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兩會時間 中國節奏之“砥礪前行”——習近平掌舵中國巨輪深改篇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3月11日 07: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這個萬物復蘇的時節,黨和國家領導人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濟濟一堂,共商國是。

  “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桿,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鮮明態度。”

  “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幹部作風轉變,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

  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上海、四川、遼寧、新疆代表團審議時,都提到了同一個關鍵詞——“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動改革,吹響了改革開放新號角。“創新驅動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轉型升級”……無一不在為全面深化改革做著最好的注腳。

  順勢而為,深化改革揚帆啟航

  2016年4月25日,安徽鳳陽小崗村“當年農家”院落,習近平俯身查看39年前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乾契約,他感慨道:“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習近平用這樣的詩句,表達“續寫新的篇章”的信心。

  作為農村改革的先行地,現在的小崗村空氣中洋溢著甘甜。

  從農村到城鎮,從個人到企業、國家,無不蘊含著“破”與“立”的辯證法。

  中國為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9月,習近平在徵求黨外人士意見和建議的座談會上給出了答案:“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

  發展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振奮,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有待我們傾力解決。

  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快車道,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

  習近平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只有改革揚帆啟航,“中國號”巨輪才能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破浪前行。

  破局開路,改革路線圖徐徐展開

  改革越向縱深推進,遇到的硬骨頭越多。海外輿論認為,習近平多次用“壯士斷腕”“鳳凰涅槃”來描述當下的改革,顯示出中國共産黨強烈的改革決心和崇高使命。

  然而,改革需要的不僅是堅定的決心,更需要切實可行的路徑和方法。全面深化改革中流擊楫,弄潮兒勇立舟頭,向哪走才能破堅冰、避暗流?

  ——“四個有利於”引領中國改革行穩致遠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行。

  2016年12月5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提出“四個有利於”,為全面深改導航。他強調,“要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四個有利於”為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不斷把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的新動能和民生新福祉,確保改革行穩致遠,不斷向縱深推進。

  ——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

  深化改革,改到深處是利益調整。

  2017年2月6日,正月初十,也是立春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了12份文件,聽取了3份報告,涉及10多個方面的改革。

  會議指出:“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幹,還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撲下身子,狠抓落實。”

  “改革千難萬難,一把手肯抓肯幹就不難。”這句話形象地説明了作為“關鍵少數”的地方和部門一把手在改革當中的重要作用。

  ——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盤活深改棋局

  改革任務紛繁複雜、千頭萬緒,如果缺少重點、沒了先後,節奏與章法必然混亂。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習近平鮮明指出,“改革需要整體推進,但不能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

  習近平強調,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問題、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在完善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後,習近平又回答了“怎麼改”的問題。

  ——抓鐵有痕  “釘”出改革實效

  “改革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在深改組會議中,“落實”一直是習近平強調的重點,督察則是推動改革落到實處的重要手段。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2次中央深改組會議,至少對改革督察工作提出過10余次明確要求,並曾多次聽取重大改革落實情況彙報,涉及國企黨建、群團改革試點等多項議題。中央改革辦還專門成立督察局,對重大改革任務開展專項督察。

  改革推進到哪,督察就要跟進到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無比的決心和魄力狠抓督察,確保改革落到實處。

  有方向,有責任主體,有抓手,重監督。深改線路,在過程中不斷明晰。

  蹄疾步穩,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如是説。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年多時間裏,各項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給國家帶來了真真切切的變化,也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對於中國的改革,海外輿論這樣評價: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説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全面推進改革進程。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

  來自重慶潼南區田家鎮村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海燕,曾經一提起村裏的農産品難賣,就感慨萬千。而今,她的煩惱消除了。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海燕,帶領村民們堅持農業與旅遊融合發展,突出特色抓農業、圍繞農業抓旅遊,把100萬畝蔬菜、50萬畝檸檬、1萬畝玫瑰産業基地,變成了觀光基地。不僅遊客紛至沓來,果蔬也搭乘農村電商的“便車”,銷往全國各地,走上萬家餐桌。

  珠三角一些地區從過去生産鞋帽到現在生産無人機,從過去生産小五金産品到現在研發高端智慧製造,轉型升級成果已然顯現。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牽引下,中國經濟“穩”的態勢在持續、“進”的力度在加大、“新”的動能在生長、“好”的因素在疊加,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快速通道上。

  ——深化體制改革 煥發創新活力

  改革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也迫切需要統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其他領域的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突破,承載著一份期待。

  “當你走出來,你就沒有政府的防護,沒有‘鐵飯碗’了,你只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健康事業服務,讓市場更接受你。”已經行醫近30年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綜合科主任謝汝石,在知天命的年紀告別了傳統醫療體制,走向市場,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

  現在的謝汝石充滿幹勁兒,一邊忙碌著招募更多醫生以實現集團多點執業,一邊奔波于各大醫院尋求資源貢獻與合作,並形成有效的“互聯網+醫生集團”模式,建立新型商業醫療平臺。

  隨著醫改不斷提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醫生多點執業、允許醫生創業同時在原有公立醫院停薪留職,大大減少了醫生的後顧之憂。

  讓醫生可以“自由執業”,讓患者獲得更好服務。在謝汝石看來,國家推進醫療體制改革,讓醫生和老百姓都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2016年,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營改增全面鋪開;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生態文明改革總體方案亮相;2016年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自貿區試點探索進入新航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順利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全面放開二孩,優化人口結構;戶籍制度改革堅定推進……

  從醫療體制改革,到科技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都讓中國煥發著新活力。

  ——瞄準民生“痛點” 逐一破題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鍥而不捨抓社會民生改革,是深改組成立以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央深改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等,職稱改革也向鄉村教師傾斜,農村中小學教師也能當教授。

  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下達特困地區鄉村教師補助金73.7億元,受益教師超過100萬人。2016年,各地共投入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資金44.3億元,比上年增幅28.8%。中央核撥獎補資金29.8億元,比上年增加7億元。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逐漸扭轉。

  直指“以藥養醫”等問題。深改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得以整合。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廣,支持各地差別化探索。

  2016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2%;實施居民身份證“三項制度”以來,辦理異地居民身份證500余萬張;143.5萬的無戶口人員登記上了戶口;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首次同步調整,總體上升6.5%左右,1億多人受益……

  這些,都是深化改革進程的縮影。

  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大刀闊斧、攻堅克難,以“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的智慧運籌帷幄、總攬全局,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嚴明責任、狠抓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已積厚成勢。

  穩中求進,深化改革再出發

  舊的問題不斷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産生,改革永遠是進行時。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一次會議中,習近平強調:“要統籌協調各方面改革工作,增強改革定力,加強改革協同,完善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和辦法,把責任壓實、要求提實、考核抓實,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一席話提綱挈領,為新一年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兩會期間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的主要任務是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加快推進基礎性、關鍵性改革,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更好適應和引導需求。

  ——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

  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力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清理取消一批生産和服務許可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多證合一,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

  ——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抓好電力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開放競爭性業務;持續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在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加強産權保護制度建設、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方面做出明確要求。

  行百里者半九十。習近平反復強調,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在深水區中流擊水,在攻堅期迎難而上,就一定能推進改革航船駛向更寬闊的水域!(文/孟利錚)

編輯:李丹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