會頻道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主持會議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會大會發言(實錄)<<<<<

相關摘要:

蔣洪:建議通過網絡向公眾報告政府財政信息

陳昊蘇:加強公共外交提升國家形象推動和平發展

林兆樞:積極扶持僑資企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李佳鳴: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張維慶:將海南建成國際旅遊島

溫思美:提高農民教育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孫永福:建議將5月12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日”

衛小春:建議健全我國礦産資源有償取得制度

王孝詢:城鄉統籌必須高度重視中心鎮的帶動作用

包俊臣:建議將草原保護和建設確立為我國基本國策

李冬玉:現行徵地制度下存在五大突出問題

甄貞:設法官檢察官單獨的中央統籌工資福利保障體系

楊健:構建“海峽經濟區”戰略設想的五項建議

 

  • 央視網: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15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的委員們正陸續進入人民大會堂 ,報道本次大會的中外記者也正在通過安檢進入大會堂。

  • 大會堂鈴聲響起,工作人員提醒政協委員進入會場,大會即將開幕。

  •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現在開幕。

  •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 大會主持人 杜青林:

    各位委員,現在開會。今天大會的執行主席是杜青林、李兆焯、張榕明、李金華、鄭萬通、林文漪、陳宗興。出席今天大會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李源潮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讓我們表示熱烈歡迎。

  • 杜青林:

    現在請楊建委員作大會發言,請甄貞委員準備。

  • 臺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 楊健:

    我發言的題目是《構建“海峽經濟區”探索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 楊健: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我們認為,要實現上述目標,首先須在“海峽經濟區”內(包括台灣和海峽西岸地區)實現政策協調、資源整合、産業對接,作為全面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先行試點,積累經驗,穩步推進。

  • 當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但兩岸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海峽兩岸特別是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巨大的結構性調整壓力。全面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勢在必行。

  • 近年來,臺盟中央通過政協這個建言獻策的平臺,圍繞海峽西岸地區的建設情況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為政府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參考。2008年,我們又圍繞如何以海峽西岸為銜接區,進一步促進台灣與祖國大陸融合這一課題,開展了深入的考察調研,並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專家學者及臺胞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從促進海峽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角度,臺盟中央提出了構建“海峽經濟區”的戰略設想。

  • 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兩岸協商做好“海峽經濟區”發展的長遠規劃。建議在國務院台灣事務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推動兩岸通過某種適當渠道,就構建“海峽經濟區”全面經濟合作機制進行協商並達成共識,共同制定長遠發展規劃,促進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産業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協調銜接,引導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生産要素的合理流動。

  • 二是加強“海峽經濟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探索設立“海峽經濟區”産業投資基金,為境內外資金支持“海峽經濟區”建設搭建平臺和橋梁,解決重大項目建設融資問題,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進一步打通海峽西岸與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內陸腹地的聯絡通道,擴大“海峽經濟區”的輻射帶動範圍。比如,儘快建成南平、三明、龍岩間的鐵路線,打通廣州到杭州的交通動脈。

  • 三是在“海峽經濟區”試行更加寬鬆靈活的兩岸經濟整合政策。對台資企業與內資企業一視同仁,對在海峽西岸的臺商投資企業,適當放寬台資投資的股比構成,允許除法律法規禁止之外、不涉及國家産業安全的各類臺商投資項目落地;鼓勵海峽西岸優質的企業赴東岸投資,加強與東岸企業的合作,共同參與台灣經濟建設;在“海峽經濟區”內試點建立兩岸金融業監管合作機制和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兩岸區域性經貿協調機構,就投資者權益保障、經貿糾紛調解及仲裁、知識産權保護、避免雙重課稅等問題,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區域性協定等。

  • 四是打造“海峽經濟區”的産業發展支撐體系。把海峽西岸産業發展佈局與東岸台灣的産業佈局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促進兩岸産業對接和互動發展,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海峽經濟區”産業發展支撐體系。海洋和港口是帶動“海峽經濟區”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戰略資源,應充分利用台灣海峽這一黃金水道和遍佈兩岸的多個天然深水良港,在“海峽經濟區”內著力發展臨海、臨港型産業,開展兩岸物流業、港口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加強海峽兩岸諸港口的分工協作,逐步形成功能明確、協調有序的大型國際一流港口群,為兩岸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 構建“海峽經濟區”,不僅能為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進行有益的探索,而且能夠通過東西岸更加緊密的銜接,使更多台灣民眾親身參與兩岸經濟融合併分享由此帶來的機遇,不斷增進深化合作的共識,形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

  • 杜青林:

    現在請甄貞委員作大會發言,請李冬玉委員準備。

  •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甄貞:

    我發言的題目是《實行分類管理促進法官檢察官隊伍建設》。

  • 甄貞:

    2008年,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為了解我國法官、檢察官隊伍建設情況,赴北京、內蒙古、遼寧、江蘇等省(區、市)開展專題調研。數據表明,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法官189413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佔65.1%,研究生以上學歷佔3.29%;全國共有檢察官139132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佔65.1%,研究生以上學歷佔4.24%,學歷層次大幅度提高,專業結構顯著優化,梯次結構日趨合理,隊伍管理不斷向專業化、科學化、規範化方向發展,成績喜人。

  • 但也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法官、檢察官準入制度不夠健全。招錄人員的渠道較為狹窄,沒有統一的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招錄人員標準,法院、檢察院沒有完全的進人自主權,招錄的高素質人才分佈不夠平衡。二是法官、檢察官人力資源配置不盡科學。由於法院、檢察院編制是由地方人事、組織、財政部門統一調控,留編不分、空編不用、編制混用等情況大量存在,案多人少成為普遍現象。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由於流動人口多,而法院、檢察院編制仍按常住人口比例確定,矛盾尤為突出。2007年,全國法院共審結各類案件8426032件,比1995年的6213479件上升了35.61%,經濟發達地區案件增加數量更加迅猛,但法官編制與1995年相比沒有太大調整。

  • 三是法官、檢察官職業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法官、檢察官職業素質要求高,任職條件要求嚴,但工資福利及職務保障卻實行與公務員統一的標準,高要求與低保障形成的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司法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很多地方採取“一刀切”的退休政策,致使一大批年齡在50歲左右的優秀法官、檢察官提前離崗或變相退休。據統計,1998年至2002年,全國法院流失近20000人,其中法官(包括助審員)約15000人。四是法官、檢察官培訓、考核、監督機制缺乏力度。基層法院、檢察院培訓辦案人員受經費限制,培訓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在考核內容、標準、程序上與一般公務員考核沒有太大差別,與法官、檢察官職業特點不相適應。

  • 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打破法院、檢察院目前單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實行法官、檢察官及輔助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將法院、檢察院內部人員按分工劃分為法官(檢察官)、輔助人員、行政人員三大類,按照審判或檢察工作需求、工作內容、工作量大小、能力要求等指標定編、定崗、定責、定比例,因事設職,實行不同的準入制度,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和職務職級晉陞辦法,對法官、檢察官實行不同於普通公務員、符合司法工作規律和法律職業特點,職業明確、職責清晰、管理規範、保障到位的單獨序列管理制度。

  • 實行法官、檢察官及輔助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符合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總體要求;有利於加快高素質和專業化的法官、檢察官隊伍建設;有利於法官、檢察官及其輔助人員各司其職,整合司法人才資源,提高司法工作效率;有利於促進法官和檢察官選任、培訓、考核、職業保障等管理機制的建設。

  • 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法官、檢察官及其輔助人員分類管理問題,制定具體方案,並在人員分類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法官、檢察官的職業保障問題。重點是將法官、檢察官的管理與行政職級職務脫鉤,制定工資、福利、考核、晉陞、激勵、懲戒、退出等辦法,與法官法、檢察官法規定的法官、檢察官職務等級相關聯,並完善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程序、拓寬來源渠道,適當延長法官、檢察官退休年齡。

  • 實行分類管理以後,對法官、檢察官建立單獨的中央統籌的工資福利保障體系,適當提高法官、檢察官的工資、津貼和福利待遇標準,建立人身和權益安全保障機制,縮小法官、檢察官薪酬地區差異、上下級院差異,穩定司法隊伍。輔助人員和行政人員則由省一級和地方編辦統籌管理,地方財政負擔,實行與本地區同等條件人員相同的工資和福利保障標準,有利於加強法院、檢察院機關行政人員與其他單位的交流。為使改革工作順利開展,建議先行試點,積累和總結經驗後,制定統一的實施辦法,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開。在當前分類管理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的情況下,可考慮參照警察管理辦法,對法官、檢察官實行單獨序列管理。

  • 杜青林:

    現在請李冬玉委員作大會發言,請包俊臣、王佔委員準備。

  • 民建陜西省主委,陜西省政協副主席,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李冬玉:

    我發言的題目是《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

  • 李冬玉: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改革徵地制度,嚴格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縮小徵地範圍。農民可參與開發經營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外的非公益性項目用地。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決定》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確定了方向。我國是由中央、省兩級政府對農用地轉用和集體土地徵收、徵用進行審批管理。60年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使約2億畝耕地從農用地變為建設用地,從集體所有變為國家所有。現行的徵地制度在發揮了歷史性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 一、現行徵地制度下存在的突出問題。(一)徵地範圍無限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勢頭難遏制。非農建設佔用集體土地一般都經過徵收,法律規定徵收應是公共利益需要,但法規和政策對“公共利益”無具體界定,實際管理中用地者多申請徵收。土地農轉非的增值以及融資、保值增值的作用,刺激了用地者多用地的衝動,也使得建設佔用耕地增長過快的勢頭難以遏制。2002年至2007年全國耕地凈減少6300萬畝,其中70%以上為非農建設佔用。

  • (二)被徵土地收益分配使農民缺乏保護耕地的動力。儘管近年土地增值收益管理日趨嚴格,但地方政府支配大部分增值收益的格局沒有變,土地使用者獲得了土地增值的相當部分。由於農地所有者不能從農地發展權中受益,土地非農使用的決策權、分配權都難以體現他們的權益,他們不能從保護耕地中受益,也就失去了保護耕地的動力。

  • (三)徵用土地低成本導致建設用地利用不集約。建設用地市場的壟斷使用地者以較低成本用地,從而導致土地利用不集約。如我國人均城市用地已高達130多平方米,高於發達國家82.4平方米和發展中國家833平方米的水平。有的機場起飛降落航班很少,許多新建成的道路運力大大富餘,一些港口吞吐量只有設計量的1/10—1/20。由於集體土地不能入市,集體建設用地浪費也驚人。據統計,2004年全國村莊用地2.48億畝,人均村民用地高達218平方米。

  • (四)規避徵地的違法用地現象屢禁不止。據北京市集體土地産權調查: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含宅基地)80%以上屬於違法用地。農民採用“以租代徵”和“小産權房”形式,在不經過徵地審批的情況下,向開發商或市民提供土地。農民獲得了土地農轉非的增值收益,土地使用者規避了土地審批,市民用可承受的支出圓了住房夢,形成了地方政府、開發商利用徵地制度獲得土地利益,農民、市民規避徵地制度擴大土地權利的現狀。

  • (五)大量徵地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和社會管理風險。現行的徵地制度使我國的土地管理成為世界上最繁瑣、最棘手、成本最高的管理,造成目前徵地中矛盾多、批地中關注多、供地中關係多、用地中問題多,引發了社會的不安定,增加了社會管理的風險。這種狀況如不能儘快得到扭轉,必將産生極其嚴重的社會後果。

  • 二、改革現行徵地制度的建議。(一)制定縮小徵地範圍的政策措施。鋻於現行徵地制度存在“公共利益”被擴大和濫用的現象,建議有關部門在現行《劃撥用地目錄》基礎上,儘快制定《徵收、徵用土地目錄》,從源頭上加以控制,嚴格使用國家徵地權限,確保徵收徵用土地為“公共利益”需要。

    (二)強化利用規劃、計劃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無論是“公共利益”徵收的土地還是非公共利益使用的土地都要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計劃,以有效控制建設用地總量。

  • (三)儘快完善徵地程序等相關法律法規。建議儘快修改《土地管理法》中與《決定》精神不符的內容;進一步完善徵地程序,擴大土地所有者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建立徵地爭議仲裁機制,由仲裁機構受理徵地糾紛。

    (四)做好徵地制度改革的配套工作。一是加快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工作。所有權證和使用權證都應盡可能發到最基層單位(如村民小組),使集體土地權屬盡可能具體、明確。二是完善集體建設用地的他項權利。應允許在徵得所有權人同意和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設置抵押權。這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平等保護兩種所有制土地的重要工作。三是做好非“公共利益”用地的供地試點。對城鎮建設用地範圍以外的非“公共利益”用地,出讓方式、出讓價格、出讓年限等都需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加以規範。

  • 杜青林:

    現在請包俊臣委員作大會發言,請王孝詢委員準備。

  •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 包俊臣:

    我發言的題目是《關於將草原保護和建設確立為我國基本國策的建議》。

  • 包俊臣:

    一、要從國家發展全局高度統籌草原建設。我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41.7%,超過耕地與森林面積總和,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在草原保護、建設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但不容回避的是,草原生態總體上不斷惡化的趨勢還沒有根本扭轉,“局部好轉、整體擴大”的狀況仍未改變。我們對草原保護和建設的現狀必須要有一個客觀的分析和把握,對治理荒漠化的成效不能估計過高,對目前保護和建設草原的總體形勢不能盲目樂觀。

  • 由於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還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在擴展。草原保護和建設問題不僅成為草原地區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而且成為國家生態安全的薄弱環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加快各民族全面發展進步、維護國家長遠利益的高度來認識草原保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重視草原生態安全,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基本草原,像建設林業一樣建設草業。建議將草原保護和建設確立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儘快研究制定推進草原保護建設規劃,明確政策措施,統一指導實施。

  • 二、要著力提高全社會保護建設草原的認識。保護和建設草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選擇。草原是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災害、凈化空氣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草原植被是中國西部地區的主要植被,佔西部地區綠色植被總面積的79%,以其特有的耐旱、耐寒、耐鹽鹼、耐土地瘠薄等特性,為中華大地築起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保護建設草原對於維護國家的生態安全,改善人居條件,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 保護和建設草原是減輕糧食壓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保護建設草原可以大幅度增加畜産品的供給,減輕對糧食的依賴,改善人們的食品結構。據測算,我國牛羊肉産量佔肉類總産量比重若能達到50%的水平,則可節約糧食1億噸以上,相當於2007年全國糧食總産量的20%。全國草食家畜肉類的比重每提高5個百分點,可節約糧食約1400萬噸,相當於0.44億畝耕地的糧食産量。保護建設草原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培養地力,節約耕地,促進糧食增産,有效解決增加糧食産量與保護環境的矛盾。

  • 保護和建設草原是加快草原地區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我國天然草原大多分佈在老、少、邊、窮地區,西部12省區草原面積約佔全國草原面積的84%。目前有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口、60%以上的貧困人口、70%以上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70%以上的老區縣均在草原地區。這些地區因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成為我國建設新農村的難點。加強草原的保護建設,有利於草原地區加快發展,對於鞏固邊疆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尤為重要。

  • 三、要進一步完善保護和建設草原的相關政策措施。1.切實將草原地區發展納入農業改革發展總體佈局。建議國家制定和完善惠及農區和牧區的大農業政策,像重視農區一樣重視草原牧區,像支持種糧一樣支持草原保護建設。應合理劃定開發草原的“紅線”,明確保護、禁止開發利用的草原區域,實行嚴格的草原保護措施;應將現行農業補貼政策擴大到草原牧區;加快實施草原生態補償政策;進一步加大以水利為重點的草原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草原地區發展後勁。2.將減少草原人畜壓力作為一項戰略措施。人口和牲畜不斷增加、掠奪式開發利用是草原生態持續惡化的重要原因。建議把減少草原人畜壓力作為戰略措施加以推進。國家應鼓勵、引導和支持相關地區加快牲畜舍飼、半舍飼步伐,按照“適度收縮、相對集中”的成功範例,大力度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和退牧、輪牧、休牧制度。

  • 3.建立健全促進草原發展的保障體系。應根據《草原法》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草原保護和建設的配套法規,建立健全草原監理執法體系,切實提高草原災害防控能力,完善重大災害響應機制,加強草原保護建設的科技支持,運用綜合措施儘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4.形成草原建設的多元投入機制。國家應進一步增加草原建設項目,繼續加大投入,退牧還草工程應覆蓋到全國所有草原,抓緊實施草原生態建設水資源保障工程建設規劃,全民動員治理沙漠,大力發展沙草産業,擴大風沙源治理區,積極實施草原飛播、滅鼠、滅蟲等工作,使廣袤草原煥發生機,實現永續利用。

  • 杜青林:

    現在請王孝詢委員作大會發言,請衛小春委員準備。

  • 致公黨中央常委、重慶市主委、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王孝詢:

    我發言的題目是《城鄉統籌必須高度重視中心鎮的帶動作用》。

  • 王孝詢: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建立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2007年初,致公黨中央到成都調研,推動了“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成立。2008年,致公黨中央又在重慶召開“中國發展論壇2008—重慶統籌城鄉發展”,研討統籌城鄉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通過調研,我們認為,中心鎮是城鄉要素資源雙向流動的一個重要節點。加快中心鎮的建設和發展,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和城鎮化、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要實現城鄉統籌,必須高度重視中心鎮的帶動作用。近年來,各地中心鎮的建設和發展有了較大變化,但仍存在諸如規劃落後、資源整合差,設施落後、管理水平差,産業落後、就業程度差,配套落後、公共服務差,科技落後、實用人才差等問題。産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對中心鎮的帶動作用,在思想上認識不深、重視不夠;二是在發展過程中對中心鎮的政策、資金投入和産業不配套;三是城鄉之間要素資源的傳遞斷檔缺失。

  • 為此建議:一、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加快中心鎮建設新路子。要加深對中心鎮在城鄉統籌中地位、作用的認識。賦予中心鎮更多的先行先試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按照“權力下放、稅費超收分成、規費全留、班子強配”的原則推動中心鎮加快發展;鼓勵省(市)、縣機關幹部到中心鎮任職。

  • 二、加強中心鎮的規劃、建設、管理。目前,很多省(市)中心鎮的規劃基本按城市規劃編制的“常規”編制,沒有體現城鄉一體的觀念。有的省(市)由多個部門分頭抓中心鎮的發展,降低了政策扶持的成效。建議由政府建設管理部門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其他職能部門參與決策制定並進行分類指導,形成推進中心鎮發展的強大合力。向中心鎮“擴權強鎮”,對中心鎮應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則放”的原則,賦予中心鎮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予其執法權,提高中心鎮管理水平。由政府的建設管理部門&&,規劃、國土等部門對中心鎮的規劃進行調整和修編,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實現中心鎮規劃全覆蓋。

  • 三、整合城鄉資源,切實加大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立和完善對中心鎮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在省(市)級徵收的配套費、土地出讓金、城市建設維護費中,加大切塊比例,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省(市)縣兩級政府向中心鎮投入逐年增長的財政保障機制,增長比例不低於本地區經濟發展增長水平;加快中心鎮土地制度改革,鼓勵中心鎮建立土地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置換機制。允許中心鎮自行實施土地佔補平衡。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居民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機制,允許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實現農村土地使用權市場化。

  • 四、增強中心鎮集聚功能,加大中心鎮的産業扶持力度。統籌城鄉産業佈局,強化配套功能,指導中心鎮挖掘資源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産業鏈。採取扶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向中心鎮集中。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制定進入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的政策,完善諸如稅費減免、資金扶助、土地使用、融資擔保等幫扶政策和服務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到創業園創業。

  • 五、提升中心鎮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中心鎮的社會事業。加強中心鎮社會事業發展佈局,將中心鎮周邊農村的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等社會事業內容納入中心鎮建設與發展規劃統籌考慮,構築城鄉一體、重點面向農村的社會事業體系。

  • 六、積極引導人才和人口向中心鎮集聚。以中心鎮為重點開展職業教育和科技普及工作,為發展特色産業和現代化農業提供人才保障。創造良好環境引導人才返鄉創業,制定“以宅基地換住房、以土地換保障”的政策,積極引導返鄉農民落戶中心鎮。對自願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的農村居民,實行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對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並在中心鎮購買商品房的,可由所在中心鎮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鼓勵農戶向中心鎮集中。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按居住地登記的戶籍制度。

  • 杜青林:

    現在請衛小春委員作大會發言,請溫思美委員準備。

  • 民進山西省主委、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衛小春:

    我發言的題目是《關於健全我國礦産資源有償取得制度的建議》。

  • 衛小春:

    近年來,國家為促進資源型地區的科學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資源型地區環境生態惡化、勞資關繫緊張、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私挖濫採和礦難在一些地方屢治不止,令人揪心和痛心。據統計,我國百萬噸産煤死亡率是印度的10倍,俄羅斯的12倍,南非的30倍,美國的100倍;我國的煤炭回採率平均只有30%,不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一半。這不僅毀壞了資源,破壞了資源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嚴重影響著資源型地區乃至國家的形象。任何不抱偏見的人都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打擊私挖濫採、治理礦難等問題上的態度是堅決的,措施是嚴厲的,包括從經濟賠償到關井停産、從行政處分到刑事處罰等,但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究其根源,我認為,根本在於礦産資源的物權屬性定位不準,相關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 我國憲法規定,礦産資源歸國家所有。但《礦産資源法》只明確“國家實行探礦權、採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沒有將礦産資源本身確定為有價值的商品,致使國家對礦産資源的所有權形同虛設。礦主採挖礦産資源,向政府繳納一定稅費後,銷售的所有收入均歸自己所有,沒有體現國家所有權中的收益權。而且,礦主通過有償取得的只是探礦和採礦的使用權,沒有有償取得礦産資源的佔有權,礦主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關係不密切。因此,不少礦主特別是小礦主“能挖一天算一天”,為了多挖一天,就四處尋找“保護傘”,很少把鉅額收入用於安全生産、改善勞資關係、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

  • 礦産資源非人類勞動所創造,雖不具有價值,但具有價格,其價格高低取決於自身的效用大小和供需狀況。礦産資源是具有價格的物,具有商品屬性,存在所有權、使用權和流通性。礦産資源不同於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可以重復利用,而礦産資源不可再生。土地資源可以作為用益物權實行有期限的出讓、轉讓和出租,但礦産資源只能一次性出讓和轉讓。因此,“探礦權、採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設計是不科學的。

  • 我建議:一、實現資源管理型向資産管理型制度的轉變。一是在明確國家對礦産資源所有的前提下,通過一級市場由政府公開招標出讓探明的礦産資源的所有權,改變目前礦主為申請人與礦産資源主管部門(代表國家所有權人)兩者之間的申請、審批、登記、發證等關係,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申請人僅繳納相關費用的現狀。二是開放礦産資源交易的二級市場。事實上,現在鄉鎮級礦的産權私下交易很頻繁,90%以上的鄉鎮礦登記産權與實際不符。應建立礦産資源運行的市場機制,使礦産資源能夠根據其內在價格自由出讓和轉讓。政府主要對礦産資源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無須過多地在有形市場中運作。

  • 二、構建和完善礦業權和礦産資源有償取得制度。在礦産資源變為資産的前提下,把探礦作為國家責任,所需費用從國家出讓礦産資源的收入中補償;在法律中設定採礦權,作為國家對礦産資源的行政管理監督手段。用“礦産資源有償出讓”替代“探礦權和採礦權有償取得”。

  • 三、明確礦産資源所有權人的義務,維護國家資源所有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針對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可能造成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應明確礦産資源所有權人應當履行的保護環境和礦産資源、安全生産等義務及其應達到的標準,並作出在技術上能夠量化、在監督中便於操作的具體規定。可借鑒英美等國的做法,以標準合同的形式在礦産資源所有權上設定政府的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和節約資源的權利,並規定隨礦産資源所有權的轉讓一併轉讓給下一個受讓人,減少礦産資源所有權人採取機會主義行為和進行逆向選擇的動機,控制道德風險和礦産資源開發的負面效應,使礦産資源所有權成為“綠色物權”,確保“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得到落實。

  • 杜青林:

    現在請溫思美委員作大會發言,請孫永福委員準備。

  • 民盟中央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 溫思美:

    我發言的題目是《提高農民教育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 溫思美:

    提高農民素質,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村生産力水平、建設和諧農村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民充分就業、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農民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工作機制和運行模式有了改善,“綠色證書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重大專項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

  • 但是,我國農民整體上科技文化素質仍然明顯偏低。根據農業部調查,我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佔7%,小學文化程度佔25.8%,初中文化程度佔49.4%,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1%;2007年上半年外出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勞務培訓的只佔19.7%,大多數農民都缺乏一技之長。農民教育和培訓仍然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

  • 我們建議:1.深化認識,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建設任務來抓。不僅要開展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和農業生産經營能力,發展現代農業,讓農民當好農民;也要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業就業能力,推進農民向非農産業轉移,實現長期穩定就業,讓農民不再當農民。這既關係到農民本身的福祉,也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現代化。所以,我們在對農民“多予、少取、放活”的同時,還要加上“提高”二字,既要關注農民的民生,也要開啟農民的民智;既要強化農民的生存權,也要更為充分地賦予農民的發展權。為此,應儘快制訂全面的農民培訓規劃和實施方案。

  • 2.加大投入,增加對農民教育培訓的財政支持力度。這不僅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需要,而且相對於農民的生産補貼和收入補貼,更能促進結構性的變化,實現投入的收益最大化。具體而言,新增投入應主要用於:一是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要加強縣及縣以下農民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天網、地網和人網三網合一的公共服務平臺,及時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二是提高從事農民教育培訓人員的待遇,激勵農業科技人員深入基層為農民服務;三是對接受培訓教育的農民給予補貼,鼓勵農民自覺接受培訓,尤其要鼓勵農民參加綠色證書培訓。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的增長幅度應不低於教育經費整體增長幅度。應將那些不離土、不離鄉、不離崗農民參加非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國家助學政策體系。

  • 3.完善體系,建立健全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其重點是,依託縣級職教中心、鄉鎮成人教育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普通中學構建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網絡,並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重點建設縣級職教中心的同時,出臺政策解決鄉鎮成人教育無人管事和無錢辦事的難題;可以考慮整合鄉鎮農技部門、成人教育學校、鄉鎮文化站和農民科技書屋,成立鄉鎮科教文化中心。

  • 4.整合渠道,加快農民教育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電話、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發揮現代農業遠程教育的作用,形成現代信息網絡與常規媒體優勢互補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把農民需要的新技術、新品種、新信息及時轉化為農民看得見、學得會、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圖書、音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媒體資源。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為依託,加強現代農民遠程教育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基層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

  • 5.應對危機,及時組織返鄉農民工培訓。鋻於當前農民就業形勢的變化,要在繼續組織實施已有培訓工程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及時開展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工作。調查發現,他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現代種養業等實用致富技術和就業技能提升兩個方面,有關部門要與已有培訓工程銜接,精心安排和組織實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今年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要增加相應的經費。

  • 6.加強引導,促進農民教育投入機制多元化。要出臺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個人、社會力量關心、資助和參與農民教育培訓,彌補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努力形成農民教育培訓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 杜青林:

    現在請孫永福委員作大會發言,請張維慶委員準備。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鐵道部原副部長、中國工中共程院院士 孫永福:

    我發言的題目是《關於我國重大災害應急機制建設的建議》。

  • 孫永福:

    2008年9月,全國政協常委視察團就“我國重大災害應急機制建設情況”赴湖南、貴州、四川三省進行視察。視察團深入相關市、縣、鄉鎮、企業、學校,了解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制定與管理、應急工作體制與機制建設等情況,現場調查了湘黔兩省受冰凍災害影響的地區和單位,實地察看了汶川大地震中受災嚴重的都江堰、北川、綿陽等地的受災及災後恢復重建情況,並同湖南、貴州、四川三省交換了意見。

  • 通過視察,常委們認為,湖南、貴州、四川三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重大災害應急體制機制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強應急預案管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發現,我國目前在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方面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應急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和信息系統建設滯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亟待加強;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日常宣傳教育和社會參與不夠普遍。

  • 為此,我們建議:一、成立國家應急管理委員會。國家應急管理委員會由黨、政、軍主要負責人組成,統一領導全國應急管理。組建部級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作為應急管理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和實施《應對法》的執法主體。

  • 二、建立政策性巨災保險和突發事件應對基金。除嚴格按照預算確保當年應急處置經費在財政預算中足額列支外,應設立政府突發事件應對基金,實行逐年滾動發展,以提高各級政府應急經費保障能力,以及突發事件發生後對於應急過程中政府預算外費用和社會各方公共支出成本的財政補償能力。同時,逐步建立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的政策性保險制度。

  • 三、建立完善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明確應急物資管理的行政主體,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應急物資保障綜合協調機制。在重大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增設若干應急物資保障基地。建立物資儲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物資儲備、運輸、調劑的科學化、規範化。對重大突發事件應對處置過程中峰值需求大、儲備條件要求高、生産工藝條件特殊的應急物資,要建立生産能力儲備機制。

  • 四、建設綜合性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議把公安消防隊伍建設成為各級人民政府綜合性專業化應急救援隊伍。充分發揮醫療衛生、礦山救護、交通救援、防核輻射等專業技術隊伍的作用。充分利用人民防空等應急資源。

  • 五、儘快出臺《應對法》實施細則或條例。同時,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形成完備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體系,為重大災害應急和處置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 六、將5月12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日”。把應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知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社區、農村居民防災自救能力。出版各級各類應急知識宣傳讀本,向群眾免費發放。加強對各級公務員隊伍的應急管理培訓,提高他們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 杜青林:

    現在請張維慶委員作大會發言,請巴桑頓珠委員準備。

  •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 張維慶:

    我代表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發言,主題是《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 張維慶: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事關國家科學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全局。黨中央始終關注海南經濟社會的發展。鄧小平同志預言,海南這個地方發展起來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江澤民同志要求海南幹部群眾爭創改革發展的新優勢;胡錦濤同志要求海南把旅遊業辦成支柱産業,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將海南建成國際旅遊島,是基於中央的戰略要求。

  • 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4月視察海南時明確指出,海南要“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提高旅遊業國際化程度”。全國政協把“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作為一個重點調研題目,在孫家正副主席率領下,由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國務院15個部委負責同志參加的專題調研考察團,于去年9月下旬赴海南調研。通過研究和分析論證,一致認為,建設中國特色的海南國際旅遊島,是科學發展的大思路,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手筆,是特區建設的新宏圖,關係到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全局。

  •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已經具備各種條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認為,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是切實可行的。一是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海南地處熱帶,氣候溫和,是發展旅遊特別是冬季旅遊的最佳地方。二是有無與倫比的資源優勢。海南擁有美麗的熱帶動植物和熱帶雨林,環島海岸有大量可開發的旅遊儲備資源。三是有一流的度假設施。四是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三亞、海口國際機場開通了1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五是有特殊的政策優勢。海南是全國唯一的全省範圍的經濟特區。

  •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需要借鑒國際經驗,授予海南更大的自主權和更多的優惠政策。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體現了“兩個市場”、“兩個開放”的根本要求。我們建議:中央適度給海南放權,鼓勵海南先行先試,勇當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將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擺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列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國家在推進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時,給予海南特殊的政策。

  • 同時建議,借鑒國際著名島嶼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賦予海南相應的旅遊開發開放政策。主要包括:1.賦予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政策。2.賦予優惠的旅遊購物政策。試行對國人實行限次限量購買免稅商品的政策。3.賦予更加開放的航權政策。在開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權試點基礎上給予“南邊開口、北邊開放”的航路政策。4.賦予更加開放的海洋旅遊政策。進一步開放國際郵輪航線。5.賦予更加靈活的融資政策。允許海南以公開募集的方式發行旅遊産業發展基金。6.賦予更加開放的旅遊相關産業發展政策。

  • 美麗的海南島,長夏無冬,陽光明媚,碧波萬頃。從椰城海口走東線經瓊海,走中線經文昌、通什、五指山,走西線經洋浦,直至美麗三亞,到處鬱鬱蔥蔥,到處鶯歌燕舞。據世界環保組織監測,海南特別是三亞地區的大氣質量位居世界前列。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考察海南後,讚譽這裡的美麗“遠遠超出了想象”,“將成為世界上最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如果能夠給予海南足夠的支持,那麼,一顆祖國的天然綠寶石將更加璀璨奪目,一個像哈瓦那、夏威夷等國際旅遊勝地一樣美麗的熱帶寶島,將真正成為我國13億人民的大花園,成為全世界人民神往的地方。

  • 杜青林:

    現在請巴桑頓珠委員作大會發言,請李佳鳴委員準備。

  •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西藏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巴桑頓珠:

    我發言的題目是《關於推進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幾點建議》。

  • 巴桑頓珠:

    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倍加重視西藏工作,確立了一系列大政方針,在黨的西藏工作歷史上樹立了新的里程碑。西藏各族人民從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短短幾十年的滄桑巨變中,切身感受到中央的特殊關懷、全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和祖國大家庭的無比溫暖,深刻認識到只有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會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民主改革50週年,是喜迎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的第一年。堅定不移貫徹黨對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做好西藏的發展穩定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為此,我提三點建議:一、加大科技援藏力度,大幅度提升西藏生産力水平。這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西藏科技事業的援助和扶持,西藏科技事業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但與兄弟省市和發達地區相比較,西藏總體科技水平仍然十分落後,大力發展西藏科技事業刻不容緩。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和對口援藏省市進一步加大科技援藏力度,按照“資源共享、聯動發展”的原則,建立西藏與中央有關部委、省市科技工作援藏聯席會議制度,匯集多方智慧和力量,建設適合西藏自然資源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基地、科技示範工程和推廣應用項目。大力培養和引進技術人才,在穩定黨政幹部援藏的同時,建立專業技術人員援藏制度,充分利用科技人員和高新技術,開發獨具特色的高原産業,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 二、建立藏傳佛教正常秩序,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達賴集團在西方敵對勢力的慫恿支持下,利用藏傳佛教在西藏社會的廣泛影響和達賴所謂“宗教領袖”的特殊身份,不斷進行分裂滲透和破壞活動,阻礙藏傳佛教建立正常秩序,企圖使藏傳佛教成為他們爭奪群眾、爭奪人心的工具。維護西藏穩定,必須切實建立藏傳佛教正常秩序,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依法管理藏傳佛教。運用法律手段抵禦滲透,打擊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分裂破壞活動;運用法律手段建立和維護正常的宗教秩序。

  • 為此,建議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對寺廟僧尼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其法制觀念;二是對宗教管理者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使其具備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知識和本領;三是對信教群眾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使其自覺維護正常宗教秩序;四是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做到有法可依。

  • 用規章制度調整宗教內部各種關係。建立健全寺廟規章制度並狠抓落實,同時利用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教規約束僧人,把制度管理和教規約束結合起來。加強對僧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同時支持高僧大德對宗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以發揮教義教規對僧尼的教化規範作用。持之以恒地抓好宗教界愛國人士隊伍建設。形成老、中、青的梯次結構,營造有利於宗教界愛國人士成長壯大的環境和氣候。注重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養、安排和使用,逐步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隊伍。切實注意寺廟管理權、經濟權、宗教教育權的掌控和監管,防止這些權力落入分裂勢力手中。切實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做信教群眾的工作,西藏絕大多數人信教,信教群眾的態度、傾向至關重要。因此在抓好寺廟僧尼工作的同時,務必切實加強對信教群眾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把信教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 三、進一步加大對外宣傳工作力度,讓國際社會了解一個真實的西藏。大力宣傳西藏民主改革的偉大意義、黨在西藏的方針政策和中央扶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力宣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讓世界了解西藏的真實情況。進一步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工作力度,發揮好現有民族宗教人士、藏學家、文藝隊伍特別是黨外愛國人士、經歷過新舊社會的知名人士的作用,讓他們走出去,現身説法,用事實講述西藏的真實情況。把國際組織、外國友人以及國外藏胞請進來,到西藏實地參觀考察,使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西藏、認識西藏、感受西藏的巨大變化。

  • 杜青林:

    現在請李佳鳴委員作大會發言,請林兆樞委員準備。

  • 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澳門殷理基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佳鳴:

    我發言的題目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實現澳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 李佳鳴:

    澳門回歸祖國已進入了第十個年頭。十年來,澳門社會穩定、民生和諧、經濟繁榮,人均GDP在2007年達到了亞洲第一高的水平。但是澳門經濟結構過度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已經到了必須重新評估和優化調整的階段。澳門是一個微型經濟體,單靠自身條件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元”,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好已經建立的優勢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鞏固優勢産業的基礎上,通過與周邊地區合作,實質性地走向經濟適度多元化。

  • 為此,我建議:一、融入區域合作,彌補資源不足。除了産業結構單一這一問題比較突出以外,土地資源有限、市場狹小、交通相對不便等因素也制約了澳門的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走區域合作發展的道路。通過區域合作,區內的各種資源可以得到更好的互補與整合,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可得到大幅提高。以港口資源為例,澳門通過區域合作,可以解決自身無深水港的問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可彌補澳珠兩地國際交通網絡的不足;澳珠交通的同城化建設,可以加強兩地的交流、合作,增強城市活力;積極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網絡,將有助於加快區域資源互補與整合的速度,並可改善各地人員往來的便利度。在一個資源配置高效率的投資環境裏,澳門的經濟發展潛力將更好地發揮出來。

  • 二、重整自身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澳門佔地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如何整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是一篇值得認真研究的大文章。澳門機場和電廠佔地面積大,可以考慮搬離澳門本土,與內地的相關企業合作,在珠海異地重建,這就為澳門騰出約4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其好處是多方面的。1.增加了澳門的土地儲備,為科學規劃澳門的城市佈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預留了空間。2.優化了澳門的城市環境,有助於澳珠旅遊業的發展。3.相關企業進行整合後,市場擴大,運行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兩地機場將有條件開闢更多的航線、增加更多的航班,促進澳珠航空業、物流業的發展。4.這兩個項目回收的土地價值完全可以支持舊項目的贖回和新項目的建設。

  • 三、加快橫琴開發,創新發展模式。中央政府決定將橫琴島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粵澳合作項目用地,切實落實區域合作。《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更是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要求。因此,橫琴島的開發,應該成為在“一國兩制”下澳珠合作的創新區。創新區必須建立在合作思維創新、制度創新及管理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可以有兩個方式:1.採取珠海辦證,澳門管理,共同分享收益的管理模式。2.由澳珠兩地政府聯合組辦公司,聘請專業人士,統一規劃和管理橫琴島的開發。

  • 橫琴島的開發方向,我認為:1.突出澳門特色。澳門歷史悠久、城市特色鮮明,對國內外人士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澳珠同屬旅遊城市,要充分發揮合作優勢,大力吸引國際資本,把旅遊業推向更高的層面。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交往的平臺,澳門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大多停留在文化、政治領域。橫琴島合作開發可將這個作用拓展至經濟、商貿等領域。2.提升産業層次。澳門資源有限、産業結構單一;珠海城市規模小、綜合競爭力不強。澳珠兩地要把握機遇,提高合作層次,擴大投資規模。2006年,就有國外高科技公司希望在澳門建立類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的微電子工業園。外資選擇澳門的主要因素是澳門版權的保護力度、國際貿易基礎、人員貨物出入的便利度、生活氛圍和社會環境,也考慮到珠海擁有的電子工業基礎等,但澳門沒有空余的土地,橫琴島合作開發將會改變這一局面。因此,澳珠兩地政府要利用好區域合作優勢,把新概念、新思維、新産業帶入區內。同時,也希望中央政府在促進澳珠合作方面給予特殊政策。

  • 杜青林:

    現在請林兆樞委員作大會發言,請馬慶生委員準備。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原主席 林兆樞:

    我發言的題目是《積極扶持僑資企業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林兆樞:

    廣大海外僑胞及僑資企業(含港澳資企業)是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在國內投資的群體,是外來投資的先驅和主力軍,是實現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一支骨幹力量,是國外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的引進者,是公益事業和民生工程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為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 但由於僑資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大多面臨著技術設備落後、管理水平較低、技術研發能力薄弱、産品競爭力差等問題。近年來,僑資企業的生産經營狀況更是呈現出逐步惡化的態勢,企業倒閉過快、過多。這一方面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國際市場萎縮等影響和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差等自身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近兩年國內相繼出臺一系列經濟調控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産生很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人民幣升值過快,急劇降低了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二是在一段時間內銀根過於緊縮,金融機構惜貸,企業貸款難度加大;三是新出臺的勞動合同法使得企業用工成本增長15%—20%;四是對企業環保的要求提高,環保投入大大增加;五是逐步取消了已實行多年的減免稅等優惠和扶助政策。

  • 當前,積極扶持在金融危機衝擊下的僑資企業特別是中小僑資企業,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是凝聚僑心、保持和涵養僑力資源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此建議:一、積極扶持僑資企業的轉型升級或産業轉移。當前,中小型僑資企業中的大多數都面臨著産業結構調整和轉移,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制訂措施,組織力量,對需要轉型升級的企業進行診斷和輔導,積極支持和幫助他們實現轉型升級。需要轉移的,轉出地政府要提供合理的期限和條件,做到“扶上馬、送一程”,承接地政府要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改進服務、改善管理、優化投資環境,信守承諾,穩定投資者信心。建議建立幫助僑資企業産業升級、轉移的服務機制。

  • 二、改善僑資企業融資環境。將中小僑資企業納入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的專項信貸中;設立政府主導的僑資企業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增加對信用擔保機構的支持,提高僑資企業借貸成功率;在僑資企業多的地區,指導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僑資企業業務部,創新設計適合僑資企業個性化需求的金融産品。

  • 三、加大對僑資企業技術創新和環保投入的支持力度。制定鼓勵僑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政策,幫助僑資企業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獎勵僑資企業的技術創新,將其納入國家或地方的技術創新戰略規劃。對企業為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加大環保等購置的設備、研發投入等,有針對性地在申請、借貸、關稅、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補助。

  • 四、對部分政策進行回調。建議將《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進行細化回調,切實區分“兩高一資”商品,縮減限制類商品目錄;慎重研究第二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産品目錄,應考慮除“兩高一資”産品外,短期內不宜再出臺抑制加工貿易的政策措施。推動地方政府對僑資企業給予“同城同待遇”政策。減免僑資企業用地中具有社會公益用途的土地使用稅。對原批准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過渡期,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 五、認真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和有關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的政策措施。允許困難僑資企業在2009年之內緩繳社會保險費,同時階段性降低四項社會保險費率。幫助和鼓勵困難企業儘量穩定用工崗位,並根據實際,採取在崗培訓、輪崗輪休、協商薪酬等措施,動員職工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共克時艱。加強對僑資企業裁員行為的指導、監督和服務工作,切實維護勞資雙方合法權益。

  • 六、幫助僑資企業拓展兩個市場特別是內銷市場。一方面要幫助、支持有條件的僑資企業積極走出去,佔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積極為僑資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創造條件,特別是開發農村市場。

  • 杜青林:

    現在請陳昊蘇委員作大會發言,請蔣洪委員準備。

  •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黨組成員 陳昊蘇:

    我發言的題目是《加強公共外交提升國家形象推動和平發展》。

  • 陳昊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餘年的發展,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然而,世界上對中國的發展懷有疑慮的國家和人群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經常由於輿論的誤導而表現出相當強烈的敵意。中國的發展仍然需要冷靜地面對疑慮和化解敵意,妥善地應對由於無知和偏見産生的歪曲和攻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公共外交。

  • 所謂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種國際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對民間、民間對民間、民間對政府三種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包括政府、社會精英和普通公眾三個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導者,社會精英是最活躍的力量,普通公眾則是最為雄厚的基礎。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各種現代傳播手段,向世界介紹本國國情、解釋本國政府的政策與觀點,消除他國公眾可能存在的誤解;通過展示本國文化和價值觀,積極影響他國公眾對本國的認知,提升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力,以維護和促進本國的根本利益。公共外交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工作,可以更廣泛、更直接地面對他國公眾和主流社會,是政府外交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補充。

  • 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公共外交。實際上,一個國家越發展、越強大,就越需要公共外交,也越重視公共外交。隨著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共外交在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去年,我國圍繞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公共外交起步較晚,重視的程度不夠高,推廣的力度也不夠大,絕大部分普通公眾甚至政府官員,對什麼是公共外交聞所未聞;面對突發事件和來勢洶洶的敵意,我們的應對有時還不盡如人意。努力改變這一狀況,熟練地應對迅速變化著的國際國內形勢,通過公共外交活動,塑造我國民主、進步、開放、和平的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創造更為良好的國際環境,已經成為我國外交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 人民政協由我國社會各界有影響力的代表人士組成,具有“亦官亦民”的特點,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在開展公共外交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協外事委員會在提倡、推動和實踐公共外交方面,更是責無旁貸。我們鄭重建議:一、提高全社會對公共外交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其在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地位。應在戰略層面上強調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將其納入國家對外戰略的大框架之中,並據此制定我國的公共外交戰略。這一戰略應有清晰的理念、明確的定位和週詳的規劃。

  • 二、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應建立統一的公共外交領導機構,加強對我國公共外交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多方協作,優勢互補。在進一步發揮政府機構特別是外交部門作用的同時,要為民間團體和社會組織開闢更大的參與空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三、加大對公共外交的投入。政府應在外交經費預算中按一定比例劃出款項,專門用於公共外交。

    四、制定研究規劃,擴大研究隊伍,加強對公共外交理論和政策的研究,夯實我國公共外交工作的理論基礎。

  • 五、加強公共外交教育,培養公共外交意識。可以考慮將公共外交教育納入公民教育體系,培養全民的公共外交意識,樹立公共外交、匹夫有責的觀念,使所有公民都成為公共外交自覺的踐行者,成為“公民外交家”。對涉外機會多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大城市的社區幹部,要廣泛開展公共外交知識教育,使其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成為公共外交的基本力量。

    六、虛心學習、大膽借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成功的經驗。同時,根據國際國內新的形勢,以開闊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新路子,構建中國公共外交新格局,開創中國公共外交工作新局面。

    綜上所述,加強我國的公共外交,意義重大,形勢緊迫,任務艱巨。我們期待並相信,公共外交將進入更多公眾的視野,在中國整體外交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為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偉大戰略發揮更大的作用。

  • 杜青林:

    現在請蔣洪委員作大會發言。

  •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蔣洪:

    我發言的題目是《提高財政透明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

  • 蔣洪:

    知情權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所有其他權利的基礎。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知情”不單是指知道政府要求公眾做什麼,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公眾知道政府在做什麼。公開政府財政信息是實現這一點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人民當家作主必須要有一個公開、透明的財政。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在公開財政信息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正式實施。但是,我國財政透明度離保障人民的知情權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近期對我國31個省級政府財政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在這項研究所設定的113項調查信息中,公眾能夠獲得的信息平均不足25項,不到所調查信息的四分之一。該項研究只是考察財政信息的可獲得性,沒有涉及這些信息的規範性、可靠性與及時性。也就是説,即使按最起碼的標準來衡量,我國財政透明度也是非常低的!

  •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政府公開的財政信息是不全面的。人民共同擁有並委託政府進行管理的資金從性質上來説應該包括三類:(一)政府為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所使用的資金;(二)政府為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標準、進行收入再分配的資金,也就是各種社會保障基金;(三)政府投資于生産經營活動所佔用的資金,即經營性的國有資産。目前的情況是,第二和第三類資金的有關信息尚無系統的政府報告制度,而第一類資金,政府只是提供了其中的一部分,即預算內收支,另一部分作為預算外資金沒有體現在政府的財政報告中。

  • 其次,政府公佈的財政信息很不具體。公佈的財政信息通常是籠統的數字,缺乏明細資料,不能對該項支出的構成以及具體安排適當與否作出判斷。政府的預算科目分為類、款、項、目、節五個層次,而目前的政府財政報告通常只反映到“類”,僅有部分反映到“款”。

  • 第三,政府所提供的財政信息是滯後的。社會公眾不能及時了解預算和決算,人大代表通常只是在開會時才看到預決算報告,在短短的幾天會期中要作出認真的審查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大量信息即使在事後很長時間也無從查找。財政的不透明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法制建設已經産生了嚴重的危害。公共資金被挪用或濫用、違背民意的形象工程、奢侈浪費的職務消費、貪污腐敗、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凡此種種,都與財政不透明、缺乏公眾和制度的監督有關。在當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各級政府擬動用鉅資刺激經濟之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證財政信息的公開尤為迫切。

  • 建議儘快採取下述措施:一、切實貫徹落實已經頒布並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強各地政府信息公開機構建設,提高服務水平,真正做到“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二、通過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向公眾報告財政信息。建立政府財政信息網頁,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整、系統、詳細、及時地披露政府財政信息。三、將政府信息公開和財政透明度作為各級政府問責的一項重要內容。

  • 政府財政信息的公開必須要有法律保證,建議儘快修訂預算法,在新預算法中:1.明確規定財政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2.明確規定應公開的財政信息的資金範圍為人民共有並委託政府進行管理的資金,包括一般政府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以及國有企業基金在內的所有公共資金。3.明確規定所提供信息的詳細性程度,除了依法界定的機密之外,應主動或應公眾的要求或人大政協履職的需要,提供收支科目規定的類、款、項、目乃至具體事項的各個層次信息。4.明確規定財政信息公佈的時間和方式。5.明確規定政府相關責任部門對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具體性和及時性負責,並制定違反規定或不履行責任的懲戒措施。實現財政透明度目標不需很多額外成本,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已為政府信息的公開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現在更需要的是制度變革的勇氣決心和對全體人民負責的精神!

  • 杜青林:

    今天下午的大會發言進行完畢,現在休會。

  • 央視網:本次會議實時報道到此結束。

  • 責編:高松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