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將改革進行到底》 第十集 《人民的獲得感》(完整視頻)

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年07月27日 10:2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將改革進行到底》 第十集 《人民的獲得感》

這是一場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大變革。13億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發展。

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26日晚八點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本集主要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架起了民生領域改革的四梁八柱,讓人民能夠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正在13億中國人民的生活中,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有溫度的故事。

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在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大涼山腹地,有一座“懸崖村”。村裏通向外界的必經之路是17條藤梯,其中連接村莊的兩條藤梯幾乎是垂直上下。家在山上,學校在山下。孩子們的求學路,就是這條令人心驚肉跳的懸崖路。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媒體報道了涼山州的“懸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們常年在懸崖上爬藤條,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證,看了以後心情還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

讓習近平總書記揪心的不僅是“懸崖村”。他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塊最大的短板,讓所有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得到保障,這是改革必須直面的嚴峻現實。

2015年10月16日,一場以“攜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為主題的國際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主席:未來五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這比聯合國確定的全球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整整提前了10年。

  首次提出精準扶貧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形象地解釋了何為精準——要由“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不能拿手榴彈炸跳蚤,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精準扶貧成為新階段扶貧改革最鮮明、最重要的特徵,是帶有方向性意義的重大改革。

22個省區市黨政一把手 立下“脫貧軍令狀”

建檔立卡,這項首創的中國式方法,是精準扶貧的工作起點。檔案裏每家每戶的貧困原因寫得清清楚楚。

明白賬在手,7000萬人脫貧的路徑實施圖也清晰地描繪出來——

到2020年,通過産業扶持,解決3000萬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解決1000萬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解決1000萬人脫貧;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

在國務院扶貧辦,存放著一疊看起來很普通的文件。這是22個省區市黨政一把手向中央簽署的《脫貧攻堅責任書》。如此立下“脫貧軍令狀”,開新中國成立以來之先河。

為保證“軍令狀”不放空炮,脫貧目標第一次納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為嚴防數字脫貧、弄虛作假,中央建立了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省際之間進行交叉考核,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獨立評估。

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正逐步形成

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國家將統籌安排6000億元。2016年,全國已經有249萬人搬進了新家園。

2016年11月,“懸崖村”的藤梯換成了安全的鐵梯。這個小村莊將和全國許多貧困村一起,實施旅遊産業開發,守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扶貧必扶智。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強調,要讓貧困地區的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這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瞄準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對義務教育投入最大的工程開始啟動。2014年組織編制規劃,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5年開展專項督導;2016年實現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

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一系列改革措施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愚公移山,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兩年後,7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已經有2700萬擺脫貧困,向著更好的生活奮力奔跑。

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萬城鎮困難群眾生活

民生領域的改革始終堅持“社會政策托底”,牢牢守住民生底線。目前,1800萬城鎮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完善;900多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正在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把“蛋糕”做大,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2013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長7.4%,實現與GDP增長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基尼系數從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發展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構建新型戶籍制度

進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鄉村。在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身上,既體現著中國社會變革的活力,也體現著變革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4年6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構建新型戶籍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了更深刻的內涵——不是讓農民簡單地進城,而是要真正共享城市公共服務。

改革首先填平了城裏人與農村人之間的身份鴻溝,又分別統一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讓社保制度的公平性顯著增強。

改革實行了人、地、錢挂鉤的配套政策,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挂鉤機制,調動城市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積極性。

在特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由於資源環境承載力所限,仍然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但同時,開闢了一條公開透明的落戶通道,建立起積分落戶制度。

目前,全國已異地辦理身份證668萬個;1395萬多無戶口人員已經登記了戶口,到今年年底,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將基本解決。

計劃生育政策作出調整 

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人民渴望得到全面的發展,對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要活出高質量,活出精氣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共享作為新發展理念之一,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人口問題是影響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五中全會兩次對計劃生育政策作出調整,作出了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全國有1846萬寶寶出生,比“十二五”期間的年平均出生數增長了近200萬。

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質量成為共識。改革貫穿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個領域,著力建立起現代教育體系。

改革把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中央財政投入1032億元,全國“入園難”正在逐步得到緩解。

在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的關注度最高。尤其是北京的擇校問題,是教育界公認的“硬骨頭”。

到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實現了免試就近入學、劃片規範入學、陽光監督入學。“擇校熱”正在逐步得到緩解,全國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4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是自恢復高考以來,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提升了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地區學生上重點大學的機會。2016年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9.1萬人,比2015年增長21.3%。取消和規範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分類考試、異地高考等一系列熱點領域的改革初見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學生資助和中職免學費政策,全國92%的中職學生都免除了學費,近40%中職學生、25%高職學生享受到國家助學金。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建立,全國1.25萬所職業學校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

改變“大而不強”,推進內涵發展,《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等等,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繼出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小學到中學、職業學校、大學,全國太多校園裏留下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安居樂業

就業領域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創新宏觀調控的方式,把就業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緊密地結合,實現良性互動,特別是把就業目標任務的完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給就業形勢帶來深刻影響。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僅鋼鐵、煤炭行業去産能,一年就有上百萬的職工需要安置。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對這項工作中央高度重視,總書記確實有明確的指示,明確了職工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則、主要的渠道和一些政策措施。從去年的情況來看,應該講還是平穩、有序的。

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與服務,積極構建覆蓋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工作生活全過程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2013年到2016年,我國累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258萬人,連續四年保持在每年1300萬人以上。就業大局的穩定為保障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講究“安居樂業”,居不安則心不定。

在解決老百姓住房問題上,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至關重要。以政府為主滿足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逐步建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2009年起步,到2013年建立起了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基本醫療保障網。這張網越織越密,今年已經覆蓋了13億人。2015年,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面實施,提高了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改革劍鋒首先直指醫改的硬骨頭之一——公立醫院改革。

從2013年起,福建三明市圍繞醫藥、醫保和醫療,三醫聯動,推進綜合改革。改革要把藥費降下來,讓群眾得實惠;把診療費提上去,讓醫生的利益不受損失;讓醫保支付更科學、更可持續。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決定向全國推廣包括三明在內的八個方面24條典型經驗,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北京擁有全國最豐富的醫療資源,也有著最複雜的利益糾葛。2017年4月8號,北京市的公立醫院改革翻開了標誌性的一頁——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價格,設立醫事服務費;實行藥品的陽光采購。

北京的改革對促進引領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發揮著重要示範作用。2017年9月,公立醫院改革將在全國全面推開。

習近平總書記:如果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解決,北京的那些大醫院,永遠是像戰時醫院的狀態。所有的人最後,或者他的病在其它的地方,他覺得沒有希望,他都要到北京去一下。這個狀況還是要改變的。

改變這一狀況的改革舉措就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讓優質的醫療資源縱向流動起來,服務於基層患者。

青海就成立了醫療集團,省城西寧的專家由此參與到了一個縣醫院的手術中。

群眾表達訴求,改革及時作出回應。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獨特氣質。2016年春節剛過,國家衛計委和國務院醫改辦收到了中央深改領導小組一個“命題作文”。

當時,“兒童看病難”成為媒體高頻詞。“看病似打仗、掛號如春運、輸液像是流水線”,兒科醫生和兒童家長都苦不堪言。

僅僅兩個月後,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就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佈。

2016年8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高規格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時,人們敏銳地發現,會議更名為“衛生與健康大會”。

一詞之差,意義重大。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 。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制度保障著“舌尖上的安全”。

老有所養

一個國家對待健康的態度,體現著這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一個國家對待老人的態度,體現著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瀋陽與社區老人座談,他説,“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把老年人照顧好”。

2016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決定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水平。

養老服務市場的大門被徹底打開。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等,一項項關係到億萬老年人福祉的改革,都在堅定而審慎地推行。

平安是福

2014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 。

2015年10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各地積極創新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機制,進一步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第三方參與社會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構建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

2016年1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規定》,強調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形成了職責明確、務實管用的責任體系。

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這已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政治責任。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已成為衡量幹部政績的重要標準。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 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上個世紀末,習近平還在福建工作的時候,就在《擺脫貧困》一書中,寫下了這句話——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強調並踐行“人民立場”這一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架起了民生領域改革的四梁八柱,這也是支撐起每一個中國人美好生活的四梁八柱。一個個普通中國人、中國家庭的生活變化,共同繪就了國家文明進步的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的結構之變深刻、生動,創造了更多就業,增加了更多更穩定的收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更加有機地統一在一起,人民群眾參與中國社會民主政治的熱情得到有序釋放;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更多的文藝精品、文化基本公共服務,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感染著、凝聚著億萬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正逐步成為現實;綠色理念正轉化為綠色機制,老百姓從生態文明建設中普遍增加了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真刀真槍、大刀闊斧,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脈絡日益清晰,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發力,各領域標誌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不斷夯基壘臺、積厚成勢,又始終面對新的挑戰,始終面對更艱巨的任務,始終行進在偉大征程上,永無止境,永不停步。

改革永遠在路上!

2016年7月1日 北京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

習近平總書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改革歷程,我們更加充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經受住許多具有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考驗,一定能夠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編輯:張奇斌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